admin
時間:2024-04-16 16:41:2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秩序,對教育的影響很大,同時也促使我們對教育有了新的反思。
正如狄更斯所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積極的正面作用:
一、對教育的負面影響
1.打亂了學校的教學安排
2.影響中、高考復習計劃
3.影響師生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間,師生們都響應政府的號召,待在家里進行隔離,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節奏被打破,剛開始可能還覺得新鮮,可是時間一長,很多人會出現煩躁,甚至抑郁的情況,這種情緒積累久了還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
二、對教育的正面影響
1.讓學生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有很多,有通過書本的,有通過媒體的…,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所有的學生都身在其中,深切感受到全國各族人民把對祖國的熱愛化在一個個具體的行動當中。
面對病毒肆虐,在國家統籌安排下,各地的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千里馳援武漢,他們是戰士,他們是勇敢的逆行者,他們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還有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領軍人物,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的真正內涵,是愛國主義最生動的教材。
2.讓學生們意識到科教興國的重要性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以前從沒見過,但是我們相信科學技術最終會戰勝它。
通過科學技術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行動,讓我們學生意識到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發奮學習,科技報國。
3.促使學生們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在學校期間,很多同學不注意個人衛生,作息時間也不規律,熬夜看手機、玩游戲的情況司空見慣。在疫情期間,有些學校給同學發了“學生生活居家安排指導,要求學生保證正常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適當運動和娛樂。在這些生活居家安排的指導下,一些學生將會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
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教育反思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教育有如此大的影響,那么在未來的教育中,有哪些是我們值得反思呢?
1.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
正如李蘭娟院士所說:這次疫情結束以后,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梁之才。
通過這次疫情今后學校的教育要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平時也鼓勵學生們追星,但是追的不是演藝明星,而是錢學森、袁隆平、鄧稼先、鐘南山、李蘭娟等這些科學家,把他們當作偶像,學習他們身上的堅持,學習他們身上的刻苦,學習他們身上的愛國之心。
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利弊
有專家曾說,網上教學永遠無法替代教師的線下教學,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聲嘆息,一次肢體語言,都包蘊著教育的要素,而互聯網、人工智能在此無能為力,否則,每個學科全國安排一個教師講豈不萬事大吉?
三,學校教學資源的配置以及教師現代教學模式的再學習
一場突如而來的疫情讓許多教師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在缺乏更多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絕對是對老師們一次重大的挑戰??偸怯行嵙π酆竦膶W校有著很好的線上教學軟件,諸如什么“同屏互動”,什么“三通兩平臺”等,但教學理念不更新,工具再先進大半仍然是無效或低效的。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音樂角度聯系祖國的地理容貌、歷史榮衰,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聆聽,能夠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及情感表達;
2.了解作品的概況。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弱起節奏型,并能很好地運用于歌曲演唱中;
2.認識并掌握譜中的音樂術語;
3.了解作品的音樂結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唱《長江之歌》。
【難點】
1.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及在歌曲中的運用。
2.在學唱的過程中,準確運用譜中節奏型,如弱起、附點、大附點。
三、教學方法
示范法、小組討論法、視聽結合法、提問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課前通過集體朗誦歌曲《長江之歌》的歌詞,請大家從歌詞的角度感受、分析這首歌想給我們講述的是什么?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帶著問題,看著譜,大家一起來欣賞《長江之歌》
教師提問:請大家在聽的過程中仔細思考,并在音樂播放結束后分組短暫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①這首作品可以分為幾個段落?每一段落又是從哪到哪?
②段落之間有何特點?
學生代表回答。
教師總結。
2.復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情緒
教師提問:請大家在這次聽的過程中,注意作品的從情緒上帶給了你怎樣的音樂感覺?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3.學唱作品
教師示范,先唱譜,后唱詞,在唱的過程中注意有感情的演唱,并請會唱的同學小聲哼唱或跟唱,之后重點講解①弱起節奏,及曲子中的附點與大附點兩個節奏型;②譜子中的音樂術語。最后請同學們打著拍子獨立完成整首作品的演唱。
學生分組展示。
教師點評。
環節三:知識拓展
通過剛才學唱這首歌曲老師想問一問大家:①有誰知道長江的發源地是哪里?②歌曲中的“你從雪山走來”中的“雪山”指的是哪一座山?③“你向東海奔去”又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環節四:課后作業
想一想:以小組為單位,為《長江之歌》這首作品的音樂旋律編寫以“母親”為題材的歌詞,并演唱,下節課進行交流。
五、板書設計
《長江之歌》
通過對長江的贊美歌頌祖國
曲式:單三部曲式——A,B,A1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
1.把握文章觀點,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學習駁論文的寫法。
3.揣摩品味語句,體會潑辣、犀利、有力、諷刺意味強、感情色彩濃的語言特點。
4.體會魯迅先生的憂患意識與愛國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魯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學過他的小說,看他用無數生動的形象表達他在時代里的“吶喊”與“彷徨”;學過他的散文,與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靜地回憶過往。今天,我們將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雜文,看他是如何作為民族斗士,將手中的筆,變成抨擊敵人的槍。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學習駁論,理清思路
1.初讀課文,找出對方的錯誤觀點,并說說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觀點的。
明確: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開篇以似乎確鑿的事實為據,用一句話指出了三個階段中“中國人”表現出來的三種不同的態度:盲目驕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虛無渺茫的態度變化。因此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边@是論敵的論點。
2.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
明確:因為作者認為信“地”信“物”信“國聯”,從來就沒有相信過自己;而現在的求神拜佛,則是在自欺了。以對方的論據推出不同答案,有效地駁掉了對方的論點。作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過去和現在的事實都可為證。
3.請結合上述分析簡要梳理本文論證結構。
明確:提出對方的論據論點:
(1)論據:以前信地、信物、信國聯,轉而現在的信神;
(2)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駁:
(1)失掉的是“他信力”;
(2)發展著“自欺力”。
間接反駁:
(1)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2)論據: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
最終結論:自信力的有無……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認識本文文體特點。
明確:本文是一篇駁論文。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論據、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
【教學提示】
駁論文批駁的方法:
一、駁論點,即反駁對方論點的不真實或錯誤性;
二、駁論據,辯駁論據本身是不成立的或是不切實際的;
三、駁論證,就是通過反駁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來駁論。
目標導學二:品味富有戰斗力的語言
1.第一段中,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
明確:不能?!翱偂弊屓丝吹絿顸h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時的揚揚自得,同時“總”又寫出夸耀者的底氣不足,因為,夸來夸去只能夸這一樣,且唯恐別人不知,這也暗接“只希望著國聯”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這三個副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極富諷刺意味。
2.“他信力”與“自欺力”都是作者自創的詞,作者是怎樣創出這兩個詞的?這兩個詞的使用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明確:“自信力”本是《大公報》社評使用的一個字眼,魯迅抓住不放,就著這個字眼起伏翻騰,在“信”的對象、類屬、影響上大做文章,并運用“仿擬”的手法創出“他信力”和“自欺力”這兩個新詞。作者剖析出反動政府本沒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繼而聯系新近求神拜佛鬧劇進一步挖掘出現在正發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語奇崛,使人耳目一新。由于運用“仿擬”修辭造出一字之差的三個詞語,層層深入,步步強化邏輯力量,而且睿智閃爍,妙趣橫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諷刺鋒芒。
3.文章最后說“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狀元宰相”是指統治階級的御用文人,他們的作用只是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變革社會的積極力量,因為他們來自民眾,所以稱“地底下”。
4.揣摩“……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是誣蔑”中“總”“簡直”二詞的表達效果。
明確:“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并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的精神?!昂喼薄北磉_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目標導學三:深度解讀文章,體會作者感情
背景資料一: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淪陷,但中國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等,卻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1934年4月,國民黨的反動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軍閥段祺瑞等,又發起請第九世班禪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時輪金剛法會”,“求佛菩薩來保佑”。還說什么“今則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當時頗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報紙《大公報》也發表了《孔子誕辰紀念》的社評,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
問題:你認為為什么國民黨會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
明確:當時資產階級指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是為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消極抗戰推卸責任。
背景資料二:在國民黨發表“中國人喪失自信力”的言論后,魯迅先生憑著對社會現狀的洞悉,發出了中國人當自信自強的吶喊。魯迅寫這篇文章之前的一個月,就已經發燒,肺病已相當嚴重。文章寫完之后的兩個多月,他寫了《病后雜談》,還致信楊霽云,自稱是在敵人和“戰友”的夾攻下的“橫戰”,病情的惡化和精神的壓力,并沒有影響他對世事的熱忱和關注。
問題:結合前面學習過的課文,請你說說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教學提示】
引領學生感受魯迅的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目標導學四:補充論據
請你舉一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中國人從來就不缺少自信力。
示例: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的挑釁。那個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來就是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后數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標:
1、鍛煉?的精細動作。
2、了解節?的來歷,知道節?的??及習俗,樂于參與節?的活動。
3、知道節?時?們主要的慶?;顒?。
準備活動
準備:空?的卡?、剪好的彩?愛?、雙?膠
過程:
1.教師介紹國慶節的時間,并播放《我和我的祖國》,帶領幼??起唱歌。
2.出?已經做好的卡?,請幼?觀察。
3.教師?范卡?制作的?法。
4.教師分發材料,請幼?制作卡?。教師適當協助。
5、幼?互贈賀卡,并對好朋友說說祝福的話。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詩歌,理解并學習有關的詞,如:向往,雄偉壯麗。
2、進一步認識首都北京,增強對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天安門圖片一張。2.認識過首都,對天安門有所了解。
2、繪畫用紙、筆,配合使用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誰去過北京天安門?天安門是什么樣的?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看圖。
結合詩歌內容談談天安門城樓上的特征,學習“琉璃瓦”、“雄偉”、“壯麗”等詞。
二、學習詩歌。
1、教師示范朗誦詩歌兩遍。
2、幼兒跟念詩歌2~3遍。
3、幼兒學習朗誦。重點提示幼兒吐字清楚,發音正確。
三、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對天安門的認識。
1、請能力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示范,增強幼兒繪畫的興趣。
2、幼兒集體作畫。(使用幼兒用書)
3、展覽幼兒作品。
四、邊念詩歌邊欣賞繪畫作品。
評價:
1、能響亮、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表達出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能結合詩歌內容大膽作畫,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征。
附:詩歌《天安門》
首都北京天安門,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高大的城樓雄偉壯麗,金黃的琉璃瓦閃閃發光。莊嚴的國徽高懸在城樓上,領袖的畫像掛在紅墻中央。一盞盞宮燈放射紅光,一面面紅旗迎風飄揚。啊,北京天安門,你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
《你說我猜》的游戲形式類似于電視中看動作猜成語、你做我猜等綜藝節目。本次活動所選擇的亮點是在幼兒描述物體的主要特征上,讓"猜謎者"根據同伴提供的信息來猜物體或事件。
游戲中選取的一些與"中國”有關的內容,能激發幼兒熱愛祖國之情,提高幼兒的思維、表達及歸納能
活動目標:
1.激發熱愛祖國、尊重國旗的情感。
2.了解我國國旗的特征。
3.制作國旗,提高幼兒剪、貼等手工技能。
4.初步了解國旗的小常識。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中國國旗、各國國旗圖片
2.天安門升旗視頻(1段)、歌曲磁帶《五星紅旗》
3.長方形紅紙、畫有5顆星星的黃紙、吸管等。
活動過程:
1.引導
師:小朋友,奧運會在我們中國北京召開過,中國運動員一次次拿金牌,中國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我們的心情都很激動。這期間你都看了哪些升旗的畫面?你有哪些感受呢?
2.觀察
(1)觀看各國運動員拿獎牌時升旗的視頻(4段)
討論:你看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運動員拿獎牌時為什么升國旗呢?國旗代表什么?
總結: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我們小朋友要熱愛國旗。
師:升國旗時,運動員及工作人員是怎樣的表情?
總結:升國旗時要立正、不講話,向國旗行注目禮等。
(2)回憶: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升旗?(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的思維活動:如中學小學星期一早晨升國旗、北京天安門前升國旗、翟志剛到了月球上舉起了國旗等等)。
(3)出示中國國旗,了解五星紅旗的特征。
中國國旗什么顏色?有幾顆大五角星?有幾顆小五角星?
教師小結:我國的國旗是紅顏色的。有五顆五角星,也叫五星紅旗。出示各國國旗圖片,讓幼兒找出中國國旗(進一步加深對國旗的認識)。
(4)升旗體驗:播放天安門升旗的視頻(孩子們都立正、向國旗行注目禮)。
3.制作國旗
(1)制作:剛才我們看了天安門升旗的情景,都以五星紅旗為驕傲,現在我們懷著自豪的心情一起制作五星紅旗。
(教師指導幼兒制作國旗)。
(2)制作成功體驗:師幼隨著背景音樂《五星紅旗》,有節奏的揮動自己制作的國旗(再一次激發幼兒熱愛國旗的情感)。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