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17 13:42:0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過程與方法: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窘虒W重點】知道并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窘虒W準備】給每個小組準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給每個學生準備:石頭、水、空氣的比較表格。【教學過程】一、空氣有重量嗎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4、小天平調平。(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么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需提醒學生注意充足氣后,皮球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么?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四、單元小結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于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山河、科學的思想方法、獻出我們的愛。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植物的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征之一。
2.過程與方法: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可以寫自己對科學學科知識的教學設計!
中國的教育史上,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民辦教師,就真的是“不堪一擊”——學歷和教學水平都很低嗎?也確實對真實的民辦教師缺乏了解了。也正如最近看到,有村醫給衛健委主任寫信留言:“鄉村醫生希望得到和民辦教師一樣的養老待遇”,如出一轍。
民辦教師“深藏不露”的“學歷”追溯民辦教師的歷史應該是建國后到2003年12月31日(我縣原民辦教師認證的年限范圍——小編注),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教師隊另一支中堅力量——民辦教師,都不是一般的“文化人”,都是“和公辦的一樣,都是人民的教師”。其學歷也已經超出了有些人對他們的認知。
還是說說我們這里的情況。1984年以前小學及村學(教學點)的民辦教師,首要條件是家庭出身好,即“貧下中農”,主要條件是“文化人”,“文革”以前都要完小畢業,“文革”后至少是初中畢業。在那缺吃少穿、子女眾多的年代,能供出“先生”的,也不是“普通”的人家。那要全家節衣縮食,“讀書者”吃糠咽菜,徒步行走多少年才“熬”出來的。要知道,偌大的村子,也是屈指可數的。他們畢業了,回到農村,就是“人才”,生產隊會計、出納也非他們莫屬。有“機會”的還推薦上了大中專院校。當然,他們中也不乏“老三屆”。
到了84年,民辦教師隊伍“大換血”,專從高考落榜生中招錄。不知道也覺得民辦教師隊伍也就是文化層次低的人。18年我做為SF的主筆者,竟然看到我縣的民辦教師真實的學歷,留有資料的326名,其中,民教班畢業的36人、縣中師班45人、電大班32人、政府委培生21、自費大專業33人、高中學歷75名,初中畢業的89人,其余為小學畢業(也只有五年及以上教齡)。
學歷是指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培訓的學習經歷。從廣義上講,任何一段學習經歷都可以成為學習者的“學歷”。一個人具有什么有學歷,是指一個人最后也是最高層次的一段學會經歷,并經教育行部門批準、實施學歷教育、由國家認可的文憑發放權力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頒發學歷證書為憑證。廣大民辦教師在等待“界定的政策年限”開“口子”的日子,又有多少人通過函授、自學等途徑取得了國家承認的大中專文憑?只是并沒有派上用場,文憑壓了箱底,很多對此有異議的不知道罷了。
農村“領軍人物”、“技術型”人才,農村文盲的基本消失是民辦教師教學水平的見證就是再高學歷者都是畢業后實習,在實習中學習。安排工作了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而民辦教師受任于農村教育條件相對落后,學齡兒童“膨脹”的年代。一進校門便學習、摸索、探討、提高,數十年學而不輟、教而不息,已經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有的還撰寫教學論文發表于教學的刊物。
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實施階段,民辦教師在動員學齡兒童入學、農村掃盲教育中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工作,才是農村輟學生全部入學,農村文盲在民辦教師擔任教員的掃盲班識字、算術,才是現代新型農民都成了文化人。
如今,民辦教師的學生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不少從事于國家政府、企事業單位“為民服務”,更多的成為各條戰線的領頭人,或骨干。沒有民辦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怎么會教出如此“優秀”的學生?
結語:
懷疑民辦教師選錯了職業,也千萬別懷疑他們的學歷和教學水平!不然,即便是如今,我都走下了講臺,村里的老人還叫我“先生”,那時候教出來的學生都是領導或老板,還叫我等老師。足見那個時候的民辦教師多么受人尊重。
教學并不是照本宣科,是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統一!數學是螺旋式課程,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相對于常見的小數,分數概念略顯抽象。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認識分數,四、五年級是分數概念發展的關鍵階段,數概念更加拓展,不再僅代表一個實物,開始表示實物的一部分。分數概念的獲得需要學生對于數的理解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分數除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反饋和進行教學反思,而不是生硬去抄教案。分數計算學習經歷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基本性質,到一般分數加減法,帶分數加減法,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系統分段學習過程,每個階段都有重點和理解難點,分數的計算相關知識,還要結合應用題去深化理解和運用。
分數除法是個教學難點,是在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上延申,并且和前面的知識準備有很大的關聯,首先是除數是整數的分數除法,然后再學習除數是分數的分數除法。計算離不開應用,不能為了計算而計算,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融合和運用。
②理解倒數的意義,學會求倒數的方法
學習分數除法,首先要導入倒數的概念。這是個新名詞: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倒數是描述兩個數關系的,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就可以了。
什么是倒數?怎么求倒數?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嗎?倒數是指一個數嗎?這些問題都需要去深刻理解并通過大量的專項練習去鞏固。
②分數除以整數
在學習分數除以整數時,可以多通過數形結合去理解其意義。借助直觀圖示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進而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明白算理更重要,可以通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畫圖,擴分等方法進行討論擇優。
把1/4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4的1/3。
③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在分數乘法和分數除以整數的基礎上,也是分數除法的匯總攻堅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歸納。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通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去證明,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上它的倒數。
結束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理解內化來科學設置,從系統的角度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承上啟下,通過設置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猜想,驗證等,只有孩子們積極參與和反饋,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上!
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號及悟空問答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活動目標:
1.了解紙的演變過程,知道紙是如何做出來的。
2.通過造紙的制作過程,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3.知道紙的原材料是樹木,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準備材料:
(一)教師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PPT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