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規則游戲教案,幼兒小班區角規則

admin時間:2024-04-29 14:33:3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為什么要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小班階段是常規養成的重要時期,小班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出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于他律時期,這一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并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

小班幼兒入園后由于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來說要容易的多。

小班的常規建立好了,會為以后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班生活區規則

區角規則是讓幼兒在自由、寬松和有序的狀態下,快樂、自主的學習和游戲,它不僅擴大了幼兒在活動區的自主權,還增強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及規則執行能力,保證了活動區活動有序、深入的開展,使幼兒真正成為區角活動的主人。

先說一下小中大班區域規則的不同之處:

小班:

規則意識較差,具體形象思維,更青睞用直觀的方式理解事物。因此,小班進區規則要形象有趣、色彩鮮艷、以圖為主。

搖搖馬玩法與規則

孩子站在搖搖馬的后面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跟著走。

2.

上搖搖馬時候,要用雙手抓住搖搖馬的把手,用身體來回晃動,保持平衡

小班開合跳游戲規則

是,首先分為開班和合班兩種狀態。在開班狀態,孩子們會散落在玩耍場地中,平時會有一個孩子持續拍手,其他孩子在聽到后,就會像鳥一樣在場地中跳躍,并在地上拍手,來回傳遞聲音。在某個時刻,拍手聲消失后,所有的孩子都要盡可能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站立不動。若有孩子找不到位置或動了,就會被判定為失敗。在合班狀態下,所有孩子會站在場地的一側,聽著拍手聲,然后輪流跳到場地中央的指定位置。若有孩子跳錯位置或未跳到指定位置,就會被淘汰。這樣反復進行,直到只有最后一個孩子勝利。所以可以說小班開合跳游戲是一款考驗孩子身體動作和聽力反應的游戲。

幼兒小班區角規則

幼兒園小班的區角規則一般要寫的直白一點,可以用圖文的方式讓孩子容易理解。規則內容第一點要寫取物,無論哪個區間,首先要取書、取玩具或取教具等。

第二點寫游戲規則,怎么玩教具,如何操作等。

第三點可以強調一下紀律,比如保持安靜,不要走動,第四點活動結束物品歸位。這一點很重要,從哪拿放回哪處,培養孩子的良好常規。

小班進餐規則

進餐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環節,這也是孩子們健康的起點。為了保證這項集體活動的有序進行,提高孩子們的進餐質量,老師們要有一定的組織流程和常規要求。

一、餐前組織

01

用律動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盥洗,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里的幼兒,另一位老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

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這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老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干凈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為了減少多數幼兒的無謂等待,中間可以有目的穿插需要復習鞏固的律動。

當一組幼兒進行盥洗活動時,其余的幼兒正在專心地做律動。盥洗回來的幼兒隨時跟進,既照顧到了幼兒間盥洗時間長短的差異,又照顧到全體幼兒,沒有了無謂等待時間,孩子洗干凈的手也不會再次污染。中間穿插的音樂律動要定時更換,也可以用手指游戲為穿插,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02

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

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活動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長一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信息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天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于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絡搜索菜肴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

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欲。

二、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01

規范好幼兒就餐時間和就餐方法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

讓幼兒逐步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小班幼兒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確進餐。

02

規范幼兒端飯線路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行進,但還是免不了有因端飯引起的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竅門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后到前)進行活動,那么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03

關注幼兒的進餐心理健康

在幼兒園進食中,常常聽到這樣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別說話""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進食頓時嚴肅起來。

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吃飯不說話是一種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兒必須遵守這種傳統的美德,時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飯,從生理特點來看,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欲。

老師對吃的慢的幼兒的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的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于緊張狀態,影響了食欲,引起幼兒情緒的反感、緊張,造成厭食、畏食。

老師們通過觀察,會發現小班的孩子說話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飯時悄悄說話。在進餐活動中,幼兒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語,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或破壞進食活動,個性行為就不應受到紀律的束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些小孩喜歡干擾別的幼兒吃飯,這時老師就需要維持紀律,讓幼兒了解紀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覺遵守,并逐步學會自控,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04

良好就餐習慣的養成

①故事引導、榜樣示范法。利用幼兒喜歡聽故事、"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請吃飯干凈整潔、動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吃飯樣子給大家看,讓幼兒明白自己動手吃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從而讓依賴性強的幼兒開始自己動手吃飯。

②座位調整、小組比賽法。有的老師為了便于管理,把吃得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來,老師試著把孩子們混搭在一起,這樣,幼兒看到自己周圍的朋友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另外利用幼兒不服輸的個性,平時吃飯時看哪組表現更好從而得到更多獎勵,依靠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進餐習慣。通過比賽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05

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

家長對飲食往往特別關注,因此老師和保育員在分飯時,一定要做到統籌全局,公平對待。這里的公平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樣多,而是要根據每位幼兒的飯量添加適量飯菜,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吃好。特別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飯不能太多,否則會使他養成剩飯的習慣。

反之則使幼兒從自己獨立吃飯的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每位幼兒教師必修的基本功,幼兒進餐時,老師應注意到每個幼兒的進餐情況,包括速度和食量等。

不能催促幼兒,但要提醒他們時間,不能給幼兒養成偏食的習慣,不愛吃的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與個別幼兒的談話不能影響其他幼兒,讓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幼兒園小班游戲《卷白菜》玩法與規則

活動目標:會平穩、靈活地走螺旋形,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顒訙蕚洌何镔|準備:白菜頭頭飾若干?;顒舆^程:1、引題:農民伯伯要開始耕種了,讓我們一起去幫忙吧。2、引導幼兒模仿檸檬伯伯鋤地、播種、澆水、施肥等動作。3、介紹玩法: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每組10人左右)。每組幼兒手拉手排成一排,排頭戴上白菜頭飾。游戲開始后,以排頭為中心,幼兒一邊向一個方向卷,一邊念:“卷呀,卷呀,卷白菜呀,卷成一個大白菜!”幼兒一邊轉一邊卷,團團相裹,團團相轉,站在最后的以為幼兒用力裹住,以卷得又快又好的一組為勝者。卷完白菜后,教師說:“剁白菜了”,幼兒立刻散開跑。游戲重新開始。4、交代游戲規則:卷白菜時手不能松開,一個挨一個向中心卷;聽到“剁白菜”后才可散開。5、活動推進:可根據幼兒游戲的熟練程度,運用不同的節奏念兒歌走螺旋形。6、放松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農民伯伯收白菜,為抱著、提著、挑著、抬著白菜回家去。希望能幫到你,求采納。

1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