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3 22:36:1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對于九歲兒童來講,從心理發展方面已經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分化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凡懂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一般都能與孩子之間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孩子相處大都和諧。反之,盡管孩子已經進入第二反抗期(7-9周歲)的末期,可反抗現象卻越來越突出。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親子關系構建不好,家庭教育觀念有問題的家長,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的習慣、品質、學習興趣和態度、自控能力、是非分辨、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
一、九歲兒童的情感發展特點
由于九歲兒童此時大都已讀三年級,在學業上基本上已經由一年級的棘手期,二年級的困難期突圍而出,兒童不再感覺學習是非常難的事,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改善。所以,當九歲兒童在學業上得到極大解放時,情感發展也隨之產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經??梢钥吹胶⒆铀季S越來越活躍,表達上越來越流暢,愿意就很多事和父母和伙伴展開交流探討。
(一)向師性出現分水嶺
什么叫向師性呢?其實就是學生對老師言聽計從的外在行為表現,而內在表現就是老師所講的話更容易讓學生們去傾聽去思考。家長對孩子特別愿意聽老師話,而對于父母所說的話卻大打折扣的現象常常不理解。其實這涉及到群體效應,老師面對全班諸多學生時,老師像將軍,學生們像士兵,在將軍的統一號令之下,士兵們統一動作,哪個敢不聽號令,軍法從事。
提到分水嶺,不少家長恐怕感受最深刻,原來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問題還比較突出,但到了三年級,問題則慢慢消失了。這說明通過家長和老師的配合與努力,讓孩子在認知、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秩序感(遵守紀律)等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如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間故意搞破壞,經常私拿同學的物品,不愿意完成家庭作業,和同學、玩伴經常發生矛盾和沖突,成績越來越差(一小部分孩子已經出現經常不及格現象),家長經常接到老師的投訴,家長不管說什么孩子都不進去等等。
(二)情感的可控性逐漸增強
九歲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抵制逐漸走向平衡。從原來情緒易沖動,不加以掩飾和控制,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較好的調節能力,絕大部分兒童能根據學校紀律要求約束自己的激情;在發脾氣時,不罵人、不打架;聽課時能根據要求不隨便講話;在完成作業時,能抵制自己想去玩兒的愿望;有的兒童還能耐心地幫助同學,盡管有些同學以往他們不喜歡。
家長還必須要清楚,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情感帶有很大的波動性,常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情緒。例如孩子犯錯了,如果家長故意冷落他們,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主動來找父母認錯,希望能原諒他們。但常常是好了傷痛忘了痛,很快老毛病又犯了。所以,需要家長在自身修養方面加強,絕不能再整天嘮叨孩子,逼迫孩子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否則,一旦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會把親子關系搞的更糟糕。
(三)母愛在深刻地影響著兒童的情感發展
盡管我一再強調,父親教育在孩子進入小學后要占主體地位,但是現實是很多父親不重視家庭教育,只能由母親一手包攬了。面對這種嚴峻的現實,母愛如何表達就至關重要。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我發現,在相當多的家庭里,母親不會表達對孩子的愛,盡管孩子已經到了九歲,仍然像對待幼兒一樣無微不至,呵護有加。這種過度關注,包辦代替很容易讓兒童養成懶惰的壞習慣。同時,還會產生附加影響——孩子聽不進批評的話語,只要媽媽嚴格要求,態度嚴肅,情緒表達不合理,很容易讓孩子負面情緒被激化,久而久之,部分兒童會誤認為媽媽不愛自己,媽媽不喜歡自己,這對構建穩定的信任的親子關系非常不利。
在很多家庭里,母親情緒自控能力非常弱,甚至可以用非常差來形容。母親這種情緒管理自控能力充分暴露了一位母親的素質和修養。越是強勢,越是暴力的母親,越容易讓兒童形成孤癖、任性、不信任別人、缺乏自制能力等性格特點。所以,母親的如果是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必須要加強家庭教育學習,不斷完善自我,這樣才能讓孩子情感發展處于均衡穩定的發展。
二、九歲兒童意志力發展特點
我在平時經常提及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好習慣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可以極大地促進孩子意志力的發展,習慣是帶有規律性做事和思考的一般過程,只要家長自身有好習慣,在堅持和耐心培養之下,你會發現孩子好習慣越來越持久,越來越穩定,而不是時斷時續。在這里有必要提出意志品質的概念,以便于家長進一步了解如何通過習慣的培養來豐富和發展兒童意志品質。
(一)意志品質的概念
意志品質是指兒童在做具體事情的過程中,以什么樣的行為體現自覺性、獨立性和堅持性。
(二)意志品質的內涵
意志品質一般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
1、自覺性的發展。九歲兒童一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旦想法得到肯定就會付諸行動。但這里問題又來了,孩子的想法合理否?如果合理還好辦,鼓勵孩子大膽去做就可以了,但如果不合理就需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了。比如孩子經不住游戲和動畫片的誘惑,往往是優先考慮怎樣實現自己的動機,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根據平時制定的電腦使用規則和看動畫片的時間約定來要求孩子遵守并執行了。當然這里也存在靈活性,如果家長非要教條,一旦激起孩子的反抗,即使孩子被強迫著去完成作業,孩子心情也不在寫作業本身上。
所以,針對九歲兒童的自覺性培養,家長有必要認真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行為動機,通過合理的引導和鼓勵,再加上家庭規則的約束,才能讓孩子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通過不斷的鞏固和強化,讓孩子不盲從,不固執。家長還要清楚一點,九歲是兒童自覺性發展的起點,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切莫認為孩子非常難管,非常難教育。你的畏難情緒往往容易讓自己喪失理智,輕易就放棄堅持了。
2、果斷性發展。果斷性與認知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這是一種明辨是非,并且迅速做出判斷,并有自己做事想法意愿的瞬間性心理活動。比如有的孩子和玩伴兒在一些玩耍時,部分玩伴在破壞公共財物,影響公共秩序,如果孩子缺乏這方面的認知,不加以思考就盲從了,用不了幾次,孩子就也就習慣于那樣做了。還比如兒童和父母交流時,常常敷衍大人,大人問吃什么?孩子回答隨便。大人帶孩子逛商場指著貨架上的衣服問孩子喜歡那件衣服?孩子回答都行。像類似的情景有很多,這往往與家長平時過于決斷有關系,根本不會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當你真正給孩子決定權時他反而不用了。
所以,針對九歲兒童的果斷性發展,平時家長必須要充分重視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教育和培養。家里的大事小情,不妨心平氣和地講給孩子,讓孩子說說想法,讓孩子介入其中,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只要合理是可以采納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意見被采納了,往往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結鍛煉孩子果斷性有積極的意義。然而很多家長卻想不到這,總認為孩子還小呢,他懂啥?。咳绻惴且@么想,那孩子就根本得不到鍛煉的機會,果斷性也就得不到發展。同時提醒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九歲兒童果斷性發展已經起步了,到了十歲后表現的就很明顯了,切莫再大包大攬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了。
3、自制性的發展。九歲兒童能否自覺、靈活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完全取決于之前家長對孩子進行的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比如孩子去完成某個任務,如果平時認真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果斷性,此時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則是有動腦筋,用自己的行為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最常見的就是時間自我管理、學習計劃管理和戶外玩耍時的管理。可能很多家長總感覺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如果你總這樣想就錯了,你不理性地適當放手,孩子始終在你的掌控之下無法獲得相對的自由,自制性又何談得到發展呢?
孩子自制性發展,我經常用自控能力來描述,既然談到能力,肯定是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做為主體,自控能力主要指行為自控能力和情緒自控能力,可惜很多家長在這兩方面都非常缺乏,想培孩子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難上加難,因為你本身不具備育人的能力,又不自我完善,很難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孩子信服你。如果你是有責任心的家長,不妨理性評價自己,缺什么補什么,在與孩子同步成長的過程中,讓自己真正得到成長和壯大。
4、堅持性的發展。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在咨詢問題時談到,我孩子一遇到點困難就逃避,總是依賴大人幫助去做。并且說這樣話的家長還不在少數呢。其實是家長真正在缺乏做事的堅持,或者說缺乏毅力。缺乏毅力往往與克服困難的源動力不足,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清晰,又沒有果斷性有密切的關系。在培養孩子好品質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能否堅持做到做好最為關鍵,如果你動不動就放棄了,動不動就找理由說我今天要出差啊,明天我晚上有應酬啊,后天我累了想休息一下啊,得,保證在你逃避教育責任的時候,孩子就鉆了空子。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啊,孩子本身就缺乏毅力,而你又不能堅持做培養,孩子也會學你,不知不覺間學會了輕易放棄和逃避困難。
九歲兒童做事的堅持性發展,是初期發展的末端,如果家長此時仍然不重視培養孩子做事的堅持性,再往后就不容易著手了。所以,你需要危機感,必須始終要清楚,培養孩子的好品質,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有時可能要堅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讓孩子真正成為做什么事都愛較真,不達目的不罷休。
三、九歲兒童自我發展特點
九歲兒童自我發展從理論上來講,應該發展到一個相對較高的階段,在認知方面,在行為表現方面,在對待他人評價方面,在對待學業的態度方面等都有不錯的表現。這第二反抗期基本快要結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說之前,孩子完全考慮到我自我需求和滿足,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鬧情緒耍無賴,經過兩年的成長和接受的各方面教育,到九歲時,一般孩子自我意識已經有明顯的分化。一部分孩子在抽象思維得到良好發展的前提下,往往能合理地接受他的意見和建議,也能換位理想體諒他人。但部分孩子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抽象思維,換位思考,好習慣,好品質沒有得到堅持培養,往往會導致認知出現障礙,阻礙兒童正常認識自我,即只要我個人得到滿足就萬事大吉了,我才不管別人怎么看我說我呢。
(一)家長要充分重視對孩子進行自我的認識
很多孩子經常受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慢慢就變成我們常說的“二皮臉”,其實這是孩子自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當孩子感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沒有人欣賞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時,慢慢也就對什么都無所謂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建議家長平時要結合具體的小事引導孩子,比如把事件做一個清晰的還源,讓孩子進行認知的判斷,然后把符合基本秩序和道德約束的規則講給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錯的,那樣做是對的;這樣做是違反道德的,那樣做是人人都認可欣賞的等等。當孩子知道怎樣做事才能做一個好孩子時,對自我也就逐步有了清晰的認識。
(二)鼓勵孩子敢堅持做自我
上面談到家長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那接下來就是在生活中鼓勵孩子敢于堅持自我了,比如說真話,現在太多的成人不敢說真話,因為顧及到別人的面子,顧及到人際關系層級,還涉及到自身利益,其結果是大人都很虛偽,缺乏必要的真誠。古人都常說:“上梁不正,下梁歪”,拿到現代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家長不具備的良好品質與修養,你想讓孩子擁有,那可能有點難度,因為孩子本身需要模仿,需要觀察大人的行為??湛谥v大道理,孩子看不見摸不著是無法做到的。其他方面,請家長拓展思考,不做過多描述。
(三)接納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完全理想化,這種理想化的思維方式,常常讓家長愿意接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甚至有時極端討厭孩子的某些錯誤和缺點。試想一下,如果你從潛意識里都不能接納孩子的一切,那你又如何抱著淡然的心態去幫助孩子矯正錯誤,改正缺點,彌補不足呢?說到這里,我想起常對家長說的一句話,你整天幻想著一個美麗的結局,過程你付出沒有?就像耕耘一樣,整天站在田間地頭去瞅著莊稼,你不精耕細作,能有秋天的豐收么?所以,家長絕不要對孩子抱過高期望,對于九歲兒童來說,對父母和老師的挑剔已經非常敏感,過多指責和批評,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接受,甚至極端到越不讓我這么做,我就越這么做,直將反抗帶入第三反抗期——青春期。那樣結果就非常糟糕了,孩子能健康順利地走多遠,可能搬著手指頭就能算出來,不是初一,就是初二,或者就是初三,孩子將徹底對學校,對家庭失去興趣,最后走向社會了。
對待這樣的孩子,只需要一招就可以解決:無視。下面作出解釋,為免出現以偏概全的狀況,請仔細閱讀。
一、孩子摔東西
脾氣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孩子從一開始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他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他沒有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隨之家長給的反應:不聽話就打他,加強了孩子對這個動作的認同感。
這是因為孩子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尋找自己的家庭定位,他的定義是:“我不發脾氣,你就不理我,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么我就沒有價值,被打總比你不理睬我好!”
二、請進行判斷
這里面涉及兩個可能的方面:過分關注及權力之爭。
孩子尋求關注,如果他發現撒嬌等方式無法獲取他希望的關注,孩子就會向壞的方向去嘗試,一旦發現可行,那么他就會一直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
而過分關注和權力之爭的區別在于,當父母喝止孩子的時候,孩子是馬上停下(而后又反復),還是更激烈的反抗,看題主的描述,更像是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是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操控父母,你打他,就是證明了他成功了:“看!你除了力氣大,有身高的優勢外,你并不能戰勝我?!?/p>
三、解決方式:無視
過分關注: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他想要的關注,但不是關注她的行為,而是孩子自身。此時要無視他的行為,轉而關注孩子。把孩子抱起,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除此之外不需要說任何話,也不需要給予他怒氣。
權力之爭:既然是斗爭,就必須要雙方都有反應才能有效,此時家長若是氣急敗壞,孩子就贏了。同樣的,我們選擇無視。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馬路上亂跑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呵斥他,我們只需要把他抱回家,并告訴他:“看來你并沒有準備好去外面玩,我們回家玩吧,等你準備好咱們再出來。”
毫無疑問的,孩子會鬧,再強調一次,不需要給他怒氣。平靜又堅定的堅持你的立場。
當回到家后,孩子還是鬧,同樣的再次縮小活動范圍:“看來你不喜歡在客廳玩,那么我們先回房間玩吧!等你想出來客廳玩的時候你再告訴我,我們再出來玩。”整個過程,家長給孩子的回應是溫和而堅定、不帶一絲努力的。
幾次之后,你就會發現孩子居然不鬧脾氣了,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孩子脾氣暴躁不順心就發飆哭鬧的原因:
1.溺愛
2.家長無底線
3.學習母親
本質是沒有習得與年齡相符的情緒發泄方式,以及對發脾氣哭鬧的情緒發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點說一下“學習母親”這一點,因為在3歲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點的重要參照對象就是母親,如果母親在此時期是暴躁易怒的狀態,孩子就會把這種性格特點內化為自己。
至于為什么重點強調是“母親”,因為3歲前的孩子扔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這個認知過程的(這是3歲前孩子的主要成長任務)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質問題只是治標。
是不是感覺有點反過來了?
因為要讓孩子學習新的情緒宣泄方式,并且對此深信不疑,這會相對簡單很多。
但如果我們一邊教孩子這些新發泄方式,而又繼續溺愛孩子、無底線容許他的要挾、或者媽媽一邊教孩子要好好說話又一邊自己很暴躁(說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必然是更改不了的。
根據自己孩子以往的經驗,什么先別學,先開始畫。
首先說孩子有想學繪畫的想法,是一件大好事,說明孩子對繪畫有興趣,按說家長應該盡量盡快的滿足孩子,但鑒于孩子才九歲,家長一定要沉住氣,不要急于讓孩子去學,去學一個專一的種類,不然可能會悔之晚矣。
繪畫的種類有很多,最主流的就是國畫,油畫,水彩等,先不說該不該學的問題,在種類的選擇上,就有很多種,學習的目的也有不同,所以種類的選擇也會受此因素的影響,比如如果要向專業發展,很簡單繪畫形式就不宜選擇。
那問題就在這里,不簡單的繪畫形式,學起來也會復雜,尤其最專業的選擇,就是從素描開始學,因為走專業應該都要考美術生,而美術生必考的就是素描速寫色彩,而這些對于九歲的孩子,都是不太適合的年齡階段,不但孩子學不好,甚至把孩子的繪畫興趣都消磨沒了,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既然孩子有興趣,學要慎重但畫一定要畫起來,這很重要,因為孩子的興趣往往多變,正是一個對事物好奇心強,探索性強的年齡段,如果不立即實踐,或許就沒了興趣轉移了興趣,轉來轉去可能就一事無成。
當時自己孩子小時候也有一樣的經歷,就大加鼓勵,陸陸續續買了各種繪畫種類的畫具,其實也沒多少,國畫的自己就有,其他的就是筆和顏料,而且專門弄了一個小角落,讓孩子想畫什么種類,就畫什么種類,想怎么畫就怎么畫。
這時候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一定記住現在只是興趣培養階段,千萬不要期望孩子的繪畫效果,更不要對孩子的繪畫指指點點,更忌品頭論足說三道四,總的原則就是鼓勵,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輕松的氛圍。
這樣做的好處可以循序漸進,一通過孩子自由的選擇,可以看到孩子真正的興趣,興趣的強烈程度,當然也可以自己通過孩子的畫,自己心中評判一定是心中不是嘴上,孩子有沒有繪畫的天賦。
二通過一段時間,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對某一種繪畫更有興趣,孩子自己就開始想辦法提高,這時也不要去學,可以買一些相關的書籍,繼續讓孩子這樣的狀態,自由輕松的自學自嗨。
三這樣的好處不但可以保持孩子的繪畫興趣,也能發現孩子的天賦,最重要是保護孩子的繪畫天賦,繪畫藝術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特,如果過早的專業學習,在孩子還沒有自己判斷力感知力的時候,可能是對這些的一種破壞。
自己的孩子是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因孩子的要求上的第一次專業課,也就上了十幾次課,孩子就不上了,然后就是自己在家里自己畫,考美術學校之前,又上了十幾節專業課,因為要學習考什么,現在已經考上專業美術學校,最重要也是自己最欣慰,是孩子一直很喜歡。
您好!我從事中小學生輔導工作已經有12年,教過不少小學生,下面就我個人的經歷和體驗來談談吧。
通常情況下13歲以下的孩子,學習時間的專注力,最多都不能超過一小時。0-13歲的孩子,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極不穩定,缺乏自控能力。在情緒的表現方面:1情緒不穩定,大悲大喜,喜怒無常。2時而安靜,時而鬧騰。在學習方面則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不能將精力長時間的投入在學習中。
所以,您不用太過擔心,并非只有你的孩子有這種情況,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有這種情況。我的孩子現在已經13歲了,有時也會注意力不集中。您現在需要做的,不是焦慮,而是要耐心引導。
您可從來以下幾方面,去引導孩子。一:當孩子進行學習的時候,規定每次最多1小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多數學習專注力時間不超過40分鐘。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學校的每節課時間是40分鐘的原因。
學習,不是花的時間越多就越好;而是要講究效率。只要孩子集中精力去學習,哪怕只有20分鐘學習時間,都能達到花40分鐘的效果。
二:多積極表揚孩子,少否定批評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和肯定,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如果經常受到否定和消極的評價,孩子則容易產生自卑感,厭學的心理反應。
因此:當孩子出現了不專注的表現,比如:發呆,看其他的課外書籍,玩東西,尿尿……情況。家長不要:大聲斥責,訓斥孩子。您可以讓孩子暫時放松一下:和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趣事,或者陪孩子一起讀一篇課外故事。
絕對不能讓孩子去玩游戲或看電視,而是友好地和孩子交流一下學習方面的事情。
三:留意發覺孩子的興趣愛好。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與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的接觸和交流當中,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并且做出正確的引導,不論孩子的興趣是什么,父母都應該去培養和呵護。
通過興趣的培養,也能夠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力。比如我的孩子就特別喜歡閱讀,在學習之外,我就經常陪孩子一起閱讀課外書籍?,F在孩子已經小升初了,自己會主動去讀課外書,緩解一下學習的壓力。
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相信家長們都明白: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在一邊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干其他的發出聲響的,會打擾到孩子學習的事情,這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總結語:孩子的學習專注力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您今天給孩子的得多一份耐心,就能鑄就孩子更好的明天!專注中小學生教育12年,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如下面操作:
關注→點擊我的頭條號→點擊“文章”或“問答”,即可獲得更多,我發表的有關于教育方面的原創文章。
如果您有什么想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互動,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就請您點贊,評論,收藏或轉發吧。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