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0:58: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的叛逆期被社會上各種教育所宣導,以至于孩子緊張,家長恐慌。首先這是很正常的,沒有必要上升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有了自己獨立思想體系的建立,人的成長需要做到“完善自我,做到無我”,這也是一種境界的提升。叛逆期只是社會,家庭,父母強加給孩子身上的一種符號。
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作為父母應該感到欣慰,進而產生一種體諒他人之心,用心去感受孩子們的心,放下自己做父母的思想,全然感知孩子思想上變化,只有把自己當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這才是真正的愛,愛是一種慈悲,愛是一種體諒,也是破除我執的最好時機。
孩子這個階段不需要教育,教育不是說教,教育的的本質是喚醒,此時只需要幫孩子疏通,千萬不可貪功,只做功不貪功,一切拍板決策交給孩子。這樣孩子會大大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對以后的人生有極大的幫助。
歡迎各位家長一起探討評論
老師和家長要認識到,“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
青少年隨著身心的成長發育,逐漸從依賴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
開始自己判斷和解決所面臨的新問題,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程。
孩子叛逆行為、逆反心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現在來談談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現,當你發現孩子出現了以下表現的時候,就要引起警惕了!
歸納下來,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定力不強,容易被誤導
有些初中生,在剛剛進入校園時,是一個十分乖巧聽話的學生。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學校外面的一些人和事,就會不自覺的進行模仿,而后把這些惡習帶到學校中。
很多愛打架,吸煙、逃課的學生都是由于定力不強,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了青春期叛逆心理。
2.厭學、逃學
這種現象在學校中也是十分普遍的,尤其到了初三復習時。
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由于成績落后,對學習失去信心,就產生了叛逆心理,厭學、逃學,不聽老師的話。
3.自以為是
這個現象就與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中學生由于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就形成了高傲、自私的性格。
而且這種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嚴重。
很多學生在學校中,在學習上,不聽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只顧用自己的方法,當成績無法提高時,也不接受老師的意見,固執己見。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青春期叛逆心理。
有的學生表現得比較嚴重,而有的學生表現則比較輕微。
智擇優專家提醒您,在陪同孩子度過青春期的整個教育過程中,父母需耍用理性來識別自己在愛的本能趨使下所陷入的教育上的誤區。
并且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和身心發育的需耍,來指導、幫助、教育孩子成長。
謝邀!
題主所說的情況,一般應該出現在11、2歲以后,以初高中學生居多,初中階段表現的最為明顯。但近幾年小學高年級也有類似現象。
如果可以用“叛逆””來定義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一是叛逆的對象主要是成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老師。孩子們隨著知識的積累、身體的發育,感覺自己長“本事”了,勁兒也大了,漸漸不喜歡別人指手畫腳頤指氣使,而希望自己決定,顯示自己獨立。二是回到家里“叛逆”是安全的。即使父母不接納,惹怒了父母,也沒有太大危險,可在外面就不同。特別是現在的父母多數在孩子面前忍氣吞聲、察言觀色的,生怕一不小心影響到孩子情緒,進而耽誤了學習,所以孩子在家可以肆無忌憚。三是溝通渠道不暢,孩子成長中遇到困惑無處無人傾訴,他們自己又無力解決,就只能發脾氣。
針對這類情況,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學會傾聽,不要過分關注學習而忽略孩子心理需求。更不要人為地緊張兮兮,搞得家庭氣氛壓抑。其次要注意幫助孩子正確呈現問題。孩子情緒不好時不要急于處理,而要在孩子情緒穩定時心平氣和、平等地提出問題,誠實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言行傷害了別人。其三要動態覺察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孩子經常情緒不穩定,身體又沒問題,就要善巧地通過老師、同學了解情況,關心關愛孩子飲食起居,在家庭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可以開誠布公地和孩子坦誠溝通交流,如果孩子遇到棘手問題,要堅定地為孩子提供支持!
11歲的男孩叛逆期表現的很明顯,不聽大人的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想怎樣就怎樣。
不喜歡被約束,你越是讓他去做的事情他就越是不去,他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誰都不能管我。
故意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和父母對著干,你說東他說西。再就是愛撒謊。11歲的男孩自尊心強,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就學會了撒謊。
1、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
有相當數量的青春期學生對學校、領導、教師的宣傳,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對于身邊的榜樣,則冠以“拍馬屁”給予排斥和嘲笑。
2、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
在一些青春期學生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校紀的青春期學生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好人好事無人夸,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
3、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或否定
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春期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4、對老師教學和行為的偏激評判
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現象。有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差,不找自身的原因,總是挑老師的毛病,與老師對立,并煽動學生的對立情緒,不但自己不學習,還形成一股和老師敵對的勢力。這也是青春期學生當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5、對成人和家長的抵觸情緒的明顯增強
青春期學生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端,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6、對異性的盲目信任及親近感增強
青春期學生由于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他們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是笥植缓靡馑急憩F的壓抑的矛盾狀態。青春期學生的“早戀”是令家長和學校頭痛的事,而且愈演愈烈?!霸鐟佟钡拿つ啃院筒环€定性使得許多學生的感情機能減弱,情緒不穩定。時而高興、時而沮喪、時而自我欣賞、時而自我討厭,缺乏控制自我感情變化的能力,不僅影響學習和身體,而且會在社會不良因素的強烈誘惑下受騙上當,步入歧途。
7、對內心世界的封鎖。
青春期學生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于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寫下的心里話,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而心理的長期壓抑又會使學生陷入惡性循環,他們渴望理解又無從表達,便會覺得無人理解,會在某特殊的場合下爆發,甚至于一些青春期學生會因無法渲泄而患自閉癥或選擇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8、對社會要求的矛盾態度。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教育對策:
應對青春期逆反心理有正確的認識。
首先,要認識到逆反心理是一種跨文化的社會心理現象,這種現象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出現。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因此,對于青春期學生中出現的逆反心理,應泰然處之才是。
其次,要正確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質。逆反心理雖是一種抵觸性很強的態度,但是,積極的逆反心理卻是一面明鏡,如能加以正確地利用和引導,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進我們改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對待青少年中消極的逆反心理應注意分析原因進行克服、矯正和教育。教育處在青春期逆反狀態的學生,是件很棘手的事,打罵不行,因為打罵只能增加孩子的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說教又被孩子當作了“耳邊風”,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為對學生們那并不成熟的個性和主見不加約束的話,難保他們不會出現行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家庭采用民主的教養方式,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應采取適中的原則,家庭成員之間教育一致,創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
學校應為青春期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大環境,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教師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順利渡過心理逆反期。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