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23:20:3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是宏姐說心理,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必須說在前面的話,就是孩子中學提到自律問題,其實有些晚了,我跟學員談到親子教育里的自律時,應該從嬰兒期就開始了,而到了中學已經是第二青春期了,錯過了很多孩子養成自律習慣的黃金期。
雖然錯過了,但依然還是有機會再重新塑造,這就需要父母配合一起來做。
做為父母的要知道,上了中學的孩子們已經是少年了,進入了青春期,在荷爾蒙大量分泌時,從身體上引導他們逐步成熟,而心理上他們感覺自己比父母懂的多,所以心理自立能力特別強,因此父母說的話,還不如同學,那是因此他們要脫離被管制與壓制的環境,尋找獨立的自我。
那么家長若明白這個期間,中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的變化,只要順應他的變化,隨之引導,就會讓孩子向你要指引的方向去做。
因為我不知道提問者,與“中學生”何關系,以下我提出的建議,是從父母角度來分析:
1、與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和他聊天,將孩子當成成年人,可以探討自己在中學時怎么樣的,怎么樣學習,怎么和同學交流,甚至有什么樣的情感萌芽,都可以說出來,逐步的引導到學習目標之上,激發他自己的學習自律性;
2、偶像榜樣力量,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娛樂明星、體育明星,甚至網紅等,那么父母要及時查找孩子偶像的介紹,找出正面積極的自律事件,以閑聊的方式講出來,讓孩子向偶像看齊,從而引導孩子學習的自律性,比如XX歌星,為什么他唱歌跳舞都特別棒啊,媽媽聽說他以前在韓國當練習生,那么日子特別艱苦,每天要練習10-12小時。。。。。你是要向XX學習,媽媽也希望未來你能超過自己的偶像。。。類似這樣的引導;
3、家庭自律環境的營造,一個孩子未來成長為什么樣的人,80%由家庭環境影響而來。所以想要讓孩子自律增強,那么首先父母要學會自律。下班后,是不是放下手機,可以再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家庭的整體發展的規劃是什么,一家人是不是向著這個方向去做,有沒有家庭讀書日,有沒有冢規等內容,要記住古人說的:言傳不如身教。
總之說再多道理,都不如整個家庭有自律風氣,這樣才能更好的影響孩子,形成學習自律的品質。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加油,愿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國家二級心理師,擅長分析并療愈各類心理問題,愿成為你心路上的良人。
歡迎關注我。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適當的玩玩游戲是可以的,如果沉迷于游戲,不主動寫作業,那肯定要想辦法糾正了,我的建議如下。
1、了解孩子不主動完成作業的原因,是因為沉迷游戲,還是成作業有困難。
如果孩子不懂,家長要給予孩子幫助,小孩子可以由家長陪同一起完成作業,當天問題當天解決,不要讓問題積累太多,引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如果孩子已上小學高年級及以上,家長輔導孩子有困難的,可以請家教。
2、禁止玩游戲可能不現實,可以和孩子商量簽定玩游戲的協議。
協議盡量要詳細些,明確規定玩游戲的條件和時間,制定獎罰措施等,比如說,規定必須要完成當天的作業后,才可以玩游戲。如果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主動完成作業的,且作業質量比較高的,可以適當延長玩游戲的時間,反之,縮短玩游戲的時間,或是取消當天玩游戲。
3、要求孩子有契約精神,協議要打印出來,張貼在家中顯眼的位置。
這是條強制的硬性規定,家長不能心軟,開始執行可能有些困難,但家長一定要堅持,只要養成自律的習慣就好了。
4、言傳不如身教,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首先做到,在家里營造學習的氛圍。
5、教育孩子時,恩威并施,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盡量不體罰,不打罵孩子。
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的自律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孩子越小,對家長的依賴性就越大,也比較聽家長的話,有了壞的毛病也相對好糾正,如果小時候對一些壞習慣縱容,覺得大了自然而然就改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孩子越大,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意識,逆反心理也越強,家長就很難管教了,防止小錯釀成大錯。
自律會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孩子長大成人后,他會懂得父母嚴格教育的意義。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讓很多家長頭疼。
自律的反義詞就是懈怠,隨心所欲。如何扭轉不自律的性格呢?
人的習慣行為都是潛意識指導下的,要改變這種習慣行為,就要先解決他的潛意識問題。所以你要與孩子耐心細致的交流交談自律的意義和重要性,引導孩子講清楚自律是人區別動物的很重要因素,人只有自律,才能適應社會,才能做成一些事情,不自律就會被社會排斥,就會一輩子一事無成。
等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后,就要跟孩子一起討論規矩,這個規矩也是約束家長的規矩,要一起嚴格執行。比如上學要認真聽課,大人上班要認真做事,放學回家先要寫作業,而且要認真寫,寫完作業才能玩耍,當然要先幫著干家務,大人回家要趕緊認真做飯,飯后陪著孩子一起學習,等等。
要經常跟孩子談心交流,要平等心態,盡量做個好聽眾,好知己,多換位思考。
孩子畢竟是個孩子,自律性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提上來的,所以大人一定要陪著一起做事,孩子要懈怠了也別咋呼,只是眼神和藹可親的盯著孩子詢問他咋了?需要大人協助嗎?這時的孩子一般都不好意思了,會陪著你一直堅持下去。
貴人語遲,大人一定要少說話,如此孩子也會慢慢就敬重你,畏懼你了。
孩子只要有點進步就要表揚,表揚要具體,這樣就讓孩子逐步有了成就感,滿足感,學習自律就更有動力了,如此就慢慢成為一種習慣,然后固化成優秀的性格。
教育孩子一定要從自身做起,起模范帶頭作用,千萬別講一套自己另做一套,如此孩子就會反感,就會逆反。
凡事一定要尊重孩子,多交流引導,讓孩子想明白,然后一起自律做好。
心理暗示也很重要,千萬別給孩子貼負面標簽,如此孩子才會形成正能量積極向上的人格,努力做好自己。
4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ZP215500
2019年12月30日
關注大家好我是瑞瑄酒業萍萍
1.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自律的孩子在做事上是需要極強的專注力,就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保證不被打擾。
因此,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爸媽千萬不要去干擾孩子,在一旁放電視、玩手機,又或者在一旁指點孩子的坐姿,孩子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在作業上,最后導致拖延癥的出現。
2.培養孩子自律觀念
在孩子玩耍前,爸媽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
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這樣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會受到懲罰,逐步培養起孩子自律的觀念。
3.延遲滿足孩子欲望
爸媽不要讓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養孩子抵制誘惑、克制自己的能力。最好是引導孩子拿成績來換,有成績才有獎勵。
爸媽要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特別是在哭鬧的情況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絕,讓孩子學會好好說話。
4.爸媽做榜樣
父母懂得自律,遵守各種規則,生活習慣良好,孩子才會有樣學樣,模仿父母的樣子,成為自律和自制的人。
5.減低對孩子的要求
有些時候,爸媽將學校目標定得很高,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讓孩子覺得盡力也難以完成,所以他們就會自暴自棄,以此來表達都爸媽的抗議。
自律是自己的欲望與理想相博弈,欲望在實現理想路上被限制的習慣養成,主觀自主戰勝客觀不利因素和抵抗主觀不利成長的習慣。身心合一,知行合一而形成的一種思維習慣。
強迫癥是焦慮癥的伴隨癥狀,有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因運動神經障礙,而身心不能合一,知行不能合一形成的不可自控的思維模式。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