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愿叫人是什么性格(小孩子不愿叫人是什么性格呢)

admin時間:2024-01-21 04:43:2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只會叫爸爸媽媽,是自閉癥嗎?

今年9月份,我家孩子22個半月的時候,不說話,不應名,玩起玩具來拒絕外界的聲音,經常會墊腳走路,經常把玩具翻倒玩輪子,小孩子在他5步之內,必哭,不太會主動跟大人說要什么。出去玩,坐任何電梯都要哭。我家是男孩,因為這些癥狀,我們帶他去地級市的婦保醫院做了評估表。評估表提示自閉癥高風險。再我們反復詢問是否自閉癥的時候,醫生說了句“那本殘疾證有那么重要嗎?不管是不是自閉癥,你們都該給孩子做康復訓練”我是打算直接預約語訓做康復治療的,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兒子不是自閉癥,但是我老公非常想要一個結果。而且婦保也說,你想做康復治療,五項還是必查的,所以最終還是開了檢查單。但凡接觸過這類的,應該都知道哪五項,遺傳代寫病的項目,血,尿。聽力障礙的聽力檢測,還有腦部的腦電圖,腦部核磁共振。因為不知道血尿查的是遺傳代謝病,檢查當天我家孩子腹瀉嚴重吃著藥導致首次檢測出現了異常反應,后又復核正常,這里多寫幾個字,給即將做這塊檢查的家長做個參考。

二)

婦保判定完的第二天,我老公為了一個診斷結果,可能也是因為不滿我不承認孩子不是自閉癥,從而會延誤孩子的治療,他約了省會城市的一個康復專家的號,第四天我們帶著孩子過去了,在門外我們碰上了一個星媽(她沒有跟我明確的說他兒子是,但是從一些話當中判斷出來的)很高興的是,她兒子在見我的上一次檢查中被醫生診斷為一切正常,而且現在在普通小學中正常的學習。所以即使被確診了,也請父母不要崩潰。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星媽看了眼我的兒子,她確定的說,你家兒子肯定不是自閉癥。你進去了,醫生應該也會跟你說實話,這醫生還是很好的。我問她為什么,她說,你家兒子的眼神很好,我見過很多的病人,看人的眼神都是飄的,根本不會對視,我家的還會對視,同時她也說,我家看著臉蛋肉嘟嘟的,就是因為養太精細了,沒有咀嚼肌,說話肯定受影響,讓我給孩子練練口技,吹吹口哨,甚至,甘蔗多給孩子嚼,回頭我想想,我公婆真的養的很精細,吃什么根本不需要孩子說,肉菜什么都剁成泥,甚至蘋果都要切成好幾塊。。。。總之喂養太精細,沒讓孩子的咀嚼肌發育好,是那位星媽給我的建議,而且也從眼神這個外觀判斷出,我家孩子不是。當然,如果醫生也這么草率的話,那醫生估計也不可能成為省內最有名的專家了

三)檢查等

可能關注這個問題的在關注這塊,血尿的相關檢查就不說了。主要講一下評估,我們在地級市做的是M-CHATR/F,計分是9分,評估結果是高危。

這個評估表格我看等級著的是針對18-36個月的孩子,我家孩子22個月多,印象比較深的是:

1.走臺階,能不能扶著墻自如的上下樓梯

2.倒走,橫走是否會

3.能不能寫橫著的“一”字

4.會不會模仿大人的動作,比如說給布娃娃喂水,比如說模仿大人搭小火車。

5.能用積木搭幾層塔

6.會不會走獨木橋

7.能不能分辨正方形,長方形等形狀,并匹配到正確的形狀盒子里去。

8.能不能聽指令,并且很好的執行。比如說,讓他拿什么東西會不會拿

9.要東西的時候,會不會手指(并不是拉著家長的手去拿)

10.能不能把球舉到頭頂扔(就是手完全舉起的狀態)

11.無意義的音能發幾個

12.還有一些需要專業判定的雙側肌力跟雙膝反射。這個自己測試不了,看看就行

這些東西除了后面三樣是詢問家長的,前面幾樣都是通過游戲的形式的,但是這個專家醫生年紀還輕的或者說現在說話晚的孩子太多了,后面排著很多的評估檢測,所以整個流程,她走的很快,給我的感覺是,我家孩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判定為不合格了,加上我一直把孩子扔在老家,所以對于倒著走,橫著走,我也沒注意到,直接說了不能,其實他能,最重要的就是,判斷圖形那塊,我家孩子是很喜歡的,所以想一直玩這個玩具,鬧起了情緒,當評估項目走的過快的時候,判斷完全就偏了,加上這個評估是針對18-36個月的,我家本來就偏低,有些指標低,相對也是正常。而且我家的發育本身的確要慢于同齡人2個月左右,語言這塊簡直了!!!

在我眼里,這是一個失敗的測試,內心是不太認可的。但是這個是權威的評估量表,必定是有科學依據的。

后面我們去省會做的紙面評估內容相差不大,但是測試的那個醫生估計剛畢業沒多久還是怎樣,反正整個非常的耐心,很多內容,我覺得是我兒子剛巧湊到做到的,她也會讓孩子再多做幾次,看看是不是真的會,這個真的點贊。當時我出來的時候都跟老公說,做測試,這個醫生做的仔細多了,當時內心想的是,如果這個測出來,的確是孤獨癥的話,我估計都不能嘴硬了。那幾天其實我跟我老公都在整夜的失眠,我是不相信,但是又怕。我老公是完全陷進去了,甚至省會醫院的權威說不是的時候,他過了好幾天才緩回來。

省會醫院做的評估叫做GDS-C,醫生也是憑這個表格中的3項判定,我家孩子絕對不可能是自閉癥。寫的內容是這樣的1.個人-社會我家的孩子能指認身體的部位(耳,口等),穿衣脫褲的時候喊他他會抬手抬腳。評測出差不多是24個月的能力2.手眼協調:我家孩子測試的時候竟然搭了9層塔(當時我也是震驚的。比較第一次測試的時候,讓我家的搭到4層就沒繼續了)。當我們把東西藏起來的時候,他也會找出來。會朝人扔球(沒把手完全伸直舉起),會將球扔進籃子,會模仿畫豎線(不會橫線)。這個評估結果顯示,我家孩子差不多24個月的能力。3.就是我上面說的圖形匹配,我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給他買了圖形匹配的板,所以這塊他表現突出是正常的,但是有些測試內容還是沒有涉及到的,他做的也比較好。所以說測試結果顯示我家孩子有31個月的智商,可能是不準,但是24個月的智商肯定是有的。

然后另外兩項,1.聽力與語言,恩,我家測試出來是7個月水平,賊尷尬。2.運動是20個月水平,也就是說,這個表格下來,我家孩子除了運動跟語言比實際年齡低甚至低很多,但是其他都是正常水平。醫生也就判定我家孩子不是自閉癥。我估計著,如果是自閉癥,沒有語言的基本伴隨智力等行為的低下。有語言的阿斯伯格的話,那就是另說了。以下是省會醫院的測試內容(部分)

1.能不能模仿大人搭小火車(后來被進來的一個人制止了,說相對23個月沒到的太難了。)

2.能不能把顏色準確的分類放進不同的顏色杯,并蓋上蓋子

3.能不能畫豎1,橫一

4.大小圓(分2個/4個),大小方(分2個/4個),能不能正確放好。方形圓形能不能正確放對,多種圖形能不能放對。注意這個是有時間限制的,我估計著超過2分鐘沒做出來的話,應該就不算了.

5.能不能拉開布找玩具

6.能不能倒著走

7.能不能旋蓋(礦泉水瓶蓋子等)

8.能不能扶墻走樓梯(比第一次的高很多)

9.能不能爬上并站椅子上

10.會不會踢球,扔球

因為這個檢查結果我還是挺滿意的,所以沒有太深的印象。你們可以兩個都看看吧,切記,這個只是樓主的檢查項目和評估報告,不能代替醫院的評估,他們更加專業,而且他們在檢查的時候還會觀察孩子,做出一定的總結。所以樓主提供的不能代替醫療,不能代替醫院,不能代替結果!!如果實在擔心,慎重起見,還是去做個評估,有些錢還是得花?。∥抑皇菫榱税材承└谊犛涯菚r候一樣,被某音弄的焦慮彷徨天天失眠睡不著的家長的心。

四)成因

我家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我總結了幾點

1.扔老家的留守兒童。

我們孩子是扔在老家給爺爺奶奶帶的。只是經常性回去看下,然后爺爺奶奶在農村,周圍沒有任何的小孩子。所以從他有意思開始,他就是一個人,只有一個小孩。

2.手機pad玩多了

我們給孩子買了pad,他的pad,就是這么神奇吧。因為孩子一直表現出來的就是喜歡聽歌,聽起寶寶巴士來,整個人乖的不行,就是完完全全的沉浸進去了,再也不用哄,所以我們給他買了psd。。。爺爺奶奶的智能手機也是一個勁的給玩,包括爸爸媽媽的。那時候的情況就是,他看到手機就搶

3.亂叫名字

之前我們對孩子的叫法是不統一的,老人的叫法都有3.4種,爸媽叫他是大名,各種叫法,容易混亂

4.聲光電玩具過多

聲光電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其實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對于這么小的孩子,不是,甚至是有害孩子健康生長的。這個就跟狼孩一樣,都在狼群里面生長,即使他所有的器官是正常的,他也不會說話,甚至給他接出來,他也學不會說話。

5.什么東西不需要開口就能得到

孩子養的太精細,一些東西,孩子還沒想到,就已經到他手里了。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辛辛苦苦的學說話呢,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更加是。

說一些我目前用過比較實用的讓孩子開口的方法吧

在訓練說話之前我做了一些事情,這個也比較重要,再添加進來。

1.戒斷聲光電

所有有聲,會亮,包括電子產品,手機等,我全部不讓孩子玩了。直接換了一批簡單,原始的玩具,比如積木,比如顏色分類杯,比如手拉小車等

2.自己吃飯,不帶湯

帶湯的食物,我家的基本上吞咽下去的,沒有嚼的動作,咀嚼肌都受影響,發展不好了,而且全部咽下去不咀嚼的話,對消化也有影響

3.撈魚

這個是出去玩的,商場撈魚,這個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我家從不會撈到精通,當然,這個之前我鍛煉手眼協調的一個辦法,還有其他方法是可以代替的,比如說串珠,比如說夾珠子。游戲方法很多,看家長自己選擇

語言訓練。

1.應名

這個是最基礎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1),統一叫法,所有的人針對寶寶,叫法必須一樣

2),喊寶寶名字的時候拍一下寶寶

3),不能光喊名字,要在喊名字的時候帶上某件事情,比如*,要不要喝水等

4),當孩子對名字有反應的時候要給予精神或者物質上的獎勵(給孩子舉高高或者是給孩子一個他喜歡的零食等)我差不多用了一天,孩子就應名了。。。

2.讀繪本。

要想孩子說話,必須讓孩子的認知提上來。動物叫是最容易被掌握的,因為他在生活中能碰到,另外就是基本就是疊詞,說起來比較容易。

1.我買了幾本寶寶學說話的書

2.每天早中晚給他念一遍,小雞怎么叫,小鴨怎么叫

3.觀察孩子表情,如果是認真的聽的,那就繼續,反復,如果是不愿意聽的狀態,那就換一個。

4.多問孩子幾句,即使剛開始不會說,但是反問的句式會讓孩子思考起來,所以這個互動是非常好的。

3.鍛煉膽量

我前面說過,我家孩子怕小孩,怕電梯,怕任何沒接觸過的事情

1.解決怕電梯

我跟他一起站在電梯前面看人上人下,看了大概3次,每次20分鐘,就看人上人下,同時我會跟他說,這個事情不可怕,當然,書上的坐電梯普及也是說過很多次的,后來,問他愿不愿意坐一次,他就接受了。

2.解決怕小孩

終歸是接觸的少,

1.都帶著去公園玩,先一個人轉了幾次,熟悉環境,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2.找人少的地方,最好只有一個小朋友的,走過去跟他玩

3.家長記得帶零食,不然人家不會理我們的孩子

4.玩互動性強,孩子又比較喜歡的游戲,比如捉迷藏!

5.記得不能強迫,要順著孩子心情,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看看能不能零食安撫,不行,就過幾天。

6.先安撫好別人的孩子,讓他主動跟我們家的玩,唉。總得有個主動

7.孩子年齡能力不要差太大,曾經碰上一個小孩,說這個小朋友太小了,我不想跟他玩,我家的就被搶到心了。。。

4.要和不要

1.先找個孩子確定要的東西,按著他的頭教點頭是要,同樣方法教不要

2.多訓練幾次點頭搖頭,當孩子這塊沒問題之后再訓練要和不要

3.拿孩子在意的事情問他要還是不要,強化性訓練多次

4.生活中多問,多交流,孩子反應慢,也等著!

2歲多的小朋友,不愛叫人,有什么好方法沒?

不愛叫人,有可能是孩子平時與人溝通少比較內向,這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不用強迫,非讓孩子去叫人,而是平時我們要注意多和孩子溝通說話。而不是老經常給孩子看手機呀,電腦之類的。帶孩子出去走一走,開過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孩子親近自然,這樣孩子的心自然然就會打開,就會喜歡與人接觸。其實個人認為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能強求孩子去人打招呼,你越強求他的打招呼,他就越會抵觸。反而你不用太看重你這個事情,一點點的,他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和人打招呼。一定記住孩子的教育引導非常重要,引導的作用要比你強,求他重要的。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他理解人的語言能力很弱,我們大人說的很多話,她并不能聽懂。所以我們認為很簡單的事情跟他說,但其實他并沒有聽懂,這也是我為什么一再建議對孩子要引導,不要經常用語言去教導他,但用身體去引導。以上建議供您參考,如果您也認同,記得關注喲,同時歡迎來我的西瓜視頻做客,謝謝。

三歲孩子不會說話,是自閉癥嗎?程度如何?

想要知道寶寶是否是自閉癥,就先了解下自閉癥的癥狀。

通常來講,自閉癥的患兒沒有獨立交往的能力,不會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環境,而且這種障礙與年齡的增長成正比關系。與此同時,自閉癥患兒伴有嚴重的智力問題,沒有語言功能,無法控制自己的尖叫、自傷等行為。這些都直接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而且給教育和干預造成一定的難度,作為家長,其實是很容易辨認出寶寶的這些異常。

另外,有少數自閉癥患兒到青春期后癥狀有所改善,古怪刻板的行為減少,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社會的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表現出與人交往困難,回避他人的特性。

通常而言,家長或老師若發現寶寶有以下的癥狀就應該有所警覺:

1、寶寶見了人從來不笑。

2、寶寶經常用腳尖走路。

3、寶寶總喜歡獨處。

4、寶寶在某些方面有些早熟。

5、叫寶寶名字時他沒有絲毫反應。

6、寶寶不喜歡玩具。

7、寶寶已經會的技能有所倒退或丟失。

8、12個月大時還不會打手勢,如指點或揮別。

9、16個月大時還不會說單字的話。

10、24個月大時還不會說兩個字的句子。

11、寶寶對某些聲音或物體特別地感興趣。

可以看下寶寶有沒有這些癥狀,若沒有,就不是自閉癥了,看下是寶寶不愿意張口說話還是有語言發育遲緩,我身邊有個朋友的寶寶4歲才張口說話,之前就是不愿意說。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嘟嘟媽咪,有育兒問題可以關注我一起探討哦。

我家寶寶老是不愿意開口說話怎么辦?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不愿意說話的這個問題,我從個人經驗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實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

(1)處于非語言表達的階段

第一種情況就可能使孩子正處在“口語表達”能力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非語言表達階段。這個階段孩子更多是用肢體動作(指、哼唧等)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一般是2歲之前,不過有些孩子可能會稍微慢一些,對于這種情況家長不用過于緊張,給予適當的支持就好。

(2)表達遭受過打擊

孩子剛開始說話時,可能會存在表達不清楚,說話慢等問題,如果這個時候成人不經意間對孩子進行了嘲笑或者評判,很有可能打擊了孩子表達的自信心,漸漸就不愿意再說話了。如果孩子開始愿意說話,突然不愿意說了,家長就需要了解一下情況。

(3)生理、心理等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有所差異的,有些孩子可能使性格使然,就不太愛說話,家長要接受這種差異,不要逼迫孩子說。還有可能就是某些生理原因造成,比如舌系過短,牙齒等發育的原因,如果孩子年齡很多了,一直不說話,家長擔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看看。

拋開生理性原理,針對孩子不愛說話的情況,家長可以做些什么?

?家長做良好的示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低齡段的孩子大多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所以家長在平時就要給孩子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出門的時候家長不要強行要求孩子招呼人,家長可以自己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給孩子示范;再比如孩子要玩具用手指著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完整的話重構出來:“寶寶想玩小汽車是嗎?”孩子在看在聽,其實就在學習。

?多進行繪本閱讀

讀繪本是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表達能力很好的一種方式。建議家長每一天抽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他感興趣的繪本,剛開始家長慢慢的,邊指邊讀;慢慢的可以留某些部分讓孩子來讀;最后鼓勵孩子給家長讀繪本,逐漸培養孩子的表達習慣。

?家長給予當時的鼓勵

當孩子剛開始表達如果不太清楚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笑孩子,而是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如果孩子的第一次表達體驗是愉悅的,他就會越來越愿意說話;相反,如果他的第一次表達得到嘲笑,孩子就越來越不愛說話。同時,如果孩子表達得不完整,家長可以幫助重構出來。比如孩子指著蘋果說:“吃果果”,家長就可以說:“哦,寶寶想吃蘋果?!?/p>

所以,孩子不愛說話家長不要過于緊張,先分析對原因,然后“對癥下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支持。最后想說一句,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寶寶3歲了還只是會喊爸爸媽媽,其他的詞語都不會,是什么問題,該怎么辦呢?

寶寶三歲了,語言能力仍然停留在很少數的幾個簡單詞匯上面,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是存在問題的,通常來說,會有幾方面的原因。

哪些原因容易導致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遲緩?

一、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有些孩子,天生會比較內向一些,安全邊界較小,如果媽媽陪伴的少,或者家里大人經常吵架、打架,或者被呵斥的太多,都會很容易導致孩子緊張、安全感缺失,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不愿意學習和表達,不敢開口說話。

二、語言刺激太少

孩子的語言發展,需要大量的語言、詞匯的輸入,也就是說,要多聽,聽不同的詞匯、重復的詞匯、清晰準確的發音、適中的語速,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吸收詞匯、訓練語言能力的基礎。

不少家庭存在這樣的情況,孩子在白天由老人照看,老人的精力有限,每天只是就孩子吃飽、穿暖這幾件事情操心,而且不少老人不太喜歡跟孩子多聊天,只是讓孩子自己玩,自己不是跟其他老人聊天,就是玩手機刷朋友圈,即便是父母下班回家以后,跟孩子的語言溝通也不多,總是忙于自己的事情,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沒有充足的語言刺激,沒有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互動,聽的少了,開口的機會少了,自然語言能力也就滯后了。

三、需求被過度及時滿足

孩子在最早期的時候,首先發展的是上肢動作的能力,當孩子想要什么的時候,比如說想喝水、要玩具、需要抱抱、拉便便了,這么大的孩子除了通過哭的方式表達訴求之外,往往會通過上肢的運動、伸手指著想要的物品、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來引起父母家長的注意。大多數家長因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長,對孩子的行為語言很了解,孩子手指頭一伸,爸爸媽媽往往就能猜到孩子需要什么,這種時候,很多家長圖省事,問都不再問一下,直接就滿足孩子的需求了。

這種做法,沒有給孩子進一步表達訴求的機會,不需要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獲得滿足,孩子沒有了說話的動力和壓力,自然也就不會主動練習說話的能力了。

四、使用電子產品過多

養育孩子是很辛苦的,尤其是當孩子一直粘著你的時候,令很多父母疲憊不堪,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安靜下來,讓自己能夠安靜的打掃家務、處理工作事宜,甚至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安靜刷一會手機,會習慣性的塞一個平板電腦給孩子,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讓孩子看電視。

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養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動畫片的內容是典型的單向輸出,缺乏溝通,孩子不需要進行語言的互動就能接收信息,自然也就懶得說話了,語言表達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訓練,影響孩子未來的語言發展能力。

五、成長的環境導致心理上出現問題

這類因素比較復雜,我只能舉一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

我有一位朋友的兒子,從小由奶奶帶大,這位奶奶是一個不愛跟人說話、言語極少、獨來獨往的人,跟誰都很少說話,包括孩子,以至于孩子被帶的也不愛說話,性格極度內向,一直到3歲還沒有改觀,后來去醫院檢查確證患上了中度的自閉癥。為了給孩子做康復治療,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心血和資金。

六、生理上的原因

這方面就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了,比如聽力是否存在一定的障礙,大腦有沒有收到損傷,是否有自閉的傾向等。

如何改善寶寶語言能力發展遲緩的問題?

3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遲緩的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因為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就集中在這段時間,一旦錯過,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后的發育成長,導致孩子出現自閉、口吃、自卑等問題。

一、多跟孩子進行豐富的語言交流

作為父母,不用管孩子是否對你說的話、聊的話題有回應,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跟孩子聊天、多說話,用各種詞匯來刺激對孩子的大腦和聽力,保持和緩的語氣,輕松的態度進行溝通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你說的話,她都聽著呢。

二、少看電視、動畫片和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對兒童成長的危害很大,長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想象力、書面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克制住給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沖動,也要經得起孩子的哭鬧。

三、堅持繪本閱讀

父母在家陪伴孩子的時候,可以多跟孩子進行繪本閱讀,繪本閱讀不是把繪本扔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看,而是由爸爸媽媽帶著寶貝一起,邊讀、邊說、邊討論,結合生活、游玩的經歷進行繪本的故事分享,讓孩子融入到故事的場景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更用心的聽你說,看繪本上的圖案,產生關聯想象力,這樣的做法,更有利于孩子強化對詞匯的認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好的繪本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各種動植物物種、地域文化的差異、季節更替等,讓孩子知道,除了自己生活的小家庭,還有一個廣闊的世界等著孩子去探索。

四、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說出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哭鬧、用手指著物品哼哼,或者用很簡單的詞匯、很含糊的發音來提出要求,這個時候,即便家長明白孩子需要什么,也要盡量故意裝作沒聽懂,讓孩子進一步用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刺激訓練,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訓練社交能力

封閉的環境不利于孩子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對社交能力、語言溝通表達能力的訓練,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比如小區的露天活動區、活動中心、孩子集中的游樂場,讓孩子融入到群體中,跟其他的孩子互動、交流,通過社交的訓練,鍛煉語言表達的能力。

六、及時就診,排除生理原因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