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05:40:2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題主的問題很好,現在確實有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機,而且越來越暴力、叛逆,不僅弄得家長頭痛不已,甚至給學校、老師都帶來了極大困擾。下面就此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孩子心理特征的原因
1、好奇心理
孩子所獲取知識,很大一部來自好奇的心理。孩子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內心里很想探明原因,追究結果。孩子沉迷手機,并不是對手機本身的喜歡,而是對手機里的內容,即很多的新鮮事物好奇,特別是對帶有刺激的視頻、作品非常有吸引力;另外網絡游戲的設置也很符合青少年的“口味”,一關一關的升級陷阱,誘使孩子一步一步地迷戀其中。
2、無力自控
雖然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成長,知識在不斷地增多,但是孩子基本還未涉足社會,很多的東西都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根本還沒有判斷是非曲折的能力。所以孩子每當遇到自由喜歡看的視頻或讀物時,判斷不了其間的真偽,區別不了其中的優劣,無形之中受染其病害。特別是喜歡玩的游戲,根本不知道玩游戲的危害之處,而在乎的是模仿游戲之中情節、人物的動作等,并且很想在現實的社會當中去嘗試,探究其結果。但由于社會、家庭的限制,而導致孩子抑郁于心,因而變得越來越暴力、叛逆。
二、家長疏于管教的原因
孩子開始玩手機,家長是應該知道的,而也應該清楚孩子玩手機會有什么的弊端或后果。作為稍有責任心的家長,是完全可以及時制止,或限制孩子玩手機的行為。
1、心存僥幸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玩玩手機沒有什么大不了,不會有什么嚴重的問題,就算有問題,到時候再說,心存僥幸,得過且過,結果害得孩子越玩越成癮,最后無法控制。
2、溺愛、放縱
有些家長根本沒去想孩子玩手有怎樣危害或后果,反正孩子想干什就盡量滿足孩的要求,孩子玩得連吃飯都顧下上了,家長還會把飯菜送到其嘴邊,甚至有時還與孩子共同“享受”。
三、網絡環境的原因
網絡技術的速猛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也提高了工作的時效,這是勿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其間有一小部分的商家,利用網絡技術而設置低俗、黃色的視頻或讀物來吸人們的眼球,從中謀取不德不義之財;利用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特點,為了一己之利,在游戲中設置色情及暴力的情節來博取青少年的青睞,致使無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四、反思與對策
1、凈化網絡環境
當然這得靠社會力量,甚至法治措施去維護網絡的有序有質的發展;同時也希望從事網絡技術的達人,應該有高度的職業操行,從關愛后代健康發展的長遠目光出發,還孩子一片純凈的網絡空間。
2、家長要履職到位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沒有任何理由說“不”,更沒有理由“推卸”。說直白了一點,自己的孩子自己都管教不好,或不去管教,又有何理由去要求他人呢?
(1)自身垂范
欲育人,先育己。家長自己也要盡量少玩手機,即使自己需要用到手機時,也要盡量避開孩子,特別是不宜孩子玩的游戲,觀看的視頻、讀物等。
(1)嚴格要求
“嚴格要求”這個詞,家長們在很多刊物上不知讀了多少次,但很多家長就是沒有去把握好這“度”,該嚴的時候沒去嚴,或者沒有堅持嚴。我個人堅持認為,原則性問題必須嚴,例如玩手機,對不依不饒的孩子就是不能給他玩,對比較聽話的孩子,有限制、有要求的玩!
總之,孩子是通過“教”“育”才成長的,而不是“拔育”或“抱育”!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你好首先我也是一個13歲的孩子虛歲14,按理說我沒有資格如說這件事,但我們小孩之間才會產生共同語言,如果你的孩子出現和以前不一樣,不尊重別人,動不動就發火,甚至會出走,而且一走就是好幾天,這說明他已經到了青春期,或叛逆期。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順著他,他說什么都是對的,也不是說錯的也是對的但你至少給足他面子,畢竟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愛面子,讓他多放松,讓他覺得這世上并不像他想的那樣殘酷了就行了。拜拜
第一次聽說有人討厭自己的孩子,看來你的孩子讓你頭疼了,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13歲的孩子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青春期初期,做父母的這時候要個外的關心孩子的言行,對他多觀察,千萬不能打罵,多給他鼓勵,多夸夸他,比如對他說,兒子你這幾天衣服穿的好干凈,媽媽洗衣服都少了,輕松了好多,無意中翻翻他的作業本,你就對他說,兒子你的昨業最近寫的又整齊又干凈,也可以對孩子撒個善意的謊,對他說兒子,你班主任老師今天打電話過來家訪,他說你學習進步很大,上課也能專心聽課了,如果再努力一把,你會是班里前十幾名的學生,小孩子虛榮心強,你多些耐心,多些關心,相信你的孩子會是個有出習的孩子,其實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如果說的不對或者不好請別介意。
470
收藏分享轉發到頭條復制鏈接微信微信掃碼分享新浪微博QQ空間舉報瀟灑自在的活著(提問者)
2020年04月20日
關注孩子的性格與遺傳基因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平時父母與孩子要多多交流,不過要過于干涉孩子的一言一舉,適當給孩子自由,遵從孩子的意愿,多帶孩子出去玩,都說:孩子越玩膽子就會越大。
孩子要是不常接觸除家人以外的人,不經常出去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不經常和別人交流。
在家里父母又過度保護,擔心孩子安全,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玩,磨滅了孩子該有的天性,太過限制孩子,時間長了,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心里陰影,都會導致孩子會有膽小和憨厚的表現。
孩子膽小,比如:上課回答問題時,想舉手又不敢舉手,真舉手站起來回答時,聲音又特別小,一方面他怕回答錯了,老師會批評;一方面他缺乏鍛煉,不敢大聲在人多的時候說話。
孩子憨厚,比如:偶然和小伙伴玩耍時,別人叫他干嘛,他就會乖乖去做,哪怕是不好的事,他也無怨言,把別人當做自己的"老大"看待,還覺得別人和父母一樣會真心對他,還開心的很。
如果父母想幫助孩子改善,首先自己也要反思,有所改變。
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當正確引導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不要經常打擊大,多多鼓勵孩子,多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給他需要的關愛。
謝邀。13歲,按照某種規定劃分,恰逢少年末年以及青年初年,也是由少先隊到共青團的年齡。可以認為,貼標簽為叛逆期須慎之又慎,有那么些許更年期的叫法,倒是更為合適。
原因種種,關鍵在于:叛逆期者為專門反方向作為和使勁兒,你要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更年期者則與之不同,是分歧、爭執、急躁、偏頗,但無逆向表現,不至于超乎一般想像。
把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期,諸如生理或心理的眾多表現,直接定性為叛逆期,多少有些過早、過分、過激的預先設定,將疏導、引導、開導變防御、防止、防范,會使正常變為異常。
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是講環境的重要和年齡的優勢。13歲,可以厭學和有所偏好,但是絕不可以毫無禁忌而行為不端。區別兒少和青壯的尺度,只在于人格獨立和責任擔當。
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還是那句老話,就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我的意思是說,習慣成自然的“慣”,也是驕慣和縱慣的“慣”,只要毛病不在于此,“期”的早來會更好辦。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