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liliang時間:2025-04-08 02:34: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因為經濟壓力或是觀念的改變,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導致許多爸媽都把小孩寵上天了,無止盡的溺愛對幼兒來說真的是好的嗎?親子間的關系不應該是這樣的!下面八寶網的小編通過實際的情況的分析,了解了現在的家庭寵壞孩子的基本的特征情況,分析出正確的富養孩子的方法。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一、孩子被寵壞的表現

對外人發脾氣
當孩子會說“我”這個詞的時候,意味著孩子已經具有了“自我意識”。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孩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發脾氣。不過大多數孩子都是局限于“窩里橫”,雖然偶爾對父母耍耍性子,但在外人面前還是比較收斂的。
但是,如果孩子對外人都經常耍性子、發脾氣的話,可能意味著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有點過度膨脹了。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對孩子有點過于順從了。

跟父母談條件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往往就會萌發“交換觀念”,用自己的勞動去跟父母換一些小獎勵:“媽媽,我考了100分,你能帶我去吃必勝客嗎?”“媽媽,我要是好好吃飯的話,一會能讓我看會動畫片嗎?”這是一種很聰明的行為,有付出,有回報。
但是有的孩子,卻發展到了無理談條件甚至威脅父母的程度:“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摔你的手機!”“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把飯倒地上!”這明顯就是“強盜邏輯”,不跟你講道理,反正你必須滿足我!也就是說,孩子在試圖控制你!
如果有這種情況,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經常過于輕易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經常用物質誘惑來要求孩子做事情。
拒絕分享
兩三歲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還是比較正常的,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觀念比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幼兒園大班甚至小學,仍然不愿意分享的話,就不是什么好苗頭了。
任由孩子發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學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爺爺奶奶分享。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非常自私,難以處理好人際關系,真心朋友不多。

使喚爺爺奶奶
平時經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對爺爺奶奶吆三喝四:“我上學都遲到了,你怎么不早叫我?”“我都等你半天了,怎么才來接我?”“菜這么咸,你老糊涂了么?”……
一般來說,當孩子嘗試著挑戰家長權威的時候,一般都是拿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下手的。因為老人往往舍不得訓孩子,容易對孩子百依百順。
孩子對老人吆三喝四時間長了,“自我中心”的意識會急劇膨脹,變得目無尊長,叛逆難管。等到了青春期,就會很難控制。而且,孩子現在對爺爺奶奶的態度,就是將來對年邁的父母的態度。
從來不幫忙做家務
有些孩子“眼里沒活兒”:自己書桌亂糟糟的也不知道整理,地板上有一大灘水也不知道拖一拖,媽媽忙著做飯讓他幫忙摘菜都不樂意。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會自我安慰:“不愿干就算了,把成績弄好就行”“現在懶點就懶點吧,長大就好了”……

但實際上,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過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們因所謂的“愛”而不讓孩子參與家務,那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就得不到健康發展,越長大越不好管教。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二、過度溺愛孩子有何影響?

1、可能無法獨立
因為孩子只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個眼神爸媽就知道他們的需求,并且幫忙搞定,這樣小朋友會喪失很多能力,也比較無法擁有靈活的思考。
2、自私自大心態
由于在家中都是孩子最大,最好的都是給小孩,使他們變得無法關心別人,缺少團體的概念及責任,到了與外人接觸的時期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3、金錢價值觀念
不把錢看在眼里,不懂爸媽的辛勞,因為孩子們總是要什么有什么,錢不夠開口就有,這不僅會讓小孩對于金錢觀念有了偏差,更有可能害了長大后的他們。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三、家長應明確富養與溺愛的區別

1、社會負面效應
家長們如果過度的溺愛,比較會養成任性、自私自大的孩子,不懂得體諒別人,以為世界繞著自己轉,就會導致產生社會問題。
小孩生氣
關心與溺愛是完全不相同的
2、靠愛而非物質
親子間的聯系應該是靠歸屬感、信任感為基礎來教育孩子,而不是一昧給予物質或是凡事都順從他們,這可不是良好的家庭關系。
延伸閱讀:父母自己帶小孩優缺點原因分析
3、家長負起責任
不需要整天羨慕其他家的孩子,為什么這么乖、有教養又聽話,其實孩子的表現與父母親的教育息息相關,用對方法,用多少心力孩子給予多少回報。
4、通融惡性循環
前面好幾次的放縱,會導致增加未來想要導正的困難性,只好再度的通融,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父母得在該教育的時后立即教育,不要輕忽每一次的行為。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四、如何正確的富養孩子

用物質彌補情感的不足會讓孩子的“欲望”不斷攀升

如果你一直用物質去彌補孩子的情感,他可能會得到心理暫時的安慰,但是很快又“饑餓”了,在他的潛意識里,并沒有得到多一點愛,而是失去了愛帶給他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必須要用物質才能來滿足。而欲望一旦被滿足,又會燃起新的欲望,這是一個惡行循環。
“買買買”可以,但方法策略有講究,讓孩子創造自己的豐盈是王道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對玩具的無窮欲望面前,還是限制了條件的,比如一次只能買一件,這一件買了再隔一個月才能買新的。但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卻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育兒專家模擬了當孩子一定要新玩具時,家長的幾種回應方式(錯誤的和正確的),這和我們在逛玩具店的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教育自己的小孩不能買玩具所表達的方式如出一轍:

1.“想都不要想!不是剛買過嗎?你以為錢長在樹上啊?爸爸媽媽賺錢那么辛苦!”

—— 這種表達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不值得擁有這些,想要玩具是貪婪的,賺錢很艱難。他可能會羨慕或怨恨別的擁有這樣玩具的小朋友,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擁有它們。
2.“好了好了!多少錢?嗯,那你答應媽媽下個禮拜好好吃飯,我就給買!”

——這個方式可能會立即奏效,但你卻給自己挖了個坑。因為,下次他就知道,好好吃飯可以買玩具,早點睡覺可以買玩具,媽媽的要求他做不到,必須買玩具才能做到……家長買了玩具以后呢?他并不覺得感恩,而是覺得是他應得的。

最有效最恰當的方式應該是:讓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對話:

3.“你很想要是嗎?這個玩具的確很棒!但是這并不是我們今天的計劃呀!這跟貴不貴沒有關系,而是今天我們來的目的不是來買玩具的,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把它放到你的生日愿望里面好嗎?……呃,不過你的生日還有很久,那你要不要通過勞動來早日實現自己的愿望?比如幫媽媽折衣服?給家里的花澆水?”

——如果孩子真的想要這個玩具,并通過他力所能及的勞動來獲得,他會知道任何東西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他也會覺得自己有能力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玩具,3歲的孩子會幫媽媽拿東西了,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即培養了孩子的能動性,又讓他學會了珍惜。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欲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
很多時候,孩子對于新玩具的渴求,就跟女人要包包一樣,即刻的滿足,欲望實現,可是第二天可能又看上了新包包。周而復始,無窮盡。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其實并非一門心思想得到“物質”,除非你根本沒花心思去想,而一直用“物質”去滿足他。記得明星劉燁在一次訪談中提到,諾一過生日的時候都沒有給他舉辦生日會,而是陪他去玩了一次沙漠野營探險,這些會比生日禮物更有用。
真正的富養=富足的情感體驗+高品質的生活和豐富的見識

欲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除了物質獎勵,可以帶他去一次旅行,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畫展,報一個籃球班,都會是持續一生的禮物。

富養有道,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小孩
說到這里,很多爸媽會不會談“物質”色變了,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錢的確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社會競爭下,哪能清風明月朗月飛花,讓孩子完全沒有錢的概念,又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里去。

在充盈的物質條件下,也有人能培養出勤儉節約、感恩慷慨的孩子,比如,一個富二代女性,自己努力創業,周末常常拉著5歲的女兒一起做公益。朋友圈里曬得最多的,是她和女兒一起穿著志愿者服裝幫助別人的照片。

她在朋友圈紀錄到:女兒今天捐出了她這個月勞動積攢的200元錢和最喜歡的一條連衣裙給山區的小孩,我說那不是你最喜歡的裙子嗎?女兒說,我有很多裙子都可以穿,她們卻沒有穿過這么好看的裙子。做公益讓她看到自己生活的富足,還學會了分享和感恩。

如何養孩子不會寵壞孩子 寵害孩子的表現

溫馨小貼士

有錢不是罪,重要的是你利用它的方式,以及如何以自身的榜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