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6 23:33:4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他們的心理正是常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心、關心和良心!倒是提問者要自問一下你是什么心理?我認為你恰恰相反缺乏了:感恩心、同情心和孝順心!
為什么普天下的爺爺奶奶都喜歡帶孫兒孫女一是對孫輩的愛是源于對兒子媳婦的愛。因為他們首先愛兒子、愛媳婦,進而愛孫輩??傁朐谖镔|上、精神上、時間精力上能夠為兒子媳婦分擔壓力和憂愁。鑒于你產假結束,你們要繼續工作,主動來幫忙。可偏偏你不領情,不識好人心??!二是因為小孩活潑可愛惹人愛。爺爺奶奶年齡漸增,生活上的孤獨寂寞感也漸增,若能帶一帶孫輩,會給他們增添許多歡樂。這也利于他們健康,也是為你們分減壓力和負擔。應該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三是骨肉相親、代代相傳,他們感到高興,也想盡些責任。至于你分娩、坐月子及此后的8個月中,你很辛苦心中積存了些怨氣可以理解。每一個做母親的人誰都要經歷這種辛苦過程。期間,奶奶沒來照顧,你也要理解,奶奶由于不能熬夜而強來,萬一病倒還不是給你們增加負擔。現在孩子大一些了,照顧容易些了,主動來帶也是出于量力而行、主動幫忙??!
婆媳和!為媳者當補上感恩和孝順這兩節課你要明白,作為爺爺奶奶沒有絕對的責任和義務帶孫輩,帶與不帶全看他們心愿與否。愿意帶,你們應該感恩,而不是埋怨來帶晚了。不愿意帶,你們也不應不滿。從孝訓老人的角度看,孔子說過“無違”,就是要順從;老子說過:“孝子之養,樂其心,不違其志”。從心理學角度說,老人總希望自己有價值,若能體現價值就覺得生活有意義。也就是說,最好的教訓是讓父母感覺“被需要”。而讓他們幫帶小孩,既滿足了他們的心愿和責任心,也為你們分擔了生活壓力。豈不恩孝兼得?
三十后你將媳婦熬成婆,希望你的兒媳不要再有此問!
感謝邀請!
我的回答是:“立即溝通,別猶豫!”
之所以給題主上面的回答,是因為看到你提問的第一眼就忽然想到了我的一個遠方侄女,侄女的女兒莉莉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發現孩子處處說話小心翼翼的,在幼兒園從來不給老師添麻煩,即使有有求于老師的時候,每次說話總是看著老師的面部表情,莉莉經常說出來的話都是討好型的。
老師孩子舉出了兩個例子,有一次莉莉想撒尿褲子穿了好幾層不好脫,老師當時正給小朋友小水果,莉莉一直看看老師,老師問你有事嗎》莉莉搖頭說沒事。過了一會兒莉莉突然沖出教室向廁所跑去,老師跟過去發現莉莉褲子已經尿濕了,老師就掏出紙要給莉莉擦,還要給莉莉去睡覺的地方換褲子,莉莉說:“老師,不要你擦,我有褲子我會自己換,你回去看其他小朋友吧?!焙髞砝蠋煱l現莉莉睡覺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備用褲子,老師找了其他小朋友的給莉莉換上。還有一次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是叫老師盛飯,每次輪到麗麗時麗麗就說我自己來,你已經很累了。
因為莉莉一直由奶奶帶著,老師知道3歲左右的孩子應該是單純、活潑、童言無忌的,可是莉莉處處都在為別人著想很不正常,看到莉莉太“懂事”了老師感覺孩子小小年齡活得太累,看著心疼,于是就想方設法找到媽媽的號碼。經過電話溝通老師才知道,莉莉奶奶太強勢,一輩子連老公都不放在眼里,在家里就她一個人說了算,全家人一切都得聽她的,平時對孩子大吼小叫已經成了習慣。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像莉莉這樣的孩子是懂事、聽話,豈不知這正是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小叫埋下的禍根。
說完這個真實的故事,回過頭來看題主對問題的描述:“寶寶現在2歲多,爺爺奶奶帶寶寶時經常大吼大叫怎么辦?擔心對寶寶心理造成影響,溝通無果,實在頭痛?”
孩子在3歲前,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孩子在6歲前是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爺爺奶奶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心理一定會造成影響。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大吼大叫的環境中,孩子不但沒有安全感,同時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會膽小、懦弱、自卑等。
你說溝通無果,不知道你是如何溝通的,特提出如下建議:
1、溝通要認真
這里說的溝通要認真,指溝通要有儀式感,也就是開誠布公地把你的擔心,以及大吼大叫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傷害的厲害關系都讓對方知道。如果只是隨便說說上一句兩句,不敢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老人,那樣的溝通沒有任何意義。
2、選擇好時機
老人正在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不能說,溝通一定要找個恰當的時機,比如:選擇老人心情好的時候,把你真實的想法說給老人聽,同時把爺爺奶奶那樣做對孩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也直接告訴老人,相信只要你心平氣和的跟老人說,而且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懂事理的老人都能接受。但是這里要提醒一點,跟老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話當的方式和語氣。
3、找準溝通人選
老人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有時候對兒媳的話會產生誤會,如果平時在生活中跟婆婆說話就有顧忌的話,最好自己別跟老人溝通,可以把任務交給老公,讓他跟自己的爸爸媽媽溝通。老公畢竟是他們自己生的孩子,相互之間都了解,老公在自己爸爸媽媽面前好說歹話都能說,所以誰的爸媽誰溝通效果估計會好些。
當然,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也有的老人強勢了一輩子,做什么事情都固執己見習慣了,刀槍不入的老人也在所難免,實在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首先跟老公商量好,寧愿自己帶孩子,也不能讓孩子小小年齡就受到傷害,要知道孩子一旦沒有了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對孩子的影響就是一輩子了。
我是智慧奶奶:站過十年講臺,從事教學研究三十多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多平臺邀約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F在是兩個孫子的奶奶,專注養兒育女的教育。希望這篇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喜歡我文章的請關注,同時歡迎大家參與討論。這里所發文章均為本人原創,不經過本人允許任何媒體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謝謝合作!如果可以,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自己的孩子自己疼愛,不用煩惱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實在沒辦法,必須讓老人幫忙帶孩子,而老人又不待見孩子,怕孩子在老人那里受氣。首先要找原因,是因為大人與老人之間關系不融洽,導致,老人心里有疙瘩,不待見孩子,還是因為孩子的性格老人不喜歡,所以不疼愛他,或者是自己的孩子比較不懂事,所以老人不喜歡他。找出原因,再對癥下藥。是大人的原因,為了孩子,應該努力改善與老人之間的關系,感恩老人幫忙帶孩子,平時多打電話回家,關心孩子關心老人,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老人好,老人慢慢的也會對你家孩子好。如果是孩子的性格問題,那么你們應該直接跟老人溝通,讓老人都擔待一下孩子,畢竟是自己的孫子,太偏心了,你們也有意見。平時也跟自己的孩子多教導教導,讓孩子多聽聽老人的話,別惹老人生氣。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比較不懂事,比較皮,自己就應該多花心思,盡量每天都打電話回去,跟孩子多溝通,教育孩子孝順長輩,體諒爺爺奶奶的不容易,不要太調皮。
如果實在沒辦法改變老人的偏心,那就只能自己給孩子多多的愛。別讓孩子過得太委屈。
第一,父母說的,你們要敬覺。也許說的是對的,你們不聽。就和孩子嘟嘟嗎?要體諒老人的苦心,他們不會害你的。第二,要時刻內求,檢查自己,是否對不對,要感恩父母和孩子,他們提醒你,讓我們不斷進步。第三,家合萬事興。媳婦是家里的福星。處事要以和為貴,不要閑棄老人,尊老孝親是美德,是給你自己積福,給家添好運的。愛父母的雨露滋潤著你的孩子成長,整體的家是個良性循環。那家風水怎能不好呢。要慈悲老人,要寬厚善代父母,好!祝福您和家人!新年愉快。
婆媳關系就很難相處,別說婆婆帶孩子,婆婆與媳婦兩個人,年齡不同,生活的方式與說話做事都有代溝。兒媳當然也看不慣婆婆帶孩子。婆婆也是對孫子沒有二心,也是好意,就是觀點不同。
就如我是婆婆,孫子嬰兒時,我讓孫子隔二天就換一下方向睡覺,這樣孫子不能睡歪脖子,兒媳說我的事多,怎么能睡歪脖子。
我認為孩子寫作業盡量在白天寫,這樣不毀眼睛,可是媳婦讓孩子寫作業,偏偏在燈光下寫作業。就因為這樣,我與媳婦整是不和。最后我干脆就不去過問孫子的事,由媳婦自己去教育孩子。
當看不慣婆婆帶孩子,你們就盡量自己去帶孩子,不要讓婆婆過問。婆婆有空時,幫你們做做家務,做做飯。他們有空時可以鍛煉身體,跳跳廣場舞。他們的身體健康,對你們也有好處。
婆婆的想法:都是為了孫子好,媳婦不要認為婆婆的建議沒有好的,婆婆的確有一定的經驗,有些好的建議,希望你們采納。
如果不喜歡婆婆在跟前,婆婆就分開過,這樣就矛盾就會少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