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3 15:39:4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一直被同學欺負,家長一定要重視了!
首先自己孩子被人欺負的原因:
是因為什么不合群?找出孩子的性格弱點加以改正。比如有的孩子好告狀,別的孩子就都煩他。比如有的孩子沒有什么特長,跟誰玩也沒有什么可玩的……
其次,遇到別的孩子欺負孩子的具體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跟老師溝通。老師是會從中調解的。
再次,家長也要跟老師搞好交流,一起研究孩子被欺負的原因。如果老師能在班級中,對孩子被欺負的事情,正確的引導其他的孩子,問題就更好解決了。
第四,鼓勵孩子投身到班集體之中去,和班級的其他孩子融為一體。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讓孩子在集體中感受快樂,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第五,再有就是讓自己的孩子結交好朋友,有自己的朋友圈。這樣想欺負他的人。對他的朋友圈兒就有所懼怕。自己有好朋友、好伙伴,被欺凌的事情就會減少。
第六,家長還要在平時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學會拒絕別人,像這樣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要培養他們敢于說“不”。自己強大了,自然別人就不敢欺負他了。
當然,對孩子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要有耐心、細心。
祝你早日解決這個問題,祝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盡快去學校一趟,找老師了解具體情況,解決問題。如果效果不好,也考慮與對方家長協商處理。
調皮的學生,往往喜歡欺負那些不愛說話,不善處理人際關系,獨來獨往的同學。你的孩子一心只懂學習,不注意同學關系,會給人一種比較孤傲的感覺。在同學們前面,顯得另類,不合群,自然會引來愛惹事孩子的欺負。
孩子嘗試通過老師來解決被欺負的事情,但是效果不佳,甚至遭到欺負者的報復。這個時候,家長出面了解事情真相,配合老師盡快解決難題,是孩子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了。
一、與老師溝通去學校,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平常表現,會掌握得更加具體。對于同學間發生的事情,自然有她獲取真相的渠道,肯定比聽孩子說,知道的信息更全面,更詳細。
家長直接去找老師,比孩子再次向老師反映,更能得到重視。老師也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會及時想辦法處理。
二、三方協商如果老師處理后,事情得到了改善,可以告一段落。要是沒有改變,家長可以提議,由老師出面,邀請對方家長來學校,一起坐下來,協商處理辦法。
有老師或者校領導在場,有利于家長雙方的溝通,還原事情的真相,也不容易造成情緒失控,讓協調成為互相指責對方的戰場。
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現在的人或多或少,有一點社交恐懼,喜歡窩在家里玩手機,不愿意出去玩。
另一方面,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更多關注的是學習文化課,對于交際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教授得比較少。造成孩子不合群,孤僻,不愿意和同學玩到一起。人一孤立了,自然會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
在孩子嘗試解決后,沒有效果時,家長不要再猶豫了,該出手時就出手,幫助她解決難題,不要讓她養成習慣性無助,對于成長是沒有一點好處的。要從正面告訴自己的孩子,人的儀表不只是表現在穿不穿名牌衣服,而是要保持穿戴整齊,簡潔干凈,舉止得體,談吐優雅,以禮待人,這才是做人的根本之道!至于穿不穿明牌衣服,背不背名牌書包,用不用名牌文具,都不能證明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只有你學習用功得法,刻苦努力,熱愛集體,團結同學,遵守紀律,嚴于律己,活潑可愛,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而且知錯必糾,堂堂正正做人,就能得到同學認同,關于穿戴是否名牌就不要太在意了,至于別人怎么議論,品頭論足,那是人家的權利,自己何必自尋苦腦呢?橫下一條心,讓他(她)們說開去吧,因為嘴巴長在人家身上,在說那有人后不說人的,應該看明白這種現象是社會集體生活中一種常態,要保持見怪不怪,只要自己保持心胸開闊,不在意別人的說詞,你就是一個很陽光,有朝氣,有魅力,永遠快樂的人!
不同家長,不同性格,不同的處理方式。這里我提供我的處理方式,僅供題主參考。
如果我的孩子在學校老被同學欺負,首先,我會安撫他的情緒,因為我知道在學校老被欺負,孩子的內心肯定很無助、很無奈,也很委屈。
然后,我會問他,對方為什么欺負你。如果是因為他先去招惹人家,或者嘴賤冒犯了人家,導致老是被打,那么我會告訴他,以后不要再這樣做,不然被欺負,也是你自己惹的禍端,要自己承受。
當然如果他是無辜的,是無緣無故被欺負。那么,我會問他“老師管不管”,如果老師不管,或者管了不管用,那么我會繼續問他“打不打得過”,如果他打得過,我會跟他說:“你可以打回去,不需要往死里打,只要把對方制服就行。如果打不過,沒事,這事爸媽替你解決。”
之后,我會先找欺負人的孩子父母談一下。如果他們通情達理且保證會好好教育孩子,那么這事也就過了。但是如果他們的孩子依然欺負我的孩子,我會給對方父母警告“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我們孩子,如果你們父母管教無效,那么為了我孩子的身心安全,我只能自己找你們孩子談談了?!?/p>
一般這么做之后,父母擔心自家孩子被報復,肯定會好好教育孩子的。如果他們家孩子管教不聽,就是熊到不行。那么我只能替我孩子去管教他了,當然不會打他,畢竟是做教育行業的,所以我到這一步的處理方式依然會比較溫和。
我會到學校找那個孩子,一般孩子看到自己長期負的人的父母出現,肯定警惕性會變高,內心也多少會有點恐懼。所以,我會先找這個孩子談一下,問他為什么要欺負我孩子。我會先聽他解釋和態度再考慮如何處理。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這么做太溫和,沒有效果。其實實踐起來,你會發現效果挺不錯。之前我侄女在學校老被欺負,她父母實在忙得沒時間,所以是我去學校幫她處理的。我找那個孩子談之后,他說這么做并不是討厭侄女,而是因為他成績不好,想在班上找存在感,侄女又比較瘦小。后來,我和他說以后不可以再這樣,孩子挺配合的,沒再欺負過侄女。當然,之后我侄女就學跆拳道了,太瘦小容易被當軟柿子,所以只能學習自我保護之道了。
最后,希望學校能多給孩子們普及校園欺負欺凌同學的法律知識,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欺負同學,都是不被社會所容許的。也希望家長們管教好自己的小孩,否則,如果遇到偏激的家長,孩子什么下場真的很難想象。
以上是我遇到孩子被欺負的事的處理方式,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于家庭教育、親子關系以及中小學教育等,如果有困惑,可以關注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兒童心理學實驗:同伴反應在強化幼兒攻擊性行為中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帕特森對18個男孩和18個女孩進行了觀察和研究,詳細記錄被攻擊者的反應態度對攻擊者攻擊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當一個孩子去搶另一個孩子的玩具時,如果被搶的孩子的反應是哭、退縮或沉默,那么攻擊者以后還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付別的兒童,即消極的反應會強化兒童攻擊性行為。
相反,如果一個兒童受到攻擊時立即給予反擊,或者老師立即制止攻擊者的行為,批評攻擊者并要求其把東西歸還原主,那么,這個攻擊者的攻擊行為就可能要收斂一點,或者改變這種行為,或者另覓進攻的對象。
不但攻擊性的行為可以因為受到攻擊的兒童的行為的反饋而有所變化,而且受到攻擊的兒童也可以學習攻擊性行為。由于他的反擊阻止了別人對他的進攻,就會強化受害者的攻擊性行為。所以,同伴間行為的影響是交互作用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時最好的辦法是由老師或者家長出面對那個欺負別人的孩子進行批評和懲罰,這樣既阻止了“熊孩子”的錯誤行為,又讓受欺負的孩子看到熊孩子的做法是不對和會受到懲罰的,從而讓自己引以為戒。
如果是任由孩子被欺負,自己承受和處理,很可能讓孩子產生恐懼感或者很快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反擊,不管孩子是被欺負的變怯懦,還是變得和熊孩子一樣壞,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
關注兒童教育,了解兒童心理,分享爸爸教育女兒心得,我是“超級女兒奴”,歡迎關注與交流。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