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09 13:13: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原諒我,看到題目,樂了?
想到一個問題:“隔壁老王很有錢,為什么我這么窮?”
所以,【你們秀恩愛,關我什么事?】
1、父母恩愛,孩子(嬰幼兒)沒有感受到愛?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小視頻,大概內容就是爸爸、媽媽很甜蜜,故意撩孩子,“你看我們多好呀!但是我們不帶你玩......”
還有一個:爸爸和女兒互動,女兒很高興,媽媽突然竄進來,坐到爸爸腿上,摟著爸爸,挑釁的看著女兒,女兒剛開始一臉懵,然后馬上躺下嚎啕大哭,打滾,大人都樂不可支,哈哈大笑......
嬰幼兒認知范圍有限,大人認為的玩笑,對孩子的心靈有一定影響——“你們不愛我”,她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行為抗議!
2、父母表達了愛,但不是孩子(幼兒)要的愛?
“媽媽,我吃不下了”
“這怎么行?多吃點,長身體......”
-----------------------------------
“爸爸,我走不動了”
“男子漢,不要輕言放棄,來來來,跟上爸爸媽媽......”
咋一看,沒毛病,父母多愛孩子,要照顧孩子身體,培養孩子品格,但是,這種情況下,是否應該先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評判具體事件。
有一種調侃是“你媽媽覺得你冷”,就是說父母付出的都是“自以為是”的愛,孩子反對無效,可能就變成了“反抗”。
然而,孩子無論語言和力量都不是成人的對手,所以只能通過“暴躁”的情緒和“反叛的行為”來報復“愛”......
3、【恩愛】和【良好的行為品質】,沒有因果關系。
“有禮貌”、“講道理”這都不是天生獲得的,而是后天培養的。
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所以,父母要言傳身教,平時和孩子交流溝通中,有意識培養。另一方面,通過閱讀,學習各種優秀人物的事跡,潛移默化。
人的成長過程,都在追尋“價值感,歸屬感”。我認為,光有“恩愛”可不行喲。
不是青春期吧,不是的話,多和他聊聊天,一塊出去走走,他高興是,問問他喜歡什么,幫他買去,得慢慢開到。
男生本來就成熟的晚,再加上現在的男生本來在家里就比較嬌慣,所以象個孩子很正常,當然了也有可能在相愛的兩人間,也有可能耍下小孩脾氣,鬧點小矛盾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讓你去哄一下他,增加點你們間的感情,也有可能是為了確認他在你心中的位置。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和父母發脾氣?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情緒經常不穩定,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還要應付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時的父母因為各種生活和工作上的事也對孩子失去了包容理解和耐心,引起孩子發脾氣也是正常的,還是應該互相理解一下吧!
不會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觀點,理念不一樣,勾通就有差異,更和況現在的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年青人也不見得是全能王,所以說在與老人交流時就有差異,老人一班的老了思想保守,希望按自己習慣去安排事和物,不見得都是對和錯,可能是想讓老人改變理念或者是觀點吧,爭論不休不見得就是爭吵。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