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wsl時間:2025-04-08 02:54: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小時候爸爸跟別人講話的時候都時有帶臟話的,但是跟我講話的時候基本除了特別生氣之外沒聽到他說過臟話,以至于現在偶爾聽到我爸爸說臟話還有些不適應,而我基本不會說臟話。不過作為寶寶的爸爸媽媽的你們,是不是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有所注意呢,其實呢在最易帶壞孩子的8大壞習慣中就有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講臟話的一個壞習慣,想知道還有那些壞習慣嗎,八寶網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和孩子交流8個不良習慣

父母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標簽一:不耐煩 易犯指數★★★★☆

加了一晚上的班,疲憊的你回到家后本想呼呼補上一覺??砷_門映入眼簾的,除了亂七八糟的衣服玩具,還有一旁在哭鬧的孩子,這讓你極度煩燥。終于忍不住大吼起來:“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標簽二: 出口成“臟” 易犯指數★★☆

你如果平時有“出口成臟”的壞習慣,或者凈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那么,孩子便很可能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

標簽三:周期性抱怨 易犯指數★★★★☆

“要不是為了讓你去XX哪上學,你老娘我哪用這么求爺爺告奶奶的?!”“玩吧玩吧,我一個月工資根本不夠你造的!”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劑毒藥,慢慢侵蝕著孩子的身心,

標簽四: 愛爭執 易犯指數 ★★★★

你和孩子排隊在超市等著付款。一位男子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與他拉拽爭吵起來。

標簽五:盲目攀比 易犯指數 ★★★☆

“你看你們班余思洋,人家這次考試成績多好!”

“你必須考上清華!要不以后你就只能掃大街!”

標簽六:打斷講話 易犯指數 ★★★★

談話時打斷別人,有的媽媽因為個性急躁,有的媽媽卻是習慣。不論什么情況,實際效果都是沒有尊重他人,孩子本來就有容易仿效他人的行為,一方面他們剛剛開始學習語言,所以有強烈的欲望要表達自己。另一方面,當他們聽到大人們對話時,也會變得急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很容易學會大人們因急躁而打斷他人談話的行為。

標簽七:對自己勤儉 易犯指數 ★★★★

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是“闊綽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但這可能除了讓孩子懂得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外,根本不能讓孩子學到他應該具備的品質,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標簽八:說配偶壞話 易犯指數 ★★★★

婚姻之路幾多波折,你心中充滿了對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便對懵懵懂懂的女兒/兒子歷數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從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不過雖然指出了這些行為,但是其實有些家長的素質還是很高的,不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容易養成壞習慣了,有的時候是因為電視劇,或者動漫,有的時候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那么孩子有哪些習慣家長一定要幫助糾正的呢,我們再來了解下吧。

孩子哪些習慣一定不要養成

父母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1、打斷你講話

孩子可能有時會很興奮想要告訴你一些事情,這我們當然可以理解,但如果總是允許他在你講話的時候打斷你的話,這就需要注意了,多次的允許,可能會讓孩子感覺他是擁有特權去取得別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別人不理會他,以致日后可能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2、無視規則

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柜臺里拿餅干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辦。

3、小孩喜歡說謊

習慣性說謊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小習慣,父母常常不以為意。但往往說謊這個壞習慣不及時糾正的話在以后有很大可能會釀成大禍。

4、孩子不講道理,喜歡耍性子

每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哭鬧不止,喜歡耍小性子,對他說教他會頂撞回來。遇到這種情況,就說明你家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全面,他會下意識的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孩子的壞習慣怎么改善

父母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從改善關系做起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好地與自己合作,首先要從關注改變他,轉變到關注改善你與他的關系上來。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看到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實際上,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一兩次不禮貌或不良行為,此時家長如果不分場合,不分情況,逐一加以糾正,結果只能是讓家長和孩子雙方都感覺不舒服。

家長感覺自己是一個壞媽媽或壞爸爸,孩子則感覺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從而不敢嘗試或產生自卑心理。家長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做的糾正工作,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正確的做法是,每天都給孩子一到兩次正面積極的回應,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給予表揚,用肯定的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夸,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家長還可以每天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玩一會兒他喜歡的游戲,這對改善家長與孩子的關系非常有幫助。只有關系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才容易改善。

不要事必躬親

媽媽在喂養嬰兒的過程中,要給嬰兒喂奶、換尿布、穿衣服等,從而在嬰兒長大些的時候,讓他做些以前媽媽做的事情是很難的,因為孩子已經形成習慣或有了依賴心理。但媽媽比較忙的時候,沒有時間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何穿衣服,自己拿瓶子喝水等,但一定要給寶寶傳達“他有能力做”的信息,盡可能地讓他完成盡可能多的小任務,讓他成為你的小幫手。

對于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媽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些建議,而不是親自上陣去替寶寶處理問題。比如:寶寶與小朋友鬧了矛盾,要鼓勵他去說服對方,即使是比較簡單的語言,而不是對小朋友大喊大叫。相信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寶寶會得到鍛煉,而媽媽也會得到難得的片刻休息。

保持冷靜

父母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生活中這些細節要注意

學齡前兒童,看電視沒完沒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賴床等行為,媽媽在當時情形下,通常會遭遇到孩子的哭鬧、叫喊等抵抗,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從而開始了又一輪的吵鬧比賽,這并不能促進孩子與你配合,結果只是使雙方更生氣,或讓孩子知道如何堅持就能勝利。

處理這種情況的關鍵是家長保持冷靜。那具體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長可以告訴他,無法接受他現在的行為,并再給他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讓其二選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賴是不對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訴我你的想法。

家長應該知道,競爭或斗爭需要對手,如果沒有對手,競爭或斗爭也就沒有了意義。當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時常發現我們之間的矛盾有時候就像拔河比賽,如果我在拔河比賽中放開了繩子,雖然他會摔疼,但他最后會停止抵抗我,放棄戰爭,從而使他關注他的行為并最終改變這些不良的行為。

適度同情

作為一個忙碌的媽媽,我們已經習慣將孩子的事情也按照計劃、以自我為中心地安排,比如:我們需要孩子按時離去房間去睡覺以適應明天的早起,或者特別累的時候,希望孩子能安靜地玩一會兒以使自己能打個盹。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當你為了工作要強迫寶寶也早起的時候,只是為了和保姆交接班,孩子的感覺就會很不好。

當你注意并接受孩子的感覺時,需要將注意力多放在孩子身上幾秒,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為了趕時間,媽媽通常會說:“我們必須馬上出門,否則你去幼兒園就會遲到了!”這實際就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實際上媽媽可以換一種語氣:“我知道這么早起很困難,今天晚上咱們早睡,今天克服一下,寶寶最乖了。”

有時候,媽媽應該學會容忍孩子的一些抱怨,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很失禮。比如,孩子說不想睡覺,這可能是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一種方式,只要哄著玩一會兒可能就順利睡覺了。但是如果家長堅決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可能又會開始新的一輪戰爭,最后結果一樣,孩子還是沒有按時睡覺。所以,有時候有一點小同情心,可能能夠更好地規范孩子的行為。

建立因果聯系

有的家長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使孩子始終處在緊張中;而且對于有些嚴厲的家長,可能孩子得到的總是“不”或嘮叨。告訴那些剛會走的孩子別到處亂扔玩具,可以告訴他“當我看到屋里讓你弄的一團糟,每當我整理清掃的時候我就會頭痛”,接著要給孩子一個警告,并強調你將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再亂扔玩具,我就把你的玩具給隔壁的寶寶”,這可能對孩子懶惰產生一種威脅。

當家長把重心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上的時候,會發現控制力會增強。因為孩子將會開始發現他的行為和家長的行動的結果之間的聯系。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訓練策略,那么這種方法有助于建立因果關系,并有效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確立家庭規則

孩子經常未經過大人同意就隨意拿水果吃,或是自己開電視看,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一些生活中的規矩應早早為孩子定立,譬如不能隨心所欲吃糖果,不能一整天看電視。放任孩子不遵循規矩做事絕不是好辦法。如果父母繼續縱容,等孩子到了8歲就可能出現不通知大人就外出的情況。

對于家庭規則的確定,要清楚地、正式地告訴孩子。如果可能,可以將其寫下來并在家庭中公布。比如告訴孩子:“想吃糖時,應該問問父母,這是咱們家的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打開電視,應讓他及時關閉電視機,并且大聲清楚地再陳述一遍規則,這樣做有助于讓孩子銘記在心。不要以為孩子一定能從父母的行為、好惡中明白所有的規定和限制。事實上,我們常常發現,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對他不滿意,而不知道父母要他怎么做,難怪孩子會將父母的指責視為父母的“情緒”。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整天對著他發脾氣,真心地感到自己很無辜。另外,每個人對同一規定的理解可能不同,因此,規定必須很明確。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