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g
時間:2025-04-08 14:44: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肥胖也是一種病癥,偏胖和偏瘦的寶寶其實都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寶寶偏瘦常與少食有關,平時零食吃得多,到正常進餐時吃得少,如此周而復始,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嚴重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如不及時治療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響,家長一定不能不以為然。下面八寶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寶寶肥胖的癥狀,同時分析出原因,為大家預防寶寶肥胖做參考。
有相當數量的兒童肥胖是因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現為:
1、喜食甜食、油膩食物。
2、喜喝稀湯、飲料,不愿食纖維素多的食物。
3、暴飲暴食,經常吃零食。
4、飯后靜臥,缺乏運動。
5、夜間進食,或食夜餐。
6、過早的飲酒。
以上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應當認真加以糾正,這樣才能避免兒童肥胖的發生。偏胖和偏瘦的寶寶都要調整飲食習慣。
遺傳因素
肥胖兒的父母往往體胖。如果父母都是明顯地超過正常體重,子代中約有2/3出現肥胖。如果雙方中有一人肥胖,子代顯示肥胖者約達40%。
神經精神疾患
腦炎之后偶見發生肥胖病。下丘腦疾患或額葉切除后也可出現肥胖。有情緒創傷(如親人病死,或學習成績低下)或心理異常的小兒有時也可能發生肥胖。
癥狀本病以嬰兒期、學齡前期及青春期為發病高峰。
患兒食欲亢進,進食量大,喜食甘肥,懶于活動。
外表呈肥胖高大,不僅體重超過同齡兒,而且身高,骨齡皆在同齡兒的高限,甚至還超過。
食欲旺盛,不喜活動,動則氣喘,多汗。
皮下脂肪分布均勻,面頰、乳部、肩部及腹部較顯著。
肥胖寶寶骨骼發育較早,其身高略高于同性別、同年齡寶寶。智能正常。
肥胖嚴重者腹部及大腿部皮膚可有紫色條紋。
男寶寶常因會陰部脂肪堆積遮埋外生殖器,而顯得陰莖短小,常被誤認為外生殖器發育不良
癥狀性肥胖則除肥胖外還伴有其他疾病的相應癥狀和體征。幼年肥胖可延續至成年肥胖,且與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有密切關系。
治療任何原因引起的脂肪病,皆以飲食管理為主。調節飲食的原則如下。
限制食量時必須照顧小兒的基本營養及生長發育所需,僅使體重逐步降低。
最初,只要求制止體重速增。
以后,可使體重漸降,至超過正常體重范圍10%左右時,即不需要再限制飲食。
設法滿足小兒食欲,避免饑餓感。故應選熱能少而體積大的食物,如芹菜、筍、蘿卜等。必要時可在兩餐之間供給熱能少的點心如不加糖的果凍、魚干、話梅等。
蛋白質食物能滿足食欲,又其特殊動力作用較高,且為生長發育所必需,故供應量不宜少于2g/kg/d。
碳水化合物體積較大,對體內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皆有幫助,可作為主要食品。但應減少糖量。
脂肪供給熱能特別多,應予限制。如油煎食物、厚味油汁及各種甜食脂肪食品,均在禁忌之列。
總熱能必須減少。對10~14歲肥胖兒一般可供熱量5020焦耳(1,200卡)左右,具體供應可依個別小兒實際情況而決定辦法。
過度肥胖的小兒不但生活異常,并可發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現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發癥。
因此肥胖癥的預防應從小加以注意,母親孕后期就慶避免增重過多,以防分娩出生體重過大的巨大新生兒,出生后應堅持母乳喂養,4~5月前不喂半固體或固體淀粉類食物。
嬰幼兒期應定時到兒保門診作生長發育監測,使這能早期發現過重肥胖傾向,及時加以糾正。
自幼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執行平衡膳食,對超重小兒要限制食物攝入量,使體重接近于標準范圍。兒童少年期,特別是青春期容易發胖,若有家庭成員肥胖史及體重增加過快時,宜及早加強飲食指導。
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證蛋白質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則,尤其要少吃甜飼料和甜點心。
制定體育鍛煉計劃,增加運動量,使機體熱量消耗增多,從而控制肥胖。但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食欲增加而更加肥胖。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