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伏天孕婦濕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濕

liliang時間:2025-04-08 08:24: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在三伏天的是哦更加的炎熱,空氣濕度大,孕婦更加的免疫力低下,容易濕氣加重,嚴重威脅身體的健康,所以夏季孕婦更加的要注意濕氣的問題,要做的是消除潮濕的健康工作,保持規律的生活和良好的飲食習慣。那么夏季孕婦如何祛濕呢?很多的孕婦由于本來就行動不便,由于天氣熱加上濕氣人更加的煩悶,因此下面八寶網的小編為大家分析孕婦夏季濕氣重的原因,如何祛濕的妙招。

2017三伏天孕婦濕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濕

一、什么是濕氣?

中醫認為體內的水液代謝主要靠脾運輸到肺,再通過肺的通調水道作用下輸于腎,然后存于膀胱并在一定的條件下排出體外。當脾有問題時,水液就不能正常的輸布,體內就有了濕癥。
濕為中醫病因六淫之一,它粘膩、易襲下位、易阻滯氣機的運行。如果它停于胸肋,就會出現胸悶、肋脹、氣短。停于胃,就會出現胃脹、不消化、腹瀉。在肌肉,就會出現全身酸痛等等。

2017三伏天孕婦濕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濕

二、孕婦濕氣的主要危害

1、口臭、身體有異味。體內濕熱,菌類腐敗,臭氣上逆外泄。
2、肥胖,減肥后反彈。濕氣入皮下,影響脂肪燃燒,導致肥胖。
3、眼袋下垂,身體浮腫。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腰腿關節疼痛。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癥,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5、頭沉,無精打采。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
6、大便稀黏腥臭,拉不盡。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干凈的感覺。

三、怎樣判斷孕婦身體是否有濕邪

2017三伏天孕婦濕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濕

1、舌苔厚膩
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的話,那就基本可以確定體內有濕,這就是中醫的舌診。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信號說明體內的濕氣較重。
2、食欲差
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里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惡心感。這種現象也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之一,且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3、小腿肚發酸
濕氣重的人起床后會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精神狀態差
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困倦,記憶力減退。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的表現。

四、孕婦體內存濕邪的四大表現
濕邪重表現一:痰多
體內濕重的人,濕氣往往會侵襲到肺,就會出現咳嗽、咳痰或早起痰多的情況。濕氣重往往會引起“痰濕”,痰濕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后所產生的一種病理產物,痰飲留胃,胃的消化蠕動功能異常,則表現惡心嘔吐。
濕邪重表現二:全身乏力,頭身困重
許多人經常感到自己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上下樓梯困難,好像有千斤重擔,腰部也像背了個大包袱,沉重異常,頭也昏昏沉沉。這些困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體內濕邪重。
濕邪重表現三:口水多
體內濕邪過重,還會淹沒五臟六腑,充斥于臟腑經絡。五臟化生五液多次,就會通過五液的形式來排泄,患者就會表現為五液過多,汗為心液,鼻涕為肺液,淚為肝液,涎為脾液,唾為腎液。
濕邪重表現四:肥胖
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5%,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的關系,當三臟功能異常時,水液在體內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
濕邪除了上述這些表現形式外,還有很多,比如,皮膚經常起濕疹、雙腿經常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

五、孕婦三伏天如何祛濕

1、調整作息睡午覺

睡午覺
濕邪入體的人,早上起床會覺得頭暈、腿肚發酸;還會出現排便不暢,小便色濃、味重,大便粘附馬桶等。如果舌苔很厚,舌頭很胖且大,兩邊沒有鋸齒狀的齒痕,咀嚼或說話時會不小心咬到舌頭,這就表示出現脾虛的情況了。
應對以上問題,除了調整飲食結構,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還需調整作息,每天保證至少7小時睡眠,給身體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夜間睡眠不足就特別需要午覺的補充。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午間適當補眠能讓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2、加強運動鍛煉

運動鍛煉
濕熱體質是以清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余的熱量,排泄多余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梢詫⒘α柯撓岛椭虚L跑結合進行鍛煉。
3、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
應多食用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冬瓜、葫蘆、苦瓜、黃瓜、系掛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蓮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
推薦湯品——節瓜薏米淡菜湯
材料:節瓜、薏米、淡菜、陳皮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健脾開胃以及清暑利濕的作用,日常如果出現了精神不好同時小便也不是很順暢的情況可以服用這道食譜,能夠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2017三伏天孕婦濕氣重的原因 如何祛濕

溫馨小貼士

1、足三里穴艾灸祛濕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2、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于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3、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4、關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的位置,屬于養生保健的穴位。

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5、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

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于祛濕。
6、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7、曲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8、隱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9、神闕穴艾灸祛濕
穴當元神之門戶,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本穴除治中風脫癥,厥逆之痰外,還可用治腹瀉、絞痛、脫肛等癥。一般不針,可納炒鹽,外敷姜片灸之。

取穴:在臍中部,臍中央
這幾個穴位簡單實用吧,我們細心的工作人員還特意制作了含有紅花等名貴中藥材的艾條,溫補、祛濕、活血化瘀效果更明顯哦!
中藥艾條是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 。艾條味足,功效區別于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藥性強!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