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l
時間:2025-04-08 11:59: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孩子的有時候的一些微動作往往暗示了一些他的心理活動,而你要是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的特點了,爸爸媽媽在平時一定要多注意陪陪孩子了,因為孩子有些缺乏安全感,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辦呢,八寶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解決方法。
一、咬指甲
小寶寶喜歡吮吸手指是正常的探索身體的表現,但如果在兩歲之后寶寶仍頻繁的吮吸手指、咬指甲,則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咬指甲可以緩解寶寶焦慮不安、寂寞的情緒,家長發現后應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以免讓他養成不良習慣。
二、喜歡抱著被子一角睡覺
人蜷縮著身體睡、睡前喜歡抱著毛絨玩具或被子一角,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被子和毛絨玩具觸感柔軟舒適,能讓寶寶感到踏實、有安全感,是白天沒有獲得媽媽充足擁抱和撫摸的表現。
三、常?!昂ε隆焙汀昂π摺?/strong>
生活中有些小朋友落落大方,一點都不怕人;有的則上臺做個自我介紹都緊張到結巴,這也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導致孩子產生了不自信、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唯唯諾諾的。家長應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幫助他樹立自信。
四、喜歡黏著媽媽
如果你家孩子在三歲之后仍超級喜歡黏著媽媽,在別人面前乖巧懂事,但一到離開媽媽的時候就特別任性甚至哭鬧,這是因為他沒有獲得到足夠的母愛,安全感缺乏導致。媽媽對孩子來講,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給孩子多一些陪伴,才能讓他健康的成長。
“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歡你了(我就不要你了)?!?/strong>
雖然這只是你的一句氣話,但對于思維剛開始萌芽的寶寶來說,因理解力有限,他分不清這話中的真假,他會信以為真,害怕你不要他了。
教育提醒:這種方法長久使用會使寶寶對你給他的愛產生懷疑,擔心你真的不要和不愛他而感到焦慮,進而引發安全感的降低。
“你不是媽媽生的,你是撿(抱)來的。”
寶寶都很好奇自己是從哪兒來的?有的媽媽被寶寶問煩了,或不知道如何回答,往往會以這樣的方式隨意回答。
教育提醒:殊不知,這對小寶寶來說也是一種傷害。細心的你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寶寶在聽完這個回答以后經常會有悶悶不樂的表情。
“你如果再……,看我不打你,把你關在門外。”
寶寶不聽話時,你總會很煩惱,若經常用這句話來嚇唬他,雖然一時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寶寶的心理是一種傷害,他會害怕你真的不要他而沒有安全感。
教育提醒:寶寶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若真要你下手打反而會舍不得,時間長了寶寶就會不怕這句話了,甚至開始對著生氣時的你嬉皮笑臉,讓你哭笑不得。
“我說不行就不行,你這孩子咋那么讓人煩呢?”
你可能由于工作或個人情感受挫而積蓄了消極情緒,有時這些負面情緒會有意無意地傳遞給寶寶。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心情不好時,你拿寶寶當出氣筒。
教育提醒:這時寶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但就是惹得你不高興,甚至招來嚴厲的懲罰。這種不確定性會讓寶寶茫然失措,進而損害他已經形成的對你、對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壞人(大灰狼、老虎等)。”
寶寶活潑好動,一刻不閑,即使天很晚了,仍然想出去玩,可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感覺太累,就騙寶寶外面有大灰狼,會吃小朋友。
教育提醒:這雖然遏制了寶寶出去玩的沖動,但也讓他對黑暗萌生了恐懼情緒,很可能會做惡夢、不敢獨自一人入睡了。
大聲斥責,打罵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太多惹人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太生氣,便隨口大聲斥責,甚至忍不住拍打孩子。孩子被嚇住的那一刻,安全感也被嚇跑了。
在孩子得意時打擊他的創造
有些父母總怕表揚孩子,仿佛一夸獎孩子,孩子就會驕傲自滿。相反,當孩子為某事得意,高興時,家長會及時潑一盆冷水,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不辭而別
當孩子小的時候,會很依賴家長,甚至纏著不讓爸爸媽媽上班。很多家長會選擇偷偷溜出去,這雖然看似解決了眼前上班難題,實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威脅孩子,以達目的
“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或者“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可能很多家長都說過。孩子因為害怕,一時變得很乖,但實際這些威脅的話,只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1.不要總是大聲對孩子說話。比如孩子說要干嘛,如果你覺得這件事不可行,你可以好好和孩子說,如果你老是兇他,對他沒有耐心,這樣只會讓孩子對你越來越沒有好感;
2.不要嚇唬孩子。上一代給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所以我們也很容易說,“大灰狼來了”、“警察叔叔要來抓你了”、“你再這樣媽媽走了、媽媽不喜歡你了”之類的話,但其實對對寶寶的安全感都是一種傷害!
3.在孩子對某件事物興趣濃厚時不要輕易打斷他。要尊重它所喜愛的東西,必要時和他一起互動,不能因為你覺得這個東西對他沒好處就制止他。在孩子經?;顒拥目臻g里事先做好必要的防護,這樣可以避免在孩子探索的興頭動不動就“不要碰”、“危險”、“不要動”之類的否定性語言,否則,孩子就好認為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
4.要有一個專門時間去傾聽孩子。美國教育專家帕蒂·惠芙樂特別提到,這個“專門時間”指的是父母放下其他事情,專門和孩子一起放松地互動的時間,但不是漫不經心地放松,而是隨時注意孩子的表現,包括孩子的講話、表情、語調、姿勢、動作等,權當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在這個時間里,讓孩子做主,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現出對孩子的欣賞,不去指導孩子的行為,甚至扮演弱勢的角色。
5.如果孩子粘你,就讓他去粘吧。他粘你,說明他感覺跟你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他需要你更多的關注和愛。只有張開雙臂隨時歡迎孩子“戀懷”,最大限度地給他情感的滿足,才能讓她感覺到,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媽媽都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從而獲得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