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l
時間:2025-04-08 14:49: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現在應該是很多地方的孩子都已經上學了,不過如果你家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學你會怎么想,是打他還是罵,還是進行溝通呢,雖然八寶網小編這么說了,家長看到溝通后會進行思考,但是應該會第一時間打吧,不過他不去學校的原因是因為校園霸凌呢,八寶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分析。
1.被叫很難聽的外號;
2.被逼替其他人跑腿,值日,做作業;
3.被骯臟的語言凌辱,謾罵;
4.被大、小集體孤立,沒有人和你一起行動;
5.被強行借走物品、錢財,且不予歸還;
6.被脅迫上交財物,甚至被脅迫偷盜、搶劫低年級同學財物并上交;
7.被毆打、拍難堪的照片,甚至是裸照;
8.被同性或異性性侵;
9.被以各種手段施暴后,留下后遺癥(包括生理、心理上的后遺癥狀)
有人認為校園霸凌只是肢體暴力,其實遠遠沒有這么簡單,除了毆打,一個或者幾個孩子情緒虐待或者言語侮辱另一個孩子的時候,霸凌就發生了。某些霸凌事件還包括以結束一段友誼為威脅操控別人,女生比較多采用這種方式,也會傳播被欺凌者的謠言,鼓勵大家孤立被欺凌者。
校園霸凌是青少年和兒童面臨的一種特殊問題,它可能導致一系列持續的心理和生理傷害。
校園霸凌事件的可怕還在于,它具有一定普遍性。美國一項關于未成年人欺凌事件的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30%的12-18歲的年輕人中報告遭受校園暴力。8-11歲的孩子中,有1/3的人報告欺凌事件發生在校園。
除了肢體暴力,被欺凌的孩子常常還會遭受言語羞辱、被強迫做不愿意做的事,甚至被人排斥。
被欺凌者更可能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抑郁、孤獨以及低自尊,而且這種影響會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后。研究發現,那些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成年以后比沒遭受校園暴力孩子的犯罪率高6倍,他們也更有可能會體罰或者虐待自己的孩子。
有時孩子之間的沖突成人不需要也不應該干預,但是校園霸凌絕對不是其中之一。校園霸凌本質上是孩子的一種偏差行為,需要雙方孩子父母以及學校、老師合作才能糾正這種偏差行為。所以校園霸凌現象,某種程度上來說考驗的是父母和老師對該事件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能力。
1.遇到霸凌事件,父母先鼓勵孩子陳述事情經過,允許孩子通過哭來宣泄情緒。
2.“以暴制暴”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總會有更好的辦法。
3.可以在家設個假人靶子發泄一下憤怒,同時學些防身術。
4.家是永遠可以依靠的港灣,家庭成員群策群力,躲避和暗中保護也是不錯的辦法。
5.躲避不掉時,及時正當防衛,該出手時就出手。
6.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每一個霸凌者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她家庭的影子。
7.霸凌不是開玩笑,必要的懲戒是應該的。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會有心靈的創傷,必要時,都需要心理老師提供情緒疏導,甚至心理醫生提供專業的治療。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所以說,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永遠是家長們應該放在第一位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