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必須做的檢查有哪些(詳解孕婦產前檢查項目)
懷孕是每個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為確保母嬰健康,孕婦在孕期需接受一系列專業的產前檢查。下面從四個方面介紹孕期必須做的檢查項目。
一、個人病史及體格檢查
在懷孕初期,孕婦需接受個人病史及體格檢查。該項檢查包括孕婦的身高、體重、血壓、心率、視力、疾病史等。孕婦要告訴醫生自己是否有慢性病史、藥物過敏癥、手術史、過去孕產史等信息。醫生還會詢問孕婦目前的癥狀、不適及注意事項,并記錄基礎數據。這些信息是孕婦的個人病史檔案,也有利于監測孕期健康狀態。
二、實驗室檢查
孕婦在孕期需要定期接受一些實驗室檢查。這些檢查項目包括血小板、血型和血型抗體、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梅毒、HIV、尿蛋白、血糖、甲狀腺功能、鐵含量等。孕婦在懷孕期間更容易得到一些疾病,如貧血和糖尿病,在做這些檢查時可以及時發現問題。
三、產前篩查
產前篩查是一項檢查項目,可以幫助孕婦識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胎兒。產前篩查可以做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第一期在孕早期,第二期在14周至18周之間,第三期在18周至20周之間。產前篩查的方式包括B超測量、羊水穿刺和新生兒篩查等。
四、超聲檢查
孕婦在孕期要做好常規的B超檢查。B超檢查項目依據孕婦孕周不同會有所不同。孕早期B超檢查側重測量胚胎大小和位置、心率、是否有多胎妊娠、是否有異常孕囊、子宮的形狀和大小等。孕晚期的B超檢查則注重準備生產,比如胎位是否正常,胎盤位置及分娩方式等。超聲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胎兒是否存在發育異常和其他問題,并及時做出相應處理。
總之,孕期一系列的必須做的檢查可以幫助孕婦及時發現問題及減少風險,確保母嬰健康。醫生在檢查中會更清楚地了解孕婦的身體情況和胎兒的發育及健康狀況,并根據檢查結果提供相應的保健指導和治療建議。孕婦應以積極的態度接受產前檢查,保證孕期健康,讓胎兒成為一個健康、活潑、可愛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