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3 05:24:0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學目標:
1、通過尋找螞蟻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螞蟻生活的環境。
2、通過飼養螞蟻的活動,知道螞蟻生長需要的一些基本條件。
3、引導學生研究螞蟻,了解有關螞蟻的知識,發現螞蟻更多的生活習性和需求。
4、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結論。
5、引導學生保持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歡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知道動植物對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螞蟻、飼養螞蟻和研究螞蟻一系列活動,了解有關螞蟻的知識,知道螞蟻生長的基本條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尋找螞蟻和飼養螞蟻的實踐活動,仔細觀察,了解螞蟻的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
1、尋找螞蟻要用到的容器、面包屑或糖、小毛刷子或吸管等材料。
2、飼養螞蟻要用到的泥土、鏟子、廣口瓶、黑布、水、一些果皮餅干屑等。
3、有關螞蟻的一些圖片及資料、多媒體課件等等。
預習要求:觀察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螞蟻,初步了解螞蟻生活的環境;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螞蟻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螞蟻的圖片,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這是什么?你們認識嗎?(螞蟻)大家知道螞蟻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螞蟻。
2、揭示課題:8、養螞蟻
二、找螞蟻
1、教師引導:同學們,螞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先去找一找螞蟻吧。
在找螞蟻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一下,螞蟻可能生活在哪里?我們到哪里才會找到螞蟻?(大樹下、石頭縫里、草叢中……)
2、我們找螞蟻,用什么辦法把螞蟻引出來呢?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知道螞蟻喜歡糖和面包屑,因此可以通過食物把螞蟻引出來。
3、教師強調在尋找螞蟻過程中的注意點:找到螞蟻的時候,不要用手去觸摸,要用刷子或吸管。同小組的同學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找螞蟻的任務。
4、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引導學生帶上工具,如容器、小毛刷子、吸管、一些糖或者面包渣,到校園里去尋找螞蟻。
5、學生找螞蟻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找螞蟻的情況,并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注意方法。
6、學生找到螞蟻之后,回到教室繼續上課。
7、展示本小組的活動成果??匆豢茨膫€小組尋找到的螞蟻又多又快。
8、教師對合作比較好的小組和完成任務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
9、教師引導:找到了螞蟻,我們打算把它飼養起來,那么該怎樣養螞蟻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
三、養螞蟻
1、教師引導:同學們,養螞蟻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我們怎樣才能把螞蟻養好呢?
2、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探討養螞蟻的方法。
3、教師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之上加以補充并相機出示有關飼養螞蟻的注意點:
螞蟻喜歡黑暗的地方,所以它的巢穴應該是黑暗的。
螞蟻的食量是很小的,每日每只約為0.1毫克,一般每隔3到5天喂一次食,喂食的時候以昆蟲為主,可以加上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我們平時吃的肉類食品、飯粒什么的也可以。
螞蟻最適宜的生長繁殖溫度為22℃到37℃,不宜過冷或過熱。
4、出示課本上養螞蟻的步驟及方法,引導學生仔細的讀一讀,初步了解養螞蟻的方法及步
觀察重點:
1、幼兒對此活動的興奮點。
2、幼兒嘗試用剪刀剪圓形和波浪線的情況。
3、幼兒進行對應地并間隔一定距離粘貼的情況。
4、探索、發現生活中螞蟻的特征。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圓頭剪刀、鉛畫紙、彩色紙(事先在上面畫有較大的圓形)、水彩筆、油畫棒、漿糊、紙制螞蟻模板(一大一?。?。
2、經驗準備:
⑴學習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在區角活動中嘗試畫、剪波浪線。
活動流程:
故事導入-->講解示范-->演示操作-->活動講評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起興趣
(出示兩個螞蟻模板)冬天到了,螞蟻爸爸造了一間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樣的?(出示畫有較大圓形的彩色紙)螞蟻一家住在這里可舒服啦!小螞蟻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它對爸爸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我想一個人住一間房間?!蔽浵伆职滞饬?。
二、講解示范
1、我們幫小螞蟻把房子隔開來,變成了兩個房間。(教師在圓內畫波浪線)
2、幼兒操作用彎彎的線把小螞蟻的家分成兩個房間。
三、觀察演示,幼兒操作
1、設疑:這幾天老是下雨,小螞蟻的房子就要淹沒了,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搬家)
2、學習使用剪刀
⑴示范用剪刀沿線條剪,剪一點,轉一轉。(先剪出圓形,再沿著波浪線把圓形一分二。)
⑵幼兒學剪,教師觀察指導:
①指導幼兒拿剪刀的.方法。
②觀察幼兒能否沿著輪廓線,剪一點,轉一轉。
3、學習粘貼(也可放在延伸活動中進行)
搬呀搬,搬到哪兒去呢?這里有一塊空空的地方。(出示鉛畫紙)
⑴示范粘貼
先把小螞蟻住的小房間搬過來。再搬爸爸媽媽住的大房間,彎彎的地方是房間的門,兩間房間門對門,中間留出一條路,它們就可以走來走去,相互關心。(教師示范把彎彎的波浪線間隔一定距離粘貼。)
⑵幼兒粘貼,觀察指導
觀察幼兒能否對應地并間隔一定距離地粘貼。(指導語:兩間房間彎彎的地方對對好,中間分開一點,有一條路。)
四、活動講評、提出要求:
1、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2、小螞蟻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螞蟻請進去。(幼兒隨意用水彩筆在上面點小點子)
活動反思:
戶外活動很好的鍛練了小朋友的身體素質,還鍛練小朋友的語言發展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該活動時應關注每個小朋友的表現,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激勵,在此活動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兒的表現。
中班健康領域教案
《螞蟻吃什么》
活動目標:
1.通過大膽猜測、動手操作,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
2.養成仔細觀察、樂于探究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前期開展過螞蟻長什么樣,怎么抓螞蟻等有關活動。
(2)和幼兒討論過螞蟻喜歡吃什么。
2.物質準備:糖果、餅干、水果、飯米粒等。
活動過程:
1.回憶導入,猜測激趣。
(1)師:這幾天,我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的小螞蟻,誰來說說你在哪里發現了小螞蟻?
(2)師:上一次我們猜測了螞蟻喜歡吃什么?你還記得嗎?誰來說一說。
2.尋找螞蟻,動手驗證。
(1)師:那現在帶上你們準備的食物去找找螞蟻,把食物放在那觀察能不能吸引小螞蟻過來,還可以比一比哪種食物吸引的螞蟻多。
(2)幼兒自由尋找螞蟻并嘗試用食物吸引螞蟻。
?請幼兒把準備的食物嘗試吸引螞蟻,并觀察螞蟻。
?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要耐心等待一會。
?個別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現?
3.師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師:誰成功吸引到小螞蟻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師小結:小螞蟻不怎么挑食,她喜歡吃的東西也比較多:肉、糖果、餅干、骨頭和一些水果。他們最喜歡吃甜甜的東西了。
(3)師: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延伸:螞蟻用它的嘴咬著食物拖著走。你們下次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小螞蟻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運食物的。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
2.知道用手觸摸是感知物體的一種方法。
3.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小螞蟻進洞》引入課題
二、在觸摸——發現——再觸摸中感知物體特性,并表述出來
三、分組游戲:
《小螞蟻進洞》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父母指導TIPS家長在和孩子一起聽這首兒歌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唱。同時,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小道具,根據歌詞逐個增添數量,幫助孩子記憶歌詞。
如看完動畫以后,家長問:“一開始有幾只小螞蟻在搬小蟲子?”
“一只?!?/p>
“那你也拿出一個小玩具吧!”
孩子根據家長的要求拿出數量一樣的玩具。
接下來,家長可以重復問孩子以上的問題,孩子在取放玩具的過程中就會學習點數。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邊唱邊玩點數玩具、數手指的小游戲。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了解螞蟻的一些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等)。
2.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主動接近動物
有。
中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主探索和認知世界的階段,這個教案可以幫助孩子們加深對骨頭的認知,豐富他們的知識面。
中班螞蟻搬骨頭教案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這個教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同時,這個教案也是符合中班學生認知水平和興趣的,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