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06 03:49:3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會剝橘子皮》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剝橘子和吃橘子的快樂。
4.知道吃橘子的好處。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只橘子;2、榨汁機一臺;3、每人一只小水杯;4、抹布。
活動過程:
1.出示橘子,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桌子上有什么啊?(橘子)
師:請每一位小朋友都到這個框框里拿一只橘子,拿不到的小朋友看好,我要把橘子滾過來咯,接住。
2.觀察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征。
引導幼兒拿起一只橘子,啟發幼兒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觀察橘子的形狀、顏色等。
(1)師:現在你們都拿到橘子了,請你們摸一摸橘子,感覺怎么樣?
(2)師:看一看,橘子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橘子是什么形狀?
(4)師:找一找,有突出來的地方嗎?是什么?(柄)有凹進去的地方嗎?是什么?(臍)像不像小朋友們的肚臍眼?
(5)師:請你們把橘子放在臉上親一親,感覺怎么樣?
教師小結: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形狀是圓圓的、扁扁的;顏色有的綠,有的黃。突出來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進去的地方時橘子的臍,放在臉上是冰冰的、涼涼的。
3.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征。
鼓勵幼兒自己剝橘子,并把剝好的橘子放在盤子里。
師:你們知道橘子皮里面是什么嗎?(肉),那你們想不想把橘子剝開來?要怎么樣來剝橘子呢?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請個別幼兒嘗試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把橘子翻個身找到凹進去的地方,伸出手指挖進去,幫橘子脫衣服,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聞一聞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師:跟著我一起剝下一瓣橘子來,看看你手里的這瓣橘子像什么?(西瓜、月亮)我們把剩下的橘子也一瓣一瓣的剝下來,排成一排,數一數有多少瓣?我們把一只橘子剝成了許多瓣是不是?
師:你有吃過橘子嗎?你吃過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吃吃看今天你剝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酸酸的)
教師小結: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的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我們大家都喜歡吃。
4.討論橘子的其他
師:橘子除了可以直接這樣“啊嗚啊嗚”的吃,還可以怎么吃呢?
(榨汁吃)橘子有很多的營養,還能榨成果汁來喝??矗@是一臺榨汁機,請每個小朋友給我一瓣橘子,我們來把它們榨成汁來喝吧。
5.討論橘子皮的作用。
師:那剝下來的橘子皮有什么用,能怎么辦呢?(泡茶喝)
教師小結:橘子皮可以泡茶喝,還可以做成陳皮,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收起來,待會去洗一洗、曬一曬,曬干了,用來泡茶喝好嗎?
1.針對問題,我認為教授傳統文化舞蹈給幼兒確實是很有必要的,對幼兒的文化修養和身體素質都有很大的幫助。2.傳統文化舞蹈的價值主要在于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這些文化還能帶來心靈上的沉淀與凈化。3.傳統文化舞蹈的教案具體包含基本功的培養,易學的編排和舉行表演的策略。同時,由于幼兒的身體條件和合理運用的需要,這些教案上還可以加入一些古代文化的介紹和故事引導。4.總得來說,有一個詳細而嚴謹的傳統文化舞蹈教案是很有幫助孩子體驗中華文化的,同時促進其全方位的健康成長。
1、孩子想做事情鼓勵孩子試著做
孩子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注意的中心會逐漸從父母轉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濃度一下,獨立意識大大增強。這時父母要順應孩子的發展變化,滿足孩子的獨立需求,鼓勵孩子積極探索,讓孩子獲得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飯,哪怕他撒了飯?;虿恍⌒乃ち送氲?,也要讓他嘗試;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臉,就要允許他弄濕衣服;孩子喜歡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臟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這些自由自在的反復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斷地克服自己認識上、動作上、能力上的不適應、不協調、不斷地提高獨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從訓練孩子的動能力做起。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臉、刷牙、梳頭、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圖書、自己洗手絹、襪子……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重要內容。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并進行引導,才能使孩子盡早學會自我服務。如果從小不作要求,孩子就會逐漸形成領帶性,從而缺乏獨立能力。
教案反思
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們要穿大小合適的衣和鞋。在穿正衣服和鞋子后,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游戲意圖:
新學期開始之際,我們該如何加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呢?方法很簡單,多多舉辦趣味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進來,一起感受活動的趣味和樂趣。
幼兒園趣味親子游戲教案穿大鞋
游戲準備:
小孩和大人的鞋子
游戲過程:
1.每個家庭派出一個小孩和一個大人參加這個游戲。
2.每個家庭領取一雙大人的鞋子和一雙小孩的鞋子。
3.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
4.孩子聽到負責人發出的口令之后,就開始向家長這邊出發,用最快的速度走到家長身邊(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絆倒)。
5.到達家長的位置之后,孩子把鞋子脫下來,然后,將鞋子給家長穿好,家長不能夠動手。
6.孩子給家長穿好鞋子之后,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
7.到達場地之后,家長給孩子穿好鞋子。
8.全部完成之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得勝利。由一名家長與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脫下鞋子坐在場地另一邊,幼兒穿上家長的鞋子站在另一邊,聽到口令以后,幼兒出發向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長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向場地另一邊幫助幼兒穿好鞋子,看誰先完成。
揉紙團精細動作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揉團和粘貼的基本方法。
2、愿意用白色皺紋紙揉成團,粘貼成一碗白米飯。
二、活動準備
1、每組兩筐白色皺紋紙,兩盤漿糊和兩塊抹布;
2、許多畫著大碗的白紙;
3、范例大碗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寶寶吃飯》,引出主題。
教師(邊翻書邊講故事):吃飯了,寶寶跑來跑去。他一會兒......奶奶來了,對寶寶說:“都怪你自己不好”。后來,寶寶愿意變好了,我們給他做一碗白白的米飯好嗎?
2、出示范例,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和過程。
教師:這是一個大碗,這里有許多白紙,怎樣變出一粒粒的白米飯呢?讓寶寶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師示范揉團,用紙團沾漿糊將紙團貼在碗里。
3、寶寶操作活動《一碗白米飯》。
4、展示寶寶的操作材料,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5、教師帶領寶寶起念兒歌《白米飯》。
6、活動結束。
做文明好寶寶,就餐禮儀不能少。
筷子勺子不亂敲,講話嬉笑就不好。
不挑食來不剩飯,人人都夸寶寶好。
細嚼慢咽腸胃好,身體棒棒都說好。
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誰是好寶寶;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體坐直,兩腿并攏,一口飯,一口菜,寶寶吃得好,干凈又安靜。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