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0 19:46: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讓幼兒了解礦泉水瓶子可以做娃娃,再讓幼兒用彩紙包上礦泉水瓶子,蓋子上裝飾成眼睛,瓶身畫成衣服,裙子,讓幼兒了解瓶子變娃娃的神奇,接觸新的事物
教學設計合理,生動形象,重難點突,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多觀察,多互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感受童話故事《樹媽媽和樹葉娃娃》所表達的情感脈絡。
2、能大方地用身體動作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體諒、關心媽媽。
活動準備:
1、《樹媽媽和樹葉娃娃》的多媒體課件。
2、《挪威舞曲》、自錄配樂故事磁帶各1。
3、不同表情的`樹三棵,樹葉娃娃(黃、綠)人手2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提問:故事里講了什么事情?
(二)結合多媒體課件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情感脈絡。
1、問:
樹媽媽長得怎么樣?
春天和夏天樹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
秋天,梧桐樹媽媽有什么變化?心情怎樣?為什么會傷心?(學唱傷心歌)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什么事讓媽媽傷心過?怎樣讓媽媽不傷心?
假如你是小樹葉你怎樣安慰樹媽媽?
2、看看、講講小樹葉變成養料的自然現象。
3、小結:春天樹媽媽快樂——秋天樹媽媽傷心——春天樹媽媽快樂。
(三)欣賞《挪威舞曲》
1、完整欣賞《挪威舞曲》
提問:音樂里藏了一個什么故事?
2、邊欣賞音樂邊用不同的表情、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3、分角色表演《樹媽媽和樹葉娃娃》
(四)打扮樹媽媽,用綠、黃樹葉分別與春天的樹媽媽和秋天的樹媽媽匹配。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于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動性、透明度等。
2.學習如何使用形容詞和動詞來描述水的性質。
3.培養學生對語言表達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步驟:
Step1:引入話題(5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向學生介紹水的特性,引導學生思考水的流動和透明度等特點。
Step2:講解詞語(10分鐘)
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與水有關的詞語,如“流動”、“透明”、“清澈”等,并解釋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Step3:練習運用(15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圖片或物品,讓學生描述它們的外觀和性質,鼓勵學生使用形容詞和動詞來描述水的性質,例如:“這個杯子很漂亮,水很清澈”。
Step4:游戲互動(10分鐘)
教師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例如:“找不同”、“說故事”等。
Step5:總結歸納(5分鐘)
教師向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強調形容詞和動詞在描述事物時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多加練習。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愿意參與集體勞動。【活動準備】1、會發生的娃娃。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净顒舆^程】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驅⑼婢咄尥薏卦诮淌业哪硞€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蛘业酵尥藓箨P心娃娃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壘高、搭橋、圍合、延長、等技能進行紙杯搭建。
2.愿意與同伴合作進行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紙杯、硬紙板、奶粉桶、飲料瓶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自由搭建,口向上還是向下,幼兒隨意擺放。
2.在幼兒已有一定經驗后,教師提出搭建主題,增強其目的性。(你們想給小熊寶寶蓋一座什么樣的城堡呢?),幼兒進行操作。
3.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
4.音樂響起,幼兒將紙杯歸位。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