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案(教學觀點)

admin時間:2024-01-11 15:13: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伯牙鼓琴,這篇課文發生了怎樣的事件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1.會寫“哉、巍、弦”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注釋和“資料袋”的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1.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與知音相關的句子。

知音共飲醉當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難尋。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詩句的共同點。(都有“知音”一詞。)

3.教師過渡,板書課題。

過渡:從剛才我們讀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4.學生齊讀課題,弄清題意。

“鼓”是什么意思?(彈。)

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教師可出示古琴圖片。)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由讀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3.學生嘗試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伯牙鼓琴案例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

伯牙鼓琴 教學觀點

知音難覓,好好珍惜身邊的朋友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及解釋注音版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內心想著高山。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高聳的樣子就像泰山!”伯牙內心想著流水。鐘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鐘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巖石下面;心中悲傷,就取琴彈奏起來。起初他彈了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接著又奏出了表現高山崩坍的壯烈之音。每奏一曲,鐘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你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達的一樣。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伯牙鼓琴的解釋。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琴。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鍾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鼓琴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大意,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

師: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千古傳誦,流傳至今,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蘊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1)讀好課題,強調“鼓”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導質疑。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