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14:32:2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作為從教多年的老師,我認為寫教案有用,但是也有弊端。
以前都是寫紙質的教案,學校發本子,大家寫,一個月檢查一次,然后通報。大家為了應付檢查,都是照著參考書抄,應付檢查。
隨著電腦的普及,要求用電腦打印的,更省事了,網上調出來,稍作修改,打出了上交就可以了。
我最喜歡的方式是,寫在書上,導語,例題再添加什么類型,練習題會出現什么問題,這節課下來還有哪些不足。我教過課的書都是密密麻麻。
教案是老師的工具書,是教課的依據,不能流于形式,實用就好。
我每次上課前必看,也在不斷充實,教學水平也略有提高。
當然,老師們也會各有方法,各有特色,這只是我的體會,僅供大家參考。
一份優秀的微課設計方案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老師的文案策劃,另一部分是錄課機構的拍攝以及視頻處理方案。
老師文案策劃:
1、確定微課的主題,一節微課講授一個知識點。
2、課程策劃:
策劃課程大綱、設計課程體系、規劃授課內容、制作課程文案
錄課機構拍攝以及視頻處理方案:
1、拍攝準備:
PPT設計、課程腳本設計、課程素材整理、視頻制作規格確定
2、視頻拍攝:
交互式大屏拍攝、授課現場拍攝、虛擬場景拍攝、寫真拍攝
3、視頻剪輯:
視頻打點、視頻剪輯、視頻轉碼、視頻審校
4、視頻包裝:
素材插入、特效制作、片頭片尾制作、字幕制作
一個優秀的微課教學設計方案不僅在視頻錄制質量上優秀還要有良好的視覺體驗。
以上由德勝智課視頻課件制作提供。
一份完整的教案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一、課題
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四、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流程:
1、情景導入(設置符合孩子年齡特點)
2、新課教學
3、復習鞏固
4、拓展延伸
六、教學反思
首先心態一定要穩,先深呼吸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這樣有助你的有效思考。
其次,先寫教學目的和重難點,再寫教學步驟、練習和作業。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步驟,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你試講時候的發揮,所以要多花一點時間來研究授課內容,這樣才能寫出一份好的教案。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復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于喪失了創造力。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征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交互性
課堂師生交互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并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梢姖夂竦膶W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采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靶∨笥?,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于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后,教師風趣地激活學生的思路:“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么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欲望,整個40分鐘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活動標題,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具體要求如下:
1、目標:指這次活動要達到的目的,教會幼兒什么,一般分為能力目標(就是幼兒能夠怎樣、學會什么)和情感目標(就是幼兒喜歡什么、感知什么)。
2、準備:指課前準備,分精神準備(就是幼兒已有的經驗)和物質準備(筆、紙等教具)。
3、過程:把所上的活動的每一步都寫清楚,從開始到結束,尤其是公開課的教案這一塊幾乎要寫一到兩張紙。
4、反思:上完這次活動后有什么體會,幼兒有哪些表現,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以及你的處理。
5、延伸:指從這次活動引發的下次的活動。不過大多數的教案都沒有
幼兒園的教案的完整寫法
一份完整版的幼兒園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的選擇、目標的確定、流程設計、教具準備和教室的準備這五個點,具體內容如下:
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欲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后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么去設計。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