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04:29: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兩個農夫》教案
教學目的
一、熟悉課文,認識故事內容。
二、從故事中學習到替他人著想
教學重點
兩個農夫分別都是怎么做的
教學時候
1課時
教學進程
1、發言導入
老師:今日咱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兩個農人”。
2、看圖,認識故事內容。
一、老師指點:
將課文讀通、讀順,明白課文首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故事首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評價總結:
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人在秋收后都從自己的角度啟程,一個以為趁天冷以前賣牛可以從中贏利,另一個以為天冷前買牛節省金錢。生意成交后,兩個農人卻離別得到了差別的后果。
3、再看圖片,講故事。
一、再讀課文,掌控文章的故事情節。
二、小組內講故事。
三、看圖復述故事。
4、深切理解課文內容。
一、老師發言:
這兩個農人末了都遭到了很大的喪失,為何?他們還應當想到甚么?
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
三、小組內商討。
(老師引誘:可以提醒從文中的中心出發來提出建議,提出的建議應該是兩邊都能獲得利益,而不是文中效果。
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守在一棵樹下,等兔子來撞死然后拿回家吃。
本節課的教學策略如下:
首先,講述一下本篇寓言故事的內容,讓學生對這篇寓言故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仔細理解課文的內容。
第三,引導學生理解其中蘊涵的道理。
最后,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回答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小魚的不同顏色和形狀,培養觀察力和記憶力。
2.學習數字1-5的基本概念和數數方法。
3.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配合完成任務。
教學準備:
五個腦袋的小魚故事圖書,五個腦袋的小魚卡片,數字卡片1-5,紙板或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五個腦袋的小魚故事圖書,讓學生猜測故事內容,并談論小魚的形狀和顏色。
2.教師介紹今天的學習主題:五個腦袋的小魚。讓學生猜測小魚有幾個腦袋。
3.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5,讓學生數數。
二、故事閱讀
1.教師朗讀《五個腦袋的小魚》故事,引導學生聚焦故事情節和小魚的不同顏色和形狀。
2.教師出示五個腦袋的小魚卡片,讓學生觀察、記憶。
三、小組活動
1.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別得到一張五個腦袋的小魚卡片。
2.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觀察小魚的顏色和形狀,記住小魚的數量和位置。
3.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混淆卡片位置,然后讓學生打開眼睛,恢復卡片位置。
4.學生在小組內商量,找出小魚的數量和位置,然后回答教師的問題。
五、總結反思
1.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
2.教師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強調小魚的顏色和形狀、數字1-5的基本概念和數數方法。
3.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畫出自己心中的五個腦袋的小魚,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教學反思:
五個腦袋的小魚故事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師通過這個故事和相關活動,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數學基本概念,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守在一棵樹下,等兔子來撞死然后拿回家吃。
本節課的教學策略如下:
首先,講述一下本篇寓言故事的內容,讓學生對這篇寓言故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然后,讓學生熟讀課文,仔細理解課文的內容。
第三,引導學生理解其中蘊涵的道理。
最后,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阿呆原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阿呆不是老師,不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但是看到其他的回答,所謂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們的回答,阿呆感覺震驚和憤怒!
阿呆終于知道,我們的孩子是怎樣被毀掉了的。
看一看,所謂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們,他們的出發點時什么:考高分!
阿呆真想煽他們兩耳光,這是小學語文,是啟蒙教育的延伸,不是高考總復習!
阿呆雖然不是老師,但阿呆接觸過很多小學生,親戚的朋友的,發現一個現象,所有的學生沒有幾個是熱愛學語文的。
阿呆覺得奇怪,相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應給比數學、英語更有趣一點,為什么會討厭呢:答案很簡單:作業太多,全是抄抄寫寫的,很煩。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真的成問題,小學老師的水平真的成了社會應該重視的問題,簡單、粗暴、死板是他們的通病。
那么,阿呆在這里談談自己的想法。
第一,弄清楚小學語文學習的目的。語文,可以說中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依托。小學生,正式地系統地開始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目的是學習基礎知識,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熱愛中文,在以后能更好地學習和利用中文。
第二,弄清楚學些什么。從認字、寫字,到認識詞語,學習詞語,運用詞語。再就是學習句子,學會用中文表達。再就是學習傳統文化,通過詩詞、故事、寓言等,學習簡單的文化和道理。后來就是作文,去培養綜合表達能力。最終讓孩子通過六年的學習,能夠基本熟練地掌握閱讀、理解、寫作。
第三,弄懂孩子們需要怎樣的學習方式。興趣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們愛上語文。恰恰相反,現在的老師粗暴地用大量的無用的作業,大量的抄抄寫寫,讓孩子們遠離了語文。
阿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一講。
阿呆親戚有個小女孩,非常機靈聰慧的小女孩。由于家長水平的問題,長期拔苗助長,導致孩子討厭學習,學習得很痛苦,小學生啊,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被督促著學習,晚上半夜半夜地寫作業。六年過去了,成績非但沒提高,反而孩子變得木訥了,沉默了,沒有應該的活潑和快樂。
這個小女孩YY,她父母忙的時候,我也經常給她輔導作業,我記得給她輔導過兩次語文,效果非常好。
一次是作文,是孩子剛開始寫作文不久,作文成績非常差,天天被批評,挨罵。阿呆輔導了一篇作文,過了幾天再見到她時,她撲上來抱著我說:那篇作文得了100分。
阿呆記得是一篇關于春天的作文,這是每個孩子都寫過的。
阿呆先讓她自己說,準備怎么寫。她膽怯地說了幾句,盡管很籠統很表面的,什么春天綠了之類的。阿呆沒有批評她,反而夸她:很好,很棒,能抓住了春天的最大特點,大地變綠了。孩子就興奮了。阿呆就跟她討論,問她昨天跟爸爸去景區里玩了,都看見了什么?阿呆就一項一項提示:看見了哪些樹,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看見了哪些花,它們是什么顏色的?看見了哪些動物,它們在干什么?看見了哪些人,他們是高興的還是不高興的?還有,這些情況跟冬天是不是一樣的?
通過這些引導,小女孩YY口述了出來。阿呆就說,非常棒,YY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對她說:你能把你剛才說的這些寫下來嗎?樹呀草呀花呀小鳥呀蜜蜂呀小朋友啊天空啊,寫下來,再說說它們為什么會這樣。
通過阿呆的引導,小女孩YY很快就寫好了一篇關于春天的作文,盡管很稚嫩,但通過她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看到的寫下來,她恨有成就感,也很開心。這就是她學習生涯中唯一的一篇滿分作文。
還有一次,小女孩YY,正在學習一首古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阿呆先讓小YY讀了兩遍,然后我開始問問題了。
1、京口瓜洲是什么?是種西瓜的地方嗎?(不是,是兩個地名)
2、京口、瓜洲這兩個地方挨著嗎?(沒有,中間隔著一水,長江)
3、作者王安石當時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汽車、火車、馬車、步行?(船)
4、船停在什么地方?京口還是瓜洲?(瓜洲,題目就是《泊船瓜洲》)
5、作者是什么時候寫的這首詩。白天,晚上?(晚上,明月何時照我還)
6、作者寫這首詩是什么季節?冬天、夏天、春天、秋天?(春天,春風又綠)
7、鐘山是哪里?不知道,那就查,原來是南京,紫金山。
8、作者為什么要說: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回去,回家的意思。
9、作者的家鄉在哪里?不知道,查一下,原來:王安石家鄉是江西臨川。那他為啥說到南金是回家呢?不知道,查一下。原來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
10、好了,了解了以上問題,那么這首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很好理解了。作者王安石在路上,坐船到了瓜洲,晚上休息了。春風又綠江南岸,說明離家已經是一年以上了,當晚,遙望家的方向,感嘆:啥時候我能回到家啊。
11、很好理解了,這是一首思鄉的詩。
12、再好好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封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宋徽宗時追封為舒王。故世人又稱王荊公、舒王。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通過這樣引導,小女孩YY很快就背誦了這首詩,而且徹底理解了意思。
第二天,她受到老師難得的表揚,說是上課積極發言了,對這篇課文的回答都正確,得到了笑紅花。孩子從此很愛讀詩詞。
阿呆在這里要說的是,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引導孩子愛上語文學習,要生動、有趣、形象地講解語文,而不是為了什么獲得高分,進行死板、簡單的靠重復勞動來獲得記憶。
阿呆衷心地希望小學老師們,不要把成績當成衡量教學的標準,教會孩子們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分析,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愉快地學習,才是你們的真正目的。
希望更多的小學語文老師能看到,能真正理解阿呆的苦心,別扔唯分數論毀掉孩子,求求你們了。
這個問題和我的專業和領域無關,無法給出明確的結論和原因,但我可以簡單回憶一下。在這個故事中,小狐貍偷了村民們的糖果并把它們藏在一個山洞里,但當它想要吃這些糖果時,發現它們都被螞蟻吃掉了。這個故事教育我們不要貪心,要尊重他人的財產,不要偷東西。
幼兒園的故事《老狼喝粥》是這樣的。
老狼最喜歡喝甜粥啦!
老狼在姥姥家喝甜粥,甜粥太好喝啦!老狼阿嗚啊嗚快快地喝。
老狼在自己家喝甜粥,甜粥太燙啦!老狼舀一下喝三下。
老狼在幼兒園喝甜粥,老師說:“輕輕地從上面舀一勺,輕輕吹幾下,再慢慢地喝下去。”老狼照著老師的話試了試,
啊,真的很甜很好喝!
這個故事指導小朋友們喝粥的時候注意溫度,不要被燙著。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