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中班語言教案慢騰騰的蝸牛

admin時間:2024-01-16 12:43: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我像小鳥》怎么寫教案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熟練地、聲音洪亮地朗誦詩歌。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提高仿編詩歌的能力。

3、學習詞匯;飛飛、刨刨、跳跳、游游、跑跑、笑笑?;顒又攸c:要求幼兒熟練地朗誦詩歌。活動難點:認識漢字(飛、刨、跳、游、跑笑)活動準備:字卡,字卡反面畫有相應的畫面。活動過程:1、出示字卡畫面,引導幼兒說出畫面名稱并模仿它們的動作。2、啟發幼兒完整地說出所要模仿的動作。如;“我學老鷹飛飛”……3、教師將幼兒所說的句子寫在黑板上,組成詩歌“我像小鳥”,教會小朋友朗誦。

4、啟發幼兒說出還有什么動物可以用飛飛、刨刨等詞來表示,指導小朋友仿編詩歌?;顒友由欤粦敉庥螒蚧顒印翱醋肿鰟幼鳌?。附:詩歌我像小鳥飛我學老鷹飛飛,我學小鳥刨刨,我學青蛙跳跳,我學魚兒游游,我學馬兒跑跑,我學花兒笑笑,我在可愛的學校,快活的像只小鳥。

中班語言取長補短教案

中班語言取長補短教案?

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那你們有沒有發現,有哪些東西是圓的?哪些東西是方的呢?

2、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出示頭飾圓圓和方方)看,這是什么?

3、今天,圓圓和方方,他們要進行一次擂臺大比拼,看看到底誰的本領最大。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4、現在,請同學們先打開書41頁,快速閱讀課文,看看圓圓和方方分了幾個回合來比試的,結果怎樣

指導行為

1、那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樣做算是取長補短嗎?想一想:為什么?

(演示課件)小明昨晚有作業題沒做完,早上回校后,小玲把作業本塞給他,說:“我比你強,照我的做吧!”

2、匯報。(說出這不是取長補短,并說出應該怎樣做。)

3、怎樣才算是取長補短呢?遇到以下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演示課件)大隊部給各中隊下達了任務,要求一周內完成一份手抄報。我們班的同學各有長處,有的會畫畫,有的是小書法家,還有的……你認為應該怎樣安排,手抄報才會出得好?

總結

1、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懂得了各人有長處和短處,在集體中要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

2、配樂拍手齊讀兒歌。(見板書)

3、希望同學們在往后的日子,發揮好朋友的作用,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能做到取長補短,相互合作。看看在學期末,哪對朋友進步得最快。

中班語言小工具用處大教案

關于這個問題,教學目標:

1.了解中班語言小工具的作用和用途。

2.學會如何使用中班語言小工具。

3.通過使用語言小工具,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中班語言小工具、幼兒故事書、圖片卡片、音樂CD、幼兒手工材料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拿出一個中班語言小工具,讓幼兒們猜猜它是什么,然后介紹它的作用和用途,告訴幼兒們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

2.講解如何使用語言小工具

教師示范如何使用語言小工具,比如如何選取合適的話題,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等。

3.練習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以幼兒喜歡的故事為主題,讓幼兒使用語言小工具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使用圖片卡片或音樂CD等輔助工具,讓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圖片或音樂所表達的意思。

4.互動討論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小組互動討論,讓幼兒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互相給予意見和建議。

5.鞏固練習

教師可以利用手工材料讓幼兒制作一些簡單的工藝品,然后讓他們用語言小工具來描述自己的作品,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6.結束語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重點,讓幼兒們記住語言小工具的作用和用途,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同時也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語言小工具,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入新課、講解使用方法、練習口語表達能力、互動討論和鞏固練習等環節,幫助幼兒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班語言小工具的作用和用途,并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使用語言小工具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幼兒使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他們感到輕松和自在。

中班語言誰的腳印教案

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的有趣和神秘。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準備:

繪本制作的PPT(演示文稿)

過程:

一、觀察扉頁,引出話題

播放PPT畫面2。

師:你看到了誰?(小姑娘。)她在干什么?她發現了什么?(地上有腳印。)

師:地上真的有腳印。仔細看看這腳印是怎么樣的?(長長的。)

師:咦?這是誰的腳印呢?(幼兒自由猜測。)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故事情節

1.播放PPT畫面3,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么地方?(房間。)你從哪兒看出來是房間?(引導幼兒觀察床、床頭柜、玩具柜等畫面細節。)

師:看看小姑娘的表情,猜猜小姑娘發現腳印后有什么感覺?(請幼兒模仿小姑娘用疑惑的語氣說一說:“這是誰的腳印呢?”)

師:小姑娘于是準備去尋找,看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播放PPT畫面4,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姑娘到哪兒去尋找腳印了?(引導幼兒感受畫面背景的變化。)

師:她遇到誰了?(小貓。)

師:小姑娘遇到小貓就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蹦銈儾虏驴茨鞘遣皇切∝埖哪_印,說說為什么。

師:小貓是怎么說的呢?小貓說:“沒有,我的腳印是圓圓的?!?/p>

師:我們來看看小貓的腳印是不是圓圓的。(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腳印,說說哪兒是圓圓的。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貓的腳印像什么。)

3.播放PPT畫面5,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姑娘又遇到了誰?(小鳥。)小鳥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從畫面中指出來。)

師:小姑娘問小鳥:“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p>

師(出示局部畫面):咦?小姑娘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蹲下來的動作,推測小姑娘在觀察腳印。)

師(出示全部畫面):小鳥的腳印是什么樣的?(細細的、尖尖的。)像什么?(小草、樹枝。)

師:對了,小鳥說:“沒有,我的腳印是尖尖的?!?/p>

師:又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樣?(傷心、失望。)

4.播放PPT畫面6,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次,小姑娘遇到誰了?(大象。)您能猜猜小姑娘會怎么問大象嗎?(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

師:你們說得真好,小姑娘就是這么問的:“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p>

師:大象的個子這么大,它的腳印會是什么樣的呢?(引導幼兒通過對比畫面中的小姑娘和大象,感受大象身軀的龐大,并猜測大象的腳印特點。)

師(出示PPT局部畫面):大象的腳印是什么樣的?(又寬又大。)

師:原來大象的腳印又寬又大,房間里的腳印也不是它的。

師(出示全部畫面):小姑娘和大象在干什么?(大象讓小姑娘坐在鼻子上玩。)

師:小姑娘找不到腳印的主人,感到很難過,大象就和她玩游戲。現在小姑娘快樂嗎?(引導幼兒感受愉快的情緒。)

(教師講述PPT畫面6的內容。)

5.播放PPT畫面7,引導幼兒觀察。

師:離開大象,想到還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又怎么樣了?(引導幼兒從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學學小姑娘的動作。)

師:小姑娘回到了房間。這時,你看她是高興還是難過?(高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小姑娘笑了,跳起來了。)

師:小姑娘為什么突然高興起來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幼兒想象、表達。)

師:看,這里小姑娘高興地說:“我知道了!”小姑娘已經知道是誰的腳印了。你知道了嗎?

6.播放PPT畫面8,引導幼兒觀察。

(1)觀察畫面,推斷腳印的主人。

師:來了一只小狗,腳印是它的嗎?(不是。)那是誰的?(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還出現了什么,并推斷出是鞋子留下的印子。)

(2)點擊畫面2和8,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教師講述故事,揭示謎底:“原來是我自己的鞋印啊?!?/p>

(3)引導幼兒觀察小姑娘開心大笑的表情,一起體驗快樂的情緒。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1.播放畫面1,師幼共同梳理故事情節。

師: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最后她發現腳印是誰的?鞋子在哪里?(請個別幼兒從畫面中找出來。)

2.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按順序觀看畫面,完整講述故事

小猴和大象中班語言教案

《小猴和大象》中班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1、嘗試用捏塑法塑造大象。2、學會觀察,大膽創作,體驗親子陶藝活動的樂趣。準備:1、通過多種途徑認識、了解大象。2、大象圖片,陶泥、工具等。過程:一、以謎語導入,激趣引題“臉上長鼻子,頭上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倍⒖磮D說說大象的特點小結: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它的身體像堵墻,四條腿像柱子,耳朵像蒲扇,尾巴像辮子,還有能干的長鼻子,有的大象還有兩根長而尖的象牙。三、親子討論“如何做大象”1、集體交流2、教師示范捏大象(1)身體要壯——用大塊的橢圓形泥團做身體,并在泥團一端捏出大象頭。(2)四腿要粗——直接在身體下面拉出四條象腿或搓四個較粗的泥柱粘接。(3)耳朵要肥——用泥片做成扇形粘接在頭部的兩側。(4)長鼻子、尖象牙、細尾巴可以用粗細不同的泥條制作。(5)用刻刀挖出大象的嘴。3、討論“如何做出與眾不同的大象?”(提供姿態各異的大象圖片給幼兒啟示)。(1)讓身體動起來——鼻子的變化、腿的變化、頭的變化、尾巴的變化等。(2)相關事物添加——大象吃香蕉,人騎在大象上,在大象身上裝飾好看的花紋,如:印度大象身上的蓋毯,大象馱東西,大象在洗澡等。(3)象組合——象媽媽和小象、象的一家、象群等。四、親子制作“小猴和小象”五、展示、欣賞。

中班語言教案慢騰騰的蝸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煉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并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興趣。

1、謎語: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閑閑從不急。(蝸牛)

2、請小朋友說一說蝸牛是什么樣子的?你捉蝸牛時,蝸牛有什么反應?為什么要把頭縮進去?

二、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蝸牛、小烏龜、小蝸牛掉進水里了、小烏龜背著小蝸牛。)

2、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三、發散思維。

1、通過觀察圖片,提問:

小蝸牛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

蝸牛是怎么想的?會怎么做?

(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小蝸牛被遠遠的甩在了后面,小蝸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么?(它們倆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并進行講述。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討論,最后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并為故事取名字。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給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五、教師小結。

通過這件事情,小蝸牛覺得很慚愧,它決心向勤勞的小烏龜、小蜜蜂學習,做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到戶外找小蝸牛一塊兒做游戲。

【活動延伸】

搜集有關小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后帶幼兒尋找小蝸牛,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蝸牛的生活習性。

附故事:懶懶的小蝸牛

一天,烏龜和蝸牛去旅行,烏龜累了就趴在地上睡著了。懶惰的小蝸牛卻悄悄地爬到烏龜的背上。烏龜醒來,找不著蝸牛,以為蝸牛早走遠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趕。蝸牛在烏龜背上舒服地睡著了。走著走著,烏龜看見前面有條河,它想洗個澡,就爬到河里。蝸牛也被帶到河里。蝸牛急忙大叫:“救命啊!”烏龜連忙把它救到岸上,對小蝸牛說:“多危險啊,以后不能那么懶了哦。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上學最開心》

中班上學最開心教學教案

教案一:上學最開心

活動目標:

1、能針對提問有重點地講述內容;

2、制作姓名卡片,熟悉教室的生活環境;

3、享受音樂律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兒歌,標示幼兒姓名的姓名卡片;

2、各式小動物的圖案紙卡;油畫棒、剪刀、固體膠等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我們開學了,小動物們也開學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們開學時在做什么呢?

1、提問:我們一起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在玩游戲?

2、小朋友選擇一樣可代表自己的小動物(若是畫面上的動物圖案都不符合幼兒的選擇,亦可讓幼兒自行創造),加入開學的行列。

3、請幼兒說說代表自己的小動物有著什么樣的心情呢?

4、提問:猜一猜,你們覺得他們在做什么呢?

(二)教師引導幼兒圍成一圈,配合兒歌磁帶,進行《上學真開心》的帶動唱。

1、教師以“說哈羅”的曲調,教唱兒歌歌曲《上學真開心》。

2、教師:與幼兒討論“唱歌、跳舞、畫圖、數數、讀故事”等相關兒歌內容的肢體動作。

(三)教師用接唱或變換不同的肢體動作,引發趣味性,并鼓勵大家多進行幾次兒歌帶動唱。

(四)請小朋友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在教室的地板貼上造型圖案,如:一張笑臉,請小朋友坐在臉上)。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小動物圖案貼紙(或者造型圖案),請幼兒選擇一種代表自己。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準備了好多可愛的動物圖案,看一看、想一想,選擇一個代表自己!

2、教師提問:告訴教師你們要當什么呢?為什么呢?

3、教師:如果都沒有可以代表自己的圖案,就可以自己設計代表自己的符號!

(五)請幼兒將自己選擇的圖案(貼紙)剪下來,貼在老師發給你們的姓名卡片上,就完成了屬于自己的名牌卡。

等大家都介紹各自的姓名卡片之后,再請幼兒自己將姓名卡片貼在自己的工作柜上,變成自己符號。提問:這是誰的姓名卡片?什么圖案代表自己呢?為什么?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