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教案(教育技術的發展與哪些因素有關)

admin時間:2024-01-19 22:44:0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育技術的研究范圍

目前各大高校的研究方向有:網絡教育和遠程教育、教學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廣播電視編導、績效研究、媒體技術、人工智能等。根據94定義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范疇包括:對相關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

現代教育技術是冷門專業嗎

不是,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就業挺好的。

就業方向:教育類機構:教育技術學課程老師、教育技術人員、信息技術教學、電教管理人員、教具設計制作;軟件類企業:軟件設計、開發、測試人員,網站建設管理。

現代教育技術考研科目有什么就業怎么樣

該專業考研科目有1.思想政治理論2.英語3.教育綜合4.教育技術學與教學設計。

就業去向主要有去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去電教館從事管理研究工作,去中小學進行電教管理課件制作教學等工工作,去各類電視臺進行教育節目錄制等工作。

什么是教學技術它與教育技術有何區別

教學技術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方法、手段和工具,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它旨在通過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教育技術是教學技術的一部分,它是指運用科學、技術和教育學原理來設計、開發、實施和評估教育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工具、資源和方法。教育技術更廣泛地涵蓋了教學技術,包括教育管理系統、電子學習平臺、多媒體教學材料等。簡而言之,教學技術是教師在課堂上具體應用的方法和手段,而教育技術更廣泛地涵蓋了教學技術,并包括了更多的科技和系統化的教育工具和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有哪些并簡述其含義

(一)傳播學理論

傳播就是人類社會的信息交流過程,是利用各種媒體把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接受者的過程,具有溝通、協調、教育和娛樂等功能。

根據信息源和傳播對象(接受者、受傳者)的不同把傳播分為三類:①大眾傳播、②人際傳播、③組織傳播。

從傳播過程的角度看,傳播就是一個各要素密切交織、相互關聯的整體,施拉姆曾經將此概括為8個要素:⑴信息源(source)、⑵信息(message)、⑶編碼者(encoder)、⑷渠道(channel)、⑸解碼者(decoder)、⑹受傳者(receiver)、⑺反饋(feedback)、⑻噪音(noise).

主要的傳播模式

①拉斯維爾的“5W”模式(是線性模式)

⑴即信息的流動是直接的、單向的。

誰(Who)→說什么(SaysWhat)→通過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對誰(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

⑵存在缺陷:它沒能注意到反饋這個要素,忽視了傳播的雙向性,而且這個模式也不重視對傳播動機的研究。

②香農—韋弗的數學教學模式

這個模式把傳播描述成一種直線的單向過程,整個過程由5個環節和噪音構成,但是不久他們就在該模式上加了反饋系統,并引申含義,用來解釋一般的人類傳播過程。

③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環模式

⑴該模式突出了信息傳播過程的循環性。表明已與單向傳播模式劃清界限。內含觀點:信息會產生反饋,并為傳播雙方所共享。該模式強調傳受雙方的相互轉化,打破了傳統的直線單向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

⑵該模式未能區分傳受雙方的地位差別,而在實際生活中傳受雙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

④貝羅SMCR傳播模式

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他認為傳播的效果取決于4個基本要素:

⑴信息源和接受者:要考慮他們的傳播技術、態度知識水平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系統以及他們具備的文化背景等對傳播過程的影響。

⑵信息:影響信息的因素(符號、內容、處理)。

⑶通道:指傳播信息的各種媒體。(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媒體)

⑷教育傳播的基本特點

啟示(從教育傳播分析教育技術的應用)

1、充分了解各種媒體的功能特性

2、考慮到教師和學生的編碼和解碼的能力和方法

3、分析學生的媒體技術能力水平

4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

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即師生關系,這是決定教育傳播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

(二)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并不能直接用于教育技術的實踐,而是經過“轉化”后才能應用于教學或課件的設計與制作。

學習理論的最新成果只是為教育技術學的再次設計、開發和應用等工作增添了新的基礎性“原料”,但不能替代教育技術自身的研究和實踐。

學習理論有兩大基本陣營:

⑴行為主義的理論(它的研究方法是根據可觀察到學習者的行為變化來判斷學習是否發生,基本觀點是學習是一個刺激—反應(S—R)之間的聯結過程,這里的刺激是指外界的環境條件,反應是指伴隨著外界環境所產生的相應行為。

①桑代克的試誤說

¤學習是嘗試錯誤的過程

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桑代克是美國哥倫比亞學派的主要代表,動物心理實驗的首創者,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于1895年到哈佛大學受教于詹姆斯,后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繼續利用貓和狗等做實驗。

他所設計的最為成功的實驗之一就是“貓開門”的實驗

②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

巴甫洛夫(PavlovI.P.)1890年首先發現條件反射機理,從而開辟了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領域。條件反射概念揭示了學習現象最基本的生理機制,對學習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

¤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

華生(JohnB.Watson)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提出人的學習是塑造行為的過程,這種學習可以通過上述替代的“刺激—反應(S-R)”的聯結來實現,并提出:“知道了反應就可以推測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預測反應”。形成了刺激—反應學習理論。

④斯金納的操作條件發射理論

.¤學習成功的關鍵依靠強化

斯金納(B.F.Skinner)美國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堅持華生S-R的公式,研究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操作行為主義的創始人。創制斯金納箱,發明著名的教學機器,設計程序教學方案,行為矯正術的開創者。用“操作性反應(operant)”來解釋籠子里動物的行為,以區別巴甫洛夫和華生等人的觀點。

斯金納的基本觀點:

1、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結,是反應概率的變化。

2、學習應是小步子,自定步調。

3、積極反應,及時強化,強化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特點: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重視外顯行為的研究

⑵認知理論

①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發展四個階段

第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兒童只能協調感知覺和動作活動,在接觸外界事物時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級行為圖式。

第二,前運算階段(2-7歲)。表象或內化了的動作在兒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詞的功能開始出現,從而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這就大大擴展了兒童生活和心理的范圍。但在這一時期,他還沒有所謂“守恒”和“可逆性”,只能從自我考慮問題,不能從多方面條件考慮問題,這就限制了他掌握邏輯概念的能力。

第三,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兒童開始出現“守恒”,開始能夠獨立組織各種方法進行正確的邏輯運算,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

第四,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時兒童根據假設對各種命題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在不斷發展,開始接近成人的思維水平。

②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杰羅姆·布魯納(JeromeSeymourBruner1915.10.01),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生于美國紐約。他是認知心理學的先驅,是致力于將心理學原理實踐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譽為杜威之后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人。

認為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是學生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此即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其基本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

2.強調直覺思維對科學發現活動的重要性。

3.強調內在動機,通過主動發現形成認知結構。

4.強調信息的提取,其關鍵在于如何組織信息,知道信息貯存在哪里、怎樣提取信息,也就是重視對學科的基本結構的學習。

③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認為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來實現,學生通過接受學習將以定論的形式獲得知識加以內化(即把它結合進自己的認知結構之內)而發現學習是在學生內化知識之前,必須有他們自己去發現這些內容。不論是哪種形式,只要學生獲得的、以符號代表的新概念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建立實質性的和非認為性的聯系,就形成了所謂的有意義學習,否則就是機械學習。

④加涅的信息加工學說

人的記憶系統由三個存儲器組成:感覺登記器、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1)信息流是認知行為的基礎(2)人類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3)記憶取決于信息編碼(4)回憶部分取決于提取線索

⑤建構主義者所理解的學習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

學習過程不是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及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得。

學習的四大要素(屬性):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觀與教育技術的信息化、網絡化

1.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

2.情境化教學

3.重視社會性互動

教育技術的發展與哪些因素有關

1、視聽教學運動推進了各類學習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

2、個別化教學促進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技術的形成;

3、教學系統方法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技術理論核心,教學設計學科的誕生。

教育技術分為哪兩類

教育技術可分為無形教育技術和有形教育技術兩大類。

無形的主要指設計層面的,例如對技術環境下的教學進行教學設計,這個設計過程是看不見的,稱為無形的技術。

有形的指具體的媒體層面的,例如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等,這些往往是依托于具體工具的操作活動,是有形的技術。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