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0:28:2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實驗用品
長玻璃導管一根、試管、澄清石灰水、酒精燈、試管夾。
實驗步驟
1.試管中加入1/3體積的澄清石灰水。
2.試管內插入玻璃導管,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不久,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有白色的不溶性物質碳酸鈣生成。
3.繼續向試管中吹二氧化碳,過一會兒,混濁的溶液又變澄清,生成了碳酸氫鈣。
4.用試管夾夾住試管后,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中的澄清溶液,不久,溶液復變混濁。說明碳酸氫鈣不穩定,受熱分解成碳酸鈣。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位于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如果說第一章是從化學科學研究手段、化學實驗方面展開化學科學的話,那么,本章則是從化學學科內容方面展開化學科學,是連接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于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對大量繁雜的事物進行合理的分類是一種科學、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學習和研究化學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線索就是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因此,本章在全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我放在幫助學生形成物質分類思想上。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是學科體系的三個要素。傳統的教學中往往重視學科知識、學科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科思想的培養。學科思想是學科的靈魂,分類思想是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之一。學科思想的學習更注重過程性,符合新課程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參與性與主動性?;谶@些方面的考慮,本節教學設計的重點在整合與落實三維學習目標,尤其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二維目標的落實,創設情景讓學生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讓學生從中體會分類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增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品質。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會物質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化學物質的性質,更好地了解化學物質的應用,懂得物質的分類就可以實現由“掌握了一種物質”向“貫通一類物質”的轉變,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上高一的學生,處于初高中過渡時期,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還很少。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只是簡單掌握了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其實,初中階段純凈物、混合物及酸、堿、鹽等的學習,就是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本部分教學內容正好對初中化學中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和提高,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
四、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本部分的教學要求是: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結合新課標要求和學情分析制定本部分內容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知道分類的多樣性,知道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過程與方法
從日常生活中學生所遇見的一些常見的分類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將所學過的化學知識從自己熟悉的角度進行分類,將不同的知識通過某種關系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遷移。并進一步通過探究活動,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討科學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建立物質分類的思想,體會掌握科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體驗活動探究的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增強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的興趣。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本部分教學內容少,也很簡單,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沒什么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教之無味。而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所以本節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采用的活動探究式教學中每一個活動以問題作為情境,采取多種小組活動,通過學生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與共享,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指導思想
教學設計的主線就是以分類觀為核心觀念,通過活動探究教學模式,把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教師不斷地創設思維情境,問題連鎖,環環相生,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深入探究,由分類的意義到分類有標準到分類方法到分類應用,層層遞進,使學生的感知由生活到化學,思維由淺入深,達到課程標準對本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
思維線索:思維的發散→思維的收斂→思維的遷移。
每個探究活動的問題都是發散的,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地碰撞,對分類思想的認識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思維不斷收斂升華,最后學生學以致用,對學過的化學知識進行分類,實現思維的遷移。
2.教學流程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為四個模塊,即分類的意義、分類的含義、分類的方法、分類的應用。
模塊1:生活中的化學——分類的意義(思維的發散階段、分類方法形成的感知階段)
【問題情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地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用品進行分類。
【提出學習任務】在2分鐘內盡可能多地寫出你所知道的應用分類法的例子。討論分類的意義。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活動。學生匯報,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分類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分類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實際意義的,這種方法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從生活情境入手開始本節化學課的學習,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學習的興趣被激發。
模塊2:從生活到化學——分類的含義(分類方法的加工整理階段)
【問題情境】對學生熟悉的化學物質嘗試分類。
【提出學習任務】對常見物質:(NaCl、CO2、CO,CaCl2、NaOH,空氣,蒸餾水,液溴,稀硫酸,濃鹽酸,氯氯化鈉溶液,食鹽,白磷和紅磷的混合物,純凈水,自來水,礦泉水)分類。說一說你是怎樣分類的?在對這些物質分類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分組匯報,學生的分類形式會有多種。體會到了分類的含義。認識到可以有多種分類標準。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主合作學習,得出分類的概念。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模塊3:分類的方法(思維的收斂階段、分類方法的豐富推展階段)
問題情境:分類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提出學習任務: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分類有哪些常見的方法?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
通過師生共同交流,體會和理解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設計意圖:本板塊教學內容簡單,學生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同時能訓練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對于兩種方法的特點,要求學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學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獨立完成,教師可通過師生交流,幫助學生概括。
模塊4:分類方法在化學中的應用(思維的遷移、分類方法的逐步完善階段)
【提出學習任務】將學過的化學物質及化學反應進行分類。體會用到的分類標準,分類方法對學習化學有何幫助?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活動。學生分組匯報,師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
設計意圖:本部分是整節課的亮點,是本節課的高潮。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對學過的知識重新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分類的方法過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學會了把它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從低層次的無意識使用到高層次的有意義建構,實現了思維上的質的飛躍。
七、教學評價方式—板書小結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高中化學課程評價既要促進全體高中學生在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化學學習的全過程。
二氧化碳固體,也稱干冰,可用于制冷劑,人工降雨等。液體態二氧化碳可灌裝在容器中,作滅火器用于滅火。氣態二氧化碳可用于生產汽水,工業化工原料,也可用于保護氣體。
現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有一種思想就是今不如昔。其實這種思想不僅僅是在教育當中,在科研當中,在其他各方面都是這樣的,總覺得現在的不如以前的?,F在的教師與以前的教師相比是不是不能和以前的相比呢?其實這要看你怎么去比較,我覺得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對現在的教師和以前的教師來進行一個比較分析。
第一,從學歷層次來講?,F在教師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學歷的要求,比如說我們對于小學的老師最起碼應該是中專以上的學歷;初級中學的老師現在要求是大專以上學歷;高中應具備大學學歷。所以如果從學歷的角度來講,現在教師的學歷層次應該比以前的學歷層次應該。
第二,從知識掌握層次來看?,F在教師由于學歷的提高相應的專業知識水平應該有比較大的提升。以前的老師特別是中小學老師,還有一些代課教師,那么現在代課教師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取消,都是正規的師范專業畢業的,或者相應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那里任教。從專業知識掌握的角度來講,現在的教師應該比以前的教師掌握的更牢固更多。
第三,種教學手段和條件來看。隨著國家對于教育投入越來越大,目前各個地方的教學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F在城市里面的一些電腦、投影儀等的基本教學設備都非常的完善。甚至在一些偏遠的農村的中小學也可以接觸到電腦。應該說現老師掌握的教學方法應該比以前更好,輔助的教學手段也更好。所以說單純的從一門課的教學水平來看,現在的老師應該不會比以前的老師差。
第四,從敬業程度上來看。從教師的敬業程度上來講,現在的部分教師比以前的老師確實要差那么一些,這是不可否認的。因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大潮的沖擊,學校教師的地位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在整個社會當中人們對于金錢的追求,對于待遇的追求,使得更多的教師沒有全身心投入教學當中,使得學校雖然有高學歷,但是其敬業的程度相對以前來講應該是有所降低。
第五,目前教師的評價體制導致現在教師的重心不在教學。目前學校對于教師的考評,主要是通過職稱的評定來確定教師的待遇。以前教師的待遇基本上是相差不大的,大家對于職稱的要求也沒有那么大的積極性,主要是國家對于這方面的評定相對來講是比較公平的。但是隨著現在的發展,國家對于教師評定的方向還有待完善,過于重視一些課題、論文等與教學沒有比直接相關的這樣一些指標。但是部分教師為了追求職稱的評定在科研論文等方面花費了更大的力氣,從而在教學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從而會使得人認為現在教師不如原來的教師。
總之,不能全面的否定現在的教師。因為教師某個方面的不如意,就認為現在的教師不如以前的教師。因為以前的教師總體量是比較小的,這樣會導致從出現的問題也會比較少,現在的教師的規模非常大,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教師在近20年翻了10倍,這就使得問題的暴露就更為明顯,讓人們掌握了一些負面的消息也更加多。從而使得人們認為現在的教師不如原來的教師。
所以我覺得要分析這個問題,要全面的通過不同的指標來衡量,全面的考慮才是比較客觀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