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12:14:0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資面試結構化題庫一共有1658道題。因為教資面試的結構化題庫由多個科目組成,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等,
每個科目的題目數量不同,但從官方發布的數據來看,共有1658道題目。
除了結構化題庫以外,還有其他類型的題目,如論述題、教學設計題等,總題目數量更多,但這些題目不在結構化面試中使用。
1.以學生為主體。在整堂課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時間,由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但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和提高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用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既能幫助學生初步整理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技巧。
3.注意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氣氛,用開放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環境中積極主動全面參與;教學中注意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綜合使用,寓教于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案組織形式是指教案的布局、結構、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組織形態。以下是教案組織形成的一些常見寫作技巧:
1.教案標題:應該簡明扼要并突出教學目標,為后續內容的組織提供引導。
2.教學時序:教案應該寫明每一環節的時間安排,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時間分配。
3.教學設計: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應注意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并注意課堂實踐和課外練習。
4.教材選擇與使用: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材,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運用方式。
5.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群體掌握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探究法、演示法、體驗法等。
6.教學評價: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合理利用各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及反饋,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狀態和方法。
7.教學后續和拓展:教案末尾應附上教學后續和拓展方向,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之外持續深化學科知識,并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總之,教案組織形成在寫作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突出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學科知識。
注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
作為統計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老師應特別注重學生對于統計過程的經歷。學習中學生并沒有完整的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對于描述數據的方法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可以說學生本節課學習是完整認識統計過程的開始。所以在教學統計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創設一個完整的現實的情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感受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方法,使得他們在知識的拓展中不斷地經歷與完善,從而加深他們對統計數據的認識與理解。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統計數據的“鐘愛”,因為用統計的數據說話才更有說服力,才能合理的解決問題。
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平時上課時著眼點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方法,在培養學生統計觀念的同時,注重了學習能力的拓展與提高。通常,教師可以問題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擇優”的重要;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師生合作學習的愉快與重要;在分析數據,進行決策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用事實的數據說話,科學的看待問題的重要。這些“重要”都是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源泉,它們將使學生的數學之路越走越寬。
三、注生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力求挖掘素材,理解教材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有所體現。例如:在整理數據的環節,我提出:舉手數數的辦法,我們以前用過,還有沒有其它想法?力求引領學生的創新思維,加深思考;在匯報數據的環節,我提出:老師的數據跟你們不一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快速驗證,逼著學生審視數據的真實性,關注數據的整體;在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環節,沒有直接傳授統計圖的每部分名稱,而是直接呈現圖,讓學生在靜靜的觀察中審視數據,審視圖的每部分的名稱和意思。培養了學生讀圖的習慣;在給統計圖涂色的過程中,注重了涂色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的好習慣(數據分析培訓)。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每一節課的堅持與訓練,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中,數學思維才能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深刻。
四、注重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訓練學生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力求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引領學生感受統計的必要性。課上我們以選擇合適的活動場所作為情境創設,通過大家意見不統一這樣一個“矛盾”,引領學生以現實問題“到底選擇去哪里呢?”作為課堂研究的起始,從而展開研究活動。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追求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數據結果的真實性,追求方案實施的可行性,一切的決定以數據作為依據,用數據來說話,用數據來幫助我們進行決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力求使得學生感受到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價值以及必要性。整節課下來,用統計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學生頭腦中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五、注重審視數據
引領學生關注數據結果的真實性尋找真實的數據。如果學生的數據結果一致,則提出疑問:老師的記錄的結果和你們不一樣,咱們誰的對呢?仍然讓學生想辦法來驗證數據,尋找真實的數據。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想借助這樣的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把目光從對個體數據的關注轉移到對整體數據的關注上,與此同時訓練學生對數據的結果進行審視與質疑的習慣。追求數據結果的真實性與合理性是統計的目標與追求,這樣讓學生想辦法來驗證數據,的活動過程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六、注重學以致用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應該在學生經歷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后,有一個反思的過程,討論這些數據除了能幫助我們解決剛才提到的問題以外,還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例如,統計家里一個月的用電量,分析那種電器消耗電量最多,那種消耗是不必要的等等。農村的孩子可以簡單統計今年家鄉的生豬情況,分析今年生豬銷售情況,農產品的產量及銷售情況等。這樣課內就得到了有效結合??傊y計與學生的生活很緊密,我們的教學就是使學生產生對數據的親切感,愿意去分析數據提取信息,遇到問題時愿意去收集數據來幫助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對數據的分析觀念。數據分析培訓
活動目標:
1.了解汽車的基本結構,能用多種積塑搭建各種內型的汽車。
2.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能圍繞主題進行拼插。
3.能根據需要選擇玩具,有良好的游戲常規?;顒訙蕚洌焊黝惼嚳钍綀D片、各種積塑材料等。重難點: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了解汽車的基本結構,能圍繞主題進行拼插
5以內的組成5分解教案怎么寫?
首先寫教學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能正確掌握5以內的組成與分解。再寫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組成與分解的關系。難點是如何分和合。最后寫教學過程。
第一,釆用直觀教學,準備貼貼圖各五幅,第二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5以內的分解與組成,第三小結。第四課練。
設計意圖
本微課通過創設講故事教學情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發現組合和分解的方法及規律,然后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達到實踐練習強化的效果。
設計結合幼兒實際、動畫演示、角色扮演活動、電影特效、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把教育跟娛樂融合為一體,使幼兒在娛樂中受到教育。
總體設計思路:設計4個小動物→復習4的組合→引出小貓分魚故事→小魚排列講解5的組合→小貓分魚故事講解5的分解→回顧故事加強理解→做游戲完成練習→延伸知識。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活動為大班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活動,在孩子們學習了4的組合和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本節課主要讓孩子們學會5的組合和分解,并能用-定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幼兒情況分析
孩子們學習了4的組合和分解的基礎上,學習5的組合和分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相對能容易--些,再通過故事和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能自主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