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11:05:4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培養兒童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變通性。
豐富幼兒詞匯,增強創新能力。教案反思
通過活動教案,使幼兒了解水由于溫度的高低,會發生變化的孩子現象。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通過實驗驗證水的三態變化,發展探究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重視幼兒的探索讓孩子,在操作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
有的樹木是先開花后長葉。有的是先長以后開花。
一、干一行愛一行,不做每日牢騷滿腹的怨婦。作為一個老教師,我發現,少數教師一邊從教,一邊抱怨不斷。抱怨教師工資低,抱怨職稱制度,抱怨現在學生難管,抱怨家長是“刁民”等等。在抱怨中,他們從黑發變成白發,退休后,他們仍抱怨,抱怨自己一事無成,因為選錯行。還有一類怨婦似的教師,走上講壇第一天就難以靜下心教書,躁動的心一直想飛出校園。當初他們選擇教師是權宜之計,或者說把學校作一塊跳板,想等待恰當時機,換一個領域大展宏圖??墒撬麄兛偟炔坏搅紮C,等不到貴人相助。偶爾有了改行的時機,又缺少勇氣,患得患失,害怕在波濤洶涌大海上翻船,最后在糾結中老去。干一行愛一行,不做怨婦,才能在從教過程中感到樂趣。
二、高學歷僅僅是好的起點,不能一勞永逸,要加強學習,不斷與時俱進。相對過去以民辦教師為主體的中小學校,現在教師學歷有了極大提高。研究生博士生走進中小學課堂,已不是新聞,甚至成了一種趨勢。教師學歷高,說明教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生有了一個好的起點。高學歷教師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社會是始終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孩子的心靈世界也變化難測。教師如果僅僅靠書本理論知識,靠老傳統老經驗,紙上談兵,難免要在教育中要受挫。謙虛謹慎,加強學習,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愛學習的教師,在教育中,才能永葆青春。
三、教師要有一顆愛心,不管學生多么調皮難纏,不要放棄,盡力教育。作為教師,一般都想教聽話成績好的學生,師生配合默契,容易出成績,教師臉上也有光。在實際中,除了少數重點學校,學生成績好,行為習慣也好,便于教育。其它普通學校,不聽話的,成績差的后進生比比皆是。成績差有時還是小事,有的學生還公開頂撞老師,對老師不敬。我想,面對這些后進生,如何對待,不僅能考驗教師能力,更能檢驗一個教師人品。在我看來,遇到后進生,教師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要有包容之心,要有愛。要想明白一個淺顯道理,他們終究是孩子,被教育者,教師是教育者。教師付出了,結果可能不盡善盡美,但是做比不做好。做了,才無愧于人民教師稱號,才能對得起自己良心,更有助于教學業務提升。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種子,比較其異同。
2、學習種植的基本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的持久觀察力及愛護植物的感情。
3、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水壺等。活動準備:1、收集幾種種子,在自然角做發芽實驗。2、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3、蠶豆生長的圖片,讓幼兒事先了解蠶豆的外形特征、生長過程和種植的季節?;顒舆^程:1、認識各類種子:師:“小朋友拿來了這么多豆豆,現在請小朋友幫忙揀一揀,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個碗中。”(幼兒動手操作)“你分出了幾種豆?你認識嗎?”“對,它們是蠶豆、黃豆、紅豆。”“仔細比一比,蠶豆、黃豆、紅豆的樣子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教師小結:它們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圓圓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當種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一樣,吃起來的味道也不一樣?!?、了解蠶豆的生長過程,知道秋天是播種蠶豆的好季節。師:“豆豆是怎么長出來的呢?”教師出示蠶豆的生長過程圖,讓幼兒觀察?!皠偛判∨笥芽戳藞D片,了解了種子生長的過程,現在請你和好朋友一起討論:種子生長需要什么?什么季節是播種的好季節?教師小結:植物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土壤。在種植時要選擇好種子,再種,種子才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薄皩α耍F在正是春天,是播種的好時節,我們一起去種種子,好不好?”3、學習選種。討論:是不是所有的蠶豆都可以當種子?為什么?師:“小朋友都很聰明,看的非常仔細:蠶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別小的、殼的顏色枯黃的,都不能當種子。”“請小朋把顆粒飽滿的蠶豆選出來。”
4、種植蠶豆。a)師:“剛才我們都知道了種子生長發育需要泥土、水、陽光、空氣?,F在誰來說說怎樣種蠶豆?(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b)教師示范:先將土放在種植盆中,然后用小鏟子挖一個小洞,放進3——5粒蠶豆,然后用泥土蓋上,澆上水。
5、學習管理蠶豆的技能,愛護蠶豆。師:怎樣才能讓蠶豆長的好?(適量的澆水、施肥、還要除草)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很棒,下面就讓我們大家去我們的種植園種蠶豆吧。活動反思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1: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園《挖掘運用鄉土資源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倡導運用生活中的資源引導幼兒通過親身的觀察、參與,培養樂探究、勤表達等良好的習慣,在本次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顒又校蠋熞龑Ш⒆佑^察、講述蠶豆的外形,并且啟發他們大膽猜想,最后通過種植積累相關的經驗。2、設計構思巧妙:活動中老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進行猜想記錄,然后充分運用幼兒自己的記錄,引導幼兒有序排隊種植,最后再次運用這張記錄進行區分,以幫助幼兒最后總結正確的經驗。可見,這種記錄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活動具有系列性:本次活動是蠶豆系列活動中的一個,雖然這樣的活動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實有效的,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只有真正能幫助幼兒建構、積累經驗的活動才是真實有效的。
在討論和制作賀卡的過程中,產生關心、親近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賀卡。
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美工》。
2.教師提前制作一張美麗的賀卡。
活動目標:
1、尋找彎曲形狀的物體。
2、對彎曲的物體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彎彎娃娃的指偶,自己繪制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彎曲形狀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電話線、蚊香等等。
活動過程:
一、彎彎的朋友快來呀教師套上“彎彎娃娃”指偶并自述:“我是彎彎,我有許多的好朋友。咦!他們在哪呀?”
1、彎彎繞繞的東西。
幼兒自由尋找桌面上的用品有哪些是彎彎的?(如:彎彎的香蕉、彎彎的發夾、彎彎的秤鉤、彎彎的傘柄、彎彎的晾衣架)(2)幼兒自由介紹,教師隨機梳理幼兒的語言。(如: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彎彎繞繞的蚊香、彎彎繞繞的毛線、彎彎繞繞的彈簧、彎彎繞繞的鐵絲)
2、彎彎繞繞的植物。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有許多彎彎繞繞的用品以外,想想還有哪些彎彎繞繞的植物?
(2)幼兒交流看到的植物彎彎繞繞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師小結: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牽?;ㄓ镁眄毤扒o附著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彎彎繞繞的,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3、彎彎繞繞的動物。
(1)植物會彎彎繞繞的,你們有沒有見過彎彎繞繞的動物呢?哪些動物是彎彎繞繞的。
(2)幼兒自由交流。
(3)小結動物身體上彎彎繞繞的作用。(蛇、蚯蚓、龍用彎彎繞繞的身
體爬行的更快;大象用彎彎的長鼻子卷木頭、洗澡等;牛、綿羊、用自己的角保護自己;小狗、小貓、小豬、公雞等有彎彎的尾巴等。)
4、彎彎繞繞的身體尋找我們身體上哪些地方是彎彎繞繞的?(引導幼兒尋找自己身上具有彎曲特征的部位(或器官),如:彎彎的嘴巴,彎彎的眉毛,彎彎的睫毛。彎彎的眼睛...........)
二、彎彎的朋友什么樣
1、彎彎的朋友那么多,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啊?
2、教師邊出示物體,并以手指順著彎曲物體的邊沿滑動,將“彎"的形狀特點直觀的表示出來。并進行表述,如:我是蚊香,我和彎彎一樣,也是彎彎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彎彎繞繞的朋友,有彎彎繞繞的東
西,彎彎繞繞的植物,彎彎繞繞的動物以及彎彎繞繞的身體。小朋友們到家里去找找看還有哪些彎彎的朋友,好不好呀?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