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按群計數教案?計數單位的產生過程

admin時間:2024-01-30 13:05:3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數群計數方法

數群計數法(Enumeration)通常是用來解決組合計數問題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一定的排列組合規律,計算某些事件集合的各種可能性,并給出它們可能發生的方案數。

具體的數群計數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排列方法:指從n個元素中任取m個元素進行排列的方法,其計數方法為:$A_n^m=n(n-1)(n-2)...(n-m+1)$。

2.組合方法:指從n個元素中任取m個元素進行組合的方法,其計數方法為:$C_n^m=\frac{A_n^m}{m!}=\frac{n!}{m!(n-m)!}$。

3.多重集合計數方法:指從n個有標號球(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均不同)中任取m個無標號球進行排列組合的方法。其計數方法為:$M_n^m=\binom{n+m-1}{m}$。

4.分組計數方法:指將可重復和不可重復的元素進行分組計算。其計數方法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容斥原理、概率法、常系數線性遞推……等。

上述方法是數學中常用的一些數群計數方法,應用非常廣泛。需要根據具體問題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計算。

數概念當中,計數大中小班的發展特點分別是什么

第一階段(2—3歲):是對數量的感知運動階段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

(1)對大小、多少的籠統感知;

(2)會唱數、但范圍一般不超過1-5。

(3)逐步學會口手協調的小范圍(不超過5)的點數(數實物),但點數后說不出物體的總數,個別兒童能做到伸出同樣多的手指來比劃。

第二階段(3—5歲):建立數詞和物體數量間聯系的階段

這個階段特點:

(1)點數后能說出物體的總數,即有了最初的數群(集)概念,末期開始出現數字的守恒現象。

(2)這個階段的前期一般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樣多。中期認識第幾,前后順序。

(3)能按數取物。

(4)逐步認識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5)末期開始做簡單的實物運算。

第三階段(5—7歲):數的運算初期階段

這個階段的特點:

(1)對10以內的數大多數能保持守恒。

(2)計數能力發展很快,大多數從表象運算向抽象數字運算過渡。

(3)序數概念,基數概念。運算能力的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大和加深。通過教學到后期一般可以學會計數到100或者100以上,并學會20以內的加減運算,個別的可以做百以內的加減運算。

人的計數單位

有:個,比如一個人,兩個人,十個人等。雙,比如姐妹雙雙,對,比如成雙成對,隊,比如一隊人馬。群,比如一群人。撥,比如一撥,也說波,比如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堆,比如一大堆人?;?,比如一大伙人,大家伙。撮,比如一小撮人搞陰謀詭計。批,比如一批人。

大班加減混合怎么教孩子

多年來的一句錯誤口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多少家長坐立不安!

先來看一則笑話吧:

鄰居家小孫女5歲,爺爺在旁邊鼓勵:孫女啊,要好好學啊,爺爺那時候家里窮上不起學的?孫女非常誠懇地問:爺爺,咱們家啥時候還能再窮起來?。?/p>

過早地教小學的知識讓多少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無奈。童年本該在游戲中度過,在快樂中度過!讓沒有長出牙齒的嬰兒吃堅硬的食物,好比小馬拉大車,終將過早失去了氣力、失去信心!其實,家長總是想讓孩子早走一步,將來不被落下,事實上,是你每天用愛的名義崔殘著你最心愛的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5-6歲兒童理解數量關系的目標是:能通過實物操作,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即能在問題情境中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您要在大班讓孩子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已大大超出學前教育的教學范疇,這就是讓孩子小馬拉大車!

您為什么要急著提前教孩子小學的知識,原因無外乎有三:

1.家長之間的攀比。

盲目攀比,擔心自己家孩子被落下,或想在親戚朋友面前賺足面子。您為的不是孩子的未來,為的是成全您過去的夢想。郭德綱說過:父母是龍都不應急著趕孩子下水,更何況許多父母不是龍呢?那為什么你就偏逼著孩子一定要先飛出去?

2.高考的指揮棒當頭,讓家長總想搶先一步。

您有沒有想過,有多少孩子是在小學四年級以后趕超上來的,這些孩子為什么有后勁兒,為什么提前學的孩子在一二年級占優勢?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只在重復學中有優勢,到了需要思維的時候,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時候就漸漸被超越。因為您家的孩子在本該開拓視野的時候,卻圈在屋里學習小學知識!

3.有些機構違心迎合家長心里,用強化記憶方式提前訓出一批孩子,讓家長看到了短期效應。

為什么要這么急呢,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是漫長的長跑,不需要搶跑,最后贏在終點的那個才是贏家。人是可以大器晚成的,許多神童的例子,長大后卻鮮有人知!

對于您這樣做的危害,不想多說,只想交流一下,如何在學前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孩子對數的理解是需要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許多成人看到孩子能進行100以內的加減運算,實際上,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運算,而只是機械地記住類似于3+3=6這樣的算術,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數學是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

1.生活中滲透計數。

計數是進行比多比少進行加減的基礎。家里買了糖果,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塊?家里來了一位客人要擺多少副碗筷;家里一人一個蘋果,檢查一下夠不夠,還差幾個;今天要吃小餅干,請你自己拿出3-5塊;數一數你的玩具,絨布的有多少,小汽車有多少,哪個多,哪個少!事實上,孩子理解“多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發展過程。

2.按群計數。

怎樣能更快數出一共有多少積木呢?可以先練習兩個兩數,再到五個五個數?當總數是雙數時,兩個兩個數都能找到朋友,沒有剩余;當兩個兩個數有剩余時就是單數。這種能力一般5歲以后。

3.數動作和聲音是比較難的。

數數爸爸左手拍球拍了多少,右手拍球拍了多少?數數自己跳了多少下,用數字表示,并記錄下來,一周后看看是左手拍的多還是右手!用圖表,這是將來要學到的統計?;蛘哂涗浱鞖猓彩怯嫈岛徒y計。

計數和統計

4.序數和數的守恒。

電影院的坐位,一起找找第三排56號,是哪個坐位,讓孩子了解序數第幾概念。三塊糖果和三塊面包哪個多哪個少,數量守恒。

5.給孩子準備書寫的材料,但并不是寫字或寫算式,而是進行前書寫的練習。

前書寫練習

6.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運算。加法的問題一共有四種:

合并:利用生活中的日常情境,原有3塊糖,爸爸又給你5塊,現在一共有多少塊糖?

分開,起點末知:我給了你3塊糖,你現在一共有5塊糖,你原來有幾塊糖?

變化末知:你原來有兩輛小汽車,現在有5輛,增加了幾輛小汽車?

比較數量末知:你有3塊餅干,弟弟的餅干比你多5塊,弟弟一共有多少塊?

減法的如有三個蘋果,媽媽吃了一個,現在還剩幾個?

7.利用繪本故事來幫助理解。

很多繪本中都有關于數的知識,注意挖掘,幼兒容易理解。如《十只兔子去野餐》,理解10以內數的分解與組合。有九只兔子在后,一只帶路,有八只在曬太陽,有兩只在用遮陽傘……

總之,這些問題一定要引用每日生活實例或設計仿真的情境問題,讓孩子先操作實物——演示——在紙上畫圖作記號——扳手指等以解答問題,幫助幼兒充分理解。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幫助到您?如有疑問可以多多溝通哈!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級數學怎么抓細節

一年級數學在大人看來都不難,但是如果孩子不注重細節或者不理解題意就會錯誤百出。不理解題意的造成的失誤多出現在難題,而大多數一年級數學題出錯多體現在沒注意細節,因此培養孩子認真審題,注意細節的能力尤其重要。

下面小徐老師就按專題來分類總結一下一年級要抓哪些細節,怎么抓細節問題。

一、0-20各數的認識

一年級“數的認識”主要讓孩子弄清楚:

1、用數字來表示實物的個數,建立初步的數與物的關系。計數時注意按一定順序來數,并把每個數過的東西用鉛筆輕輕劃去,或者標上數字,以免有漏數錯數的現象,教會孩子遵照一定的順序來數數并作標記就是解決這部分問題、避免出錯的細節關鍵。

題型如下圖所示:對于復雜的數數計數問題,要教會孩子分層分步的去數,不要有任何遺漏的細節。

2、數的大小關系:要會正確使用“大于”“小于”號,能準確判斷出一列數中比其中一個數大或小的數有哪些;能算出實物數量之間的“多少”和“和差”。

如下圖所示:先按順序把每一個數字分為“比13大的數”和“比12小的數”??梢悦糠忠粋€數劃去一個數,避免遺漏?!氨?0大比18小的數”先找出比10大的數,再比較一下是否也能滿足比18小的條件,都能滿足的數才是符合條件的數有:15、17、14、11、16。

3、找出數字之間的排列規律。

此類題的細節在于引導孩子先分析相鄰兩個數之間的“加減和差”關系,看它們之間差1、差2、還是差5、差10等。再看和后面的相鄰的數是否也滿足同樣的規律即可。

如下圖所示:

4、認識個位數和十位數表示的意義。

例如:

1、個位數上是5,表示(),十位數上是1,表示(),這個數是()。

2、十位數上是1,個位數上的數比十位數上的數字大5,這個數是()。

這類題關鍵在于讓孩子審題時一定要看清哪是個位上的數,哪是十位上的數,不能排錯位置。并深刻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代表的意義。

二、20以內加減法專題

1、這部分多是計算,關鍵在于培養孩子認真看題,算題的能力,很多孩子會看錯“+”“-”符號,特別是加減混合的算式。

2、培養孩子將算式寫清楚認真的習慣,有同學“0”因寫得潦草自己竟然認成“6”等。這也是一個細節問題,把握不好難免吃虧。

3、多步的算式,要把前一步的算式得數先算出來并標在原題上,再進行下一步的計算,這樣可以劃繁為簡,避免出錯。

三、位置、圖形和時間專題細節歸納。

這三類問題其實均源于生活,首先要讓孩子多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分清前、后、左、右、上、下、中間;觀察各個圖形的特點,特別是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有幾個面,各個面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的區別等。認識鐘表分針、時針所代表的時間數,整點和半點、幾點剛過,和快幾點了之間的區別以及簡單的整點的“加減”問題。

既然此三類問題來源于生活,就要結合生活實物來掌握,只有建立了對實物的真切認知,才能在數學題中合理聯想和想象得出正確答案。

例如下圖的題型,只有正確分清左、右、中間位置關系才能準確無誤的解答問題。

四、用數學加減法解決問題專項題

此類一年級分為兩類:

1、看圖列式題

此類題要引導孩子準確理解圖中所畫的數的“加減”關系,從簡到繁建立準確的用加法解決問題還是用減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下圖所示,兩數間的加減關系解決問題題型:

引導孩子觀察得出此問題是“求總數”問題用加法。而下圖知道總數,求總數中的一部分,用減法解決問題。

較難一點題是加減混合看圖列式題,如下圖所示:此類題的教學細節在于引導孩子分步觀察問題,分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先看圖的左半部分,下車要用減法,即原來車上人數的總和減去下去的人數,再看右半部分,上車用加法,即在左面列出的算式“6-2”的基礎上再加3.得出正確答案“6-2+3=7(人)”

還有較簡單的一點的,思路細節和做法一樣:

2、第二類題就是所謂的文字應用題。文字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在于引導孩子整體感知題意的能力,很多孩子題沒讀完就忙于寫算式,造成沒有準確理解題意而做錯。在讀應用題時,雖然考試時要求老師讀題,但因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做題速度不同,難免有些同學思維跟不上老師的讀題速度,因此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讀題理解題意的能力。培養孩子在沒有把握時要反復讀題直到準確無誤的理解題意后再做題的習慣。

提高讀題能力的細節:1、指讀

即用小手指著題上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逐字閱讀。這樣可以極大的解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2、反復讀,完整讀。

當題意沒理解好,有疑問的情況下要反復讀題直到讀懂為止。

3、按照題意動筆畫一畫。

例如“排隊問題”:(1)前面有8人,后面有9人,這隊一共有多少人?

要引導孩子去畫一畫圖來理解題意,這只隊伍的人數包括“小明前面+小明后面+小明自己,如下圖所示:

此類題匯總畫圖練習如下:還有:(2)從前面數小明排第9,從后面數小明排第10,這隊一共有多少人?同樣引導孩子畫一畫會發現小明被數了兩次,因此這隊人數應該是“10+9-1=18(人)”。

此類題匯總畫圖練習如下:

(3)計算出從某個人到某個人中間有多少人的題,同樣也可以通過畫圖來理解題意,準確解答,如下圖所示:

另外,數學應用題中較難一點的題型均可以教會孩子用“畫圖法”來幫助理解題意,進而解決問題。例如下圖所示“鋸木頭”問題,如果不畫圖,孩子很容易做錯,但畫一畫圖或用“紙條”代替木頭實際操作一下,就很容易做對了。

綜上所述,一年級數學問題關鍵在于培養孩子注意細節,善于抓住細節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不斷的強化培養,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快來練習一下吧!

釘釘師生群怎么改人數

釘釘師生群不必去刻意修改人數,因為為了需要,實際上釘釘App本身經過操作,會自動計數的。具體過程是首先打開釘釘,進入師生群,點擊右上角的省略號…,進入后看到老師和學生兩欄,在學生欄后有加號和減號,作為群主和管理員都有權限添加或刪除某些人,點擊加號或減號即可,系統會自動生成人數。

計數單位的產生過程

計數單位的產生應該有兩個階段。首先是自然形成階段。

“很多事情要從原本思考,想法要自然,要符合邏輯?!庇嫈祮挝坏漠a生不是人類的主觀臆造,而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隨著人類活動能力的不斷增強,產生表示更多數量的需求,計數的方式就由“個的計數”進入到“群與個相結合的計數”時候,就產生了自然數的基本單位“1”。

隨著人類活動能力的不斷增強,產生表示更多數量的需求,計數的方式就由“個的計數”進入到“群與個相結合的計數”。人們自然就會對事物的“群體數量”進行約定。在數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針對不同的生活事件和自然景象,這種群體數量的約定也逐漸多種多樣的,而在諸多的記數方法中,將10作為一個表示數的單位“十”,成為被人們普遍采用的方法?!笆M制”記數法是在“十”為單位的基礎上,再形成“百”“千”“萬”等單位,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數。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