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5:17:1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主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
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恫辞鼗础芬簿褪窃谶@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
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載于《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其鈞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
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后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泊秦淮》講述了泊船秦淮河的所見所聞,描寫了秦淮夜景,諷刺了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泊秦淮》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
《泊秦淮》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借古諷今的絕句。
通過描寫秦淮河兩岸迷離朦朧的景象,和傳來的商女的《玉樹后庭花》的歌聲,諷刺唐朝統治者耽于享樂,朝政腐敗的現象。
整首詩中,作者并沒有直接表達情感,而是借助景物和歌聲以小見大,借景抒情。
詩人夜泊的視角,秦淮河富商貪官的紙醉金迷,天下的戰亂,秦淮河的月夜,歌姬們的生活,百姓的生活,二者可以做對比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本詩在語言運用方面,頗見工夫。
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氣氛,朦朧中透出憂涼。次句點題,并以“近酒家”的豐富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無限感慨,“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治者?!蔼q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一個“猶”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憂慮之情。
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