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6:41: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案執行情況這一欄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對教案的執行情況進行記錄和總結的一個表格。在這個表格中,教師需要寫明教案的具體內容、目標、方法以及執行結果等信息。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這一欄中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反應和表現,以及教學的收獲和不足之處。
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這一欄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
在填寫教案執行情況這一欄時,教師需要充分地體現出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同時也需要準確地記錄下學生的反應和表現,以便于更好地評估教學效果。
最終,教師需要通過這一欄的記錄和分析,為日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參考。
教學設計模式,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一、教學任務
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么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么”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二、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三、教學策略制定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實。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1.教學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3.學法指導。4.教學媒體
特別要指出的是,板書作為傳統的、常規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
四、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么怎么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五、教學設計自我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保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10/15
一教學設計書寫
1.書寫內容及步驟
(1)教學設計說明:寫出本教學設計意圖和整體思路(突出新課程特點)
(2)教學分析:包括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學情的分析;
(3)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教學策略(或學法指導):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媒體及板書設計;
(5)教學過程:
(6)教學反思、評價。
2.書寫說明
(1)書寫的形式。書寫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將文本和表格二者結合,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較充分地表達思想和具體的內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觀地反映教學結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而表格形式能夠比較簡潔、綜合體現教學環節教,學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們認為,或者以表格書寫,或者將文本和表格書寫形式合二為一,后一種方式是比較理想的呈現,采用文本形式書寫前端分析,教學過程則一般以表格形式書寫,從而組織成為一篇教學設計方案。
(2)教學設計書寫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具體的內容要求靈活展現,所以不拘一格,寫出個性,寫出創意,寫出風采
(3)教學反思評價作為教學設計來說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最后還需要說明的是,教學設計內容和形式應該根據需要而定,如果為了同行間探討、交流而進行設計外,則應選擇較為詳細和較強的理論展現為主要內容和相應的形式,如果是教師本人為了作為上課前對課的理解和策劃,則可以相對淡化理論色彩并簡化分析要素,更多地關注過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的設計??傊?,課學教學設計方案的多元化和創新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三、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別
我們用表格形式將教案與教學設計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是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我們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區別,才能夠真正理解并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將二者混淆
①脈絡要“準”——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②)目標要“明”——是教學設計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
④構思要“巧”——是教學設計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
⑥練習要“精”——是教學設計的“綜結點”。
教學設計是教師上課前完成的,是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對教學內容的預設。
備課及教案編寫情況應該根據設計教學目標而定,要及時更新,應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方面進行循序漸進的備課,確保教學內容準確、實用,并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假如我是一位小學教師,我在對一首古詩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首先讓學生知道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
1,知作者,2,明詩題,3讀詩詞,4,領詩意,5,悟詩情。放手讓學生按照這五大步去深入學習古詩。
學生弄不明白的地方,我適時給予講解。對學生領悟不到位的知識點,我再給予補充闡述一下。這樣,學生對所學的這首古詩掌握得就比較透徹了。
教學目標:
1、了解擁擠可能引發危險,知道盡量遠離人多擁擠的場所。
2、在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慌亂,學會能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
教學過程:
1、播放媒體教學資源或直接出示圖片,了解生活中人多擁擠的地方。教師提問:在這樣人多擁擠的地方會用什么危險。
2、看幼兒用書第16---17頁,引導幼兒了解人多擁擠的地方存在危險。教師提問:在圖畫中都看到了什么?他們這樣做對嗎?有什么危險?我們應該怎么做?
教師小結:人多擁擠的地方盡量不去,如果遇到擁擠的人群,要讓爸爸媽媽抱著或拉緊大人的手;人多的時候不要慌亂,慢慢跟著人群走,千萬不要在人群中擠,要靠著墻壁或或抱緊大的柱子;在人群中走動,遇到臺階或樓梯時,盡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在走動的人群中,一定不要蹲下提鞋或撿東西。
3、組織游戲《小球出瓶》,理解擁擠的危險和遵守秩序的重要。教師出示內裝小球的瓶子,每個小球上都栓有細線搭在瓶口。請幼兒分組玩“拉小球”游戲。先請一組幼兒一起拉線,看誰能把小球拉出來,反復進行幾次。發現小球無法拉出來之后,再請幼兒一個接一個的拉小球,小球會很快被拉出來。
討論:大家一起拉小球時,為什么拉不出來?一個接一個拉時,為什么很快就拉出來了?
教師小結:大家拉小球時,所有的小球都擠在了瓶子口,瓶口太小,把他們都擋住了,,所以一個也拉不出來,而且會把線拽斷。
一個接一個拉時,小球排著隊,有順序,拉出第一個之后,第二個緊跟上,一個接一個,很快會把所有的小球拉出來。我們小朋友也是一樣,大家都想從門口出去很容易受受傷。如果我們有秩序地排好隊,一個跟一個,不著急、不慌亂,很快就能安全地走出去。
4、拓展經驗:讓幼兒知道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避免擁擠。教師提問: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地方是很擁擠的?怎樣才能避免擁擠呢?
教師小結:人人都要遵守秩序,講規則,學會安靜等待,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守秩序,這樣做才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活動延伸: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繼續閱讀幼兒用書中的《擁擠的地方快離開》,講一講遇到類似的這些情情況應該怎么做?
2、在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活動時,提醒幼兒有秩序地撤離,防止因擁擠出現踩踏事故。
1、主題單元的教學設計可以看作是一種中觀教學的設計,主題單元匯集了緊密聯系的有共性的多個教學內容,內容涉及多門學科。
2、主題單元設計把多元智能理論引入教學設計之中,可以實現多樣性活動設計,主題單元教案中會按照課程安排將教學內容劃分成多個專題,每個專題再進一步細化,分別有專題的目標、內容、活動和評價。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