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7:45: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考試目標
1.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運用能力。了解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把握國內外信息技術最新發展動態;掌握信息技術學科基本知識與技能,熟悉信息技術學科的特征與應用領域;掌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靈活運用;理解《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用以開展學科教學和指導學生實訓實踐。
2.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能力。能根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規定的課程目標,針對高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水平及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根據不同課程模塊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3.信息技術教學實施能力。認識學生建構信息技術知識和獲得技能的過程,并能依據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恰當選用相關的教學資源;能夠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將學生引入學習活動;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組織有效教學活動;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優化教學環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獲得信息技術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信息意識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
4.信息技術教學評價能力。掌握教學評價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并能將其恰當地運用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之中;積極倡導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發揮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能夠通過教學反思改進教學。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
(一)學科知識
1.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
(1)了解信息技術發展史及國內外發展動態,掌握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掌握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倫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能力。具體考試科目包括:
1.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2.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測試: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技術理論、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應用能力。
3.教育信息化應用測試: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包括教育信息化應用基礎知識、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等方面的能力。
信息化2.0研修主題有,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有信息技術的基本運用。用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智慧教育下的品質課堂。
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提高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基礎情況調查研究。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實施等。
一、學情分析目的:
學情分析就是通過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如何、興趣是什么、成績怎么樣等的一種分析報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充分關注學生需求,才能使教師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
1.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
學習新內容前原有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準備水平是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例如了解學生已經具備了哪些知識與技能以推導出還沒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識是通過自己自學能學會的?哪些知識是需要通過老師點撥和引導才能學會?怎樣引導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2.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所以學情分析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這對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具有同等的作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學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3.分析學生的“可能”,進行全面預測
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這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對課堂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盡可能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可能”進行全面預測,同時精心做好應對相關“可能”預案分析,以便于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做出合理的處置和有效的引導。
4.分析教學理念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快樂、自主、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還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課改新理念。
5.分析教學方法
樹立以“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同時注重運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能力,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應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注意挖掘問題中的變化規律,逐步加深理解。
6.分析學習方法
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的參與熱情,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于學情分析的基礎,只有認真地做好學情分析,才能輕松地駕馭課堂教學。
增加表達效果,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形象化!
高中新課程標準2017年已經頒布,其中信息技術學科提倡項目式學習,所以信息技術單元教學設計應注意以項目式學習來設計本單元。
讓學生圍繞項目活動展開教學,從項目主題的確定、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到項目實施、總結評價等。
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建構知識,培養核心素養
在課堂里,教師包辦的事情要盡量少一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要盡量多一些,師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
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