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8:06: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1.活動名稱(名稱簡潔明了)
2.活動設計(本次活動的意圖)
3.活動目標(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等入手)
4.活動準備(教師教具和設備道具準備)
5.活動過程(先導入,學習鞏固,操作運用部分)
6.活動延伸(延伸到其他領域)
7.活動反思(對此次活動作出評價)
科學小蝌蚪長大變變變的教學反思是有必要的。因為小蝌蚪的生命過程是一個奇妙而神秘的過程,通過觀察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可以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科學,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可以設計有趣的實驗和游戲,開展小蝌蚪的生命觀察活動,檢測孩子們對小蝌蚪生命過程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通過科學小蝌蚪長大變變變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可以促進他們的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對幼兒園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小蝌蚪找媽媽我們可以給小班小朋友用動畫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小蝌蚪第一次把誰當成了媽媽,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折騰了好幾次終于找到了媽媽,他的媽媽是青蛙,這樣小朋友就很能直觀的看出來,原來是小蝌蚪長大了就會變成青蛙,好神奇啊!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總能看到很多小動物,孩子們對這些動物充滿了興趣。在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后,孩子們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想:為什么不更深入地讓孩子們去了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呢?于是,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小動物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請幼兒仔細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并嘗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引導幼兒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基本過程和它們的外形特征?;顒又亍㈦y點重點: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難點:正確表述觀察結果。
2活動準備
1.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及視頻。
2.《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課件及相關音樂。
3.小蝌蚪立體玩具。活動過程一、播放音樂,組織幼兒進入活動室指導語:你聽到了什么?音樂里唱到了誰?
二、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一)播放《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課件。
(二)說一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指導語:小蝌蚪在長成小青蛙的過程中都有了哪些變化?()哪個變化是先發生的?
(三)出示小蝌蚪成長過程圖片,展示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請幼兒和老師一起給小蝌蚪成長過程圖片排序。
三、鞏固對小蝌蚪成長過程的認識
3(一)請幾名幼兒給圖片排序,將打亂順序的圖片排正確,幼兒集體觀察并驗證。(二)結合科學視頻復習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四、知識擴展(一)青蛙吃什么?(昆蟲、蚯蚓、蜘蛛、蝸?!?(二)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五、結束指導語:小蝌蚪玩累了,他們要回家找媽媽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吧!在音樂聲中帶幼兒出去活動。
通過教學活動使幼兒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并且進行了反復練習。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各抒己見,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觀察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培養幼兒持久觀察的興趣。
學習飼養、照顧小蝌蚪的方法。
科學實驗《游動的小蝌蚪》
實驗目標:
1、有助于增強孩子對水和油的認識,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2、父母與孩子一起動手,讓孩子感受親子合作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實驗準備:
盤子、溫水、記號筆
實驗過程:
00:51
實驗原理:
記號筆的油墨比較特殊,一般由乙丙醇、乙醇和碳黑組成,在光面物體上畫畫,會形成一層很薄的粘膜。粘膜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遇水后就會輕輕地浮上來了。
我個人認為會游泳的小蝌蚪科學實驗教案設計符合孩子的身心認知規律、讓孩子在學習中觀察、在觀察中想象、在想象中思考、進而,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體驗、做中學、學中做,激發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