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6 18:01:5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要想弄清楚幼兒園班級里的環創為什么要經常更換?首先需要了解幼兒園里的環境創設對幼兒有什么作用,下面小孫老師詳細的給大家介紹環境創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在環境創設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兒園的環境應呈現出當地的文化風情,這是我們的在創設環境的一大特色,從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現在墻面上的裝飾,都可以體現出幼兒園所處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A樓二樓的竹文化吊飾就是收集我們高縣常見的竹制品:蒸籠、筲箕、簸箕、蒲扇進行涂色、用中國結裝飾,最后貼上小朋友的作品制作而成的。三樓的江南風情吊飾則用的是幼兒園幾年前跳舞的油紙傘,放在資料室沒派上什么用場,久了就廢掉了,我們把它拿出來做吊飾,錯落著掛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師和小朋友用卡紙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條,又構成了一道鄉土風景線。還有一樓的木飯瓢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這些吊飾,具有獨特的高縣韻味,這些東西都源自于老師、幼兒及他們家庭的收集,結合主題活動“美麗的高縣,我愛你”的開展。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師來自鄉村幼兒園,你們那里擁有獨特的鄉土資源,高粱桿、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比較好收集,發動家長和幼兒帶一些到學校,教師多動動腦筋,利用這些材料來布置環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墻上貼成一棵歡樂樹,小朋友畫上自己最開心的事,剪成樹葉的形狀貼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桿組合成房子,這些布置必然會給你們的幼兒園增添獨特的環境氛圍。
2、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教育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在室內外的墻面畫上各種圖形、謎宮,貼上數學題,幼兒去想一想、做一做,涂上字母、單詞,請學英語的孩子教我們讀一讀。增大幼兒受信息刺激的機會和供幼兒游戲使用,并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煅煉。又如A樓樓梯墻壁,由下而上創設一組系統的安全教育圖,由小朋友自己繪制安全標志。遇到火警撥“119”,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讓幼兒在每天上下樓梯時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墻面上畫上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蝸?!痹谖伵1车穆菪紊戏指裢可硝r艷的顏色并寫上數字,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特別是班內的環境創設,我們要取材于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主題墻飾,并在此基礎上,完備各區角的環境創設。比如,小班孩子剛入園,對幼兒園比較陌生,老師可以設置寶寶樹主題墻飾,把寶寶的全家福貼在墻上,也可以把寶寶的頭像做成“蘋果”,早上來園時讓孩子自己貼到蘋果樹上,這種互動式的墻飾,不但提高了孩子參與的興趣,使墻飾最大程度發揮了教育作用,而且對于促進幼兒觀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讓環境充分發揮了教育作用。
3、環境創設充分利用三維空間
空間布置是通過在空中吊掛各種具有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而且更換方便。如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我們用空間布置去配合節日教育,在中秋節掛上燈籠,國慶節掛上國旗和彩旗、端午節掛上粽子等。燈籠可以是小朋友家里用過的,粽子可以由老師和幼兒用各種廣告紙、包裝紙來折,再配上彩線做的吊穗,既環保又美觀還調動了幼兒參與布置的積極性。吊飾使我們的環境創設拓展到空間中,校園和活動室就變得立體而生動。不管我們來自什么幼兒園,關鍵是要動腦筋想辦法把各種東西都做成吊飾,如:洗潔精瓶種花。墻面布置能美化幼兒園,設計個性化的家園橋、充分發揮家長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個內容。墻面布置還可與主題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兒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墻飾內容以近期相關活動的內容為主,例如:“春天的主題活動”,在墻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動物及人們的活動等。此外我們還設置評比欄鼓勵孩子自己設計標志來表揚好孩子,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的機會。在室內外開設繪畫區、拼圖區、自然風景區,作業展覽區、天氣記錄區等,充分發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據教育需要靈活更換用途或內容。如要求幼兒觀察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用自然物如:樹葉、草、花、小動物模型,標本或圖片布置在墻上,從而通過幼兒觀察、動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戲中的原則。我們在教室外的平臺上開辟了自然角,放了動物和植物,如蘿卜、洋蔥、大蒜、馬鈴薯、小魚、烏龜、泥鰍、蝌蚪、龍蝦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讓幼兒輪流照顧、觀察,孩子們因此掌握了許多動植物的知識,大班的孩子對動植物的生長尤其感興趣,他們會自己動手畫觀察日記,記錄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還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播種,并參與澆水、除草、松土等勞動,在親手種植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在各位老師所在的幼兒園,有著比我們更為得天獨厚的條件,開辟自然角并利用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來裝扮教室,開展種植和飼養的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從小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師們可以指導幼兒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綠豆粘貼成各種圖案形象,采集秋天的落葉加工成標本,或拼剪成各種圖案,用橘子皮來做菊花,把各種蔬菜和水果進行造型,變成有趣的動物,變成可愛的寶寶。這樣,我們的物質環境會變得更有意義。
4、注重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過程的體驗。
大家看到,我們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主題墻,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內的墻面上,每一個主題墻都離不開幼兒的參與。教師在環境創設中沒有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我們幼兒園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教師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樣創設”上,而是將精力放在“我怎樣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參與?幼兒怎樣參與?我能提供怎樣的條件?”上。這種參與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準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例如:在奧運會召開前夕開辟一個分期知識園地“奧運會知多少”,要求幼兒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用不同形式(圖畫、剪報、手工制作等)收集有關的資料,布置園地。如大班孩子創設的《我們愛祖國》、《大自然的語言》的主題,中班孩子創設的《有趣的昆蟲》,小班……等主題,都是老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按照幼兒的想法、看法,再同他們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組合在一個整體中的。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布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鐘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此外,幼兒的繪畫作品充滿了童真童趣,表現了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們把這些兒童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環境,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吹阶约旱淖髌繁徽故境鰜?,孩子們增加了創作的興趣和信心,因為這是對他們的最高尊重與鼓勵。雖然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表現各有差異,但環境建設應努力做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斷向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教室內的作品欄上,在各個樓梯間的墻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們每個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們的教室做客,孩子們會爭先恐后地向他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對自己的每一幅畫,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欄是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動中你們的孩子也能夠畫出漂亮的畫,制作出各種手工作品,因此要創設作品欄,盡量把孩子的這些作品進行造型、組合、整理展示出來。
5、環境創設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幼兒園環境,既是豐富多彩的,又是整體而系統的,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美感,才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在一些幼兒園,經常見“一棵大樹”就占用了墻壁的很大面積,但又沒具備什么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個樓層的班級的走廊布置風格迥異,顯然是教師為了完成任務而已。那樣單一的創設手段,影響幼兒豐富的想象力,減少幼兒動手操作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機會。為此我們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堅持了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合作與分工相呼應,以創建“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基調,努力創設溫馨、舒適、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制定環境創設的總體規劃,再分解到各個小組,各個樓層,各個班級,根據幼兒注意對象廣泛、好奇心強的特點,布置內容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如下操場旁邊的藝術墻,以抽象圖案為主,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重重疊疊的圓圈被孩子們想象成宇宙中的星球,飛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飛舞的泡泡,閃耀光芒的太陽;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們想象成花間的蝴蝶,天空的風箏。B樓的二樓和三樓同樣使用了彩紗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卻不相同。如在A樓的各層樓梯間都用到了蝴蝶結,但搭配確別出心裁,有掛成片的,有幾串設計成弧形的,也有個體在花籃里做點綴的。不管你所處的是一所幼兒園還是一個幼兒班,在進行環境創設時首先要有一個大致的規劃。一般說來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契合,為教育目標服務,主體環境如走廊、戶外主墻體要考慮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發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板塊,如家教之窗,幼兒的活動風采展示等。而每個活動室內的環境創設可以考慮與活動主題相呼應,并在相應的活動區,如美工區,科技區,勞作區體現。比如開展鳥的主題,環境布置可以緊緊圍繞鳥類進行,如鳥的圖片,模型,玩具等等。這些都是環境創設的范圍。再比如開展主題活動蛋,可以在美工區投放蛋殼畫,雞蛋殼手工制作,科技區可投放醋蛋,語言區可投放有關于蛋的故事等等。我們給環境創設要有一個總體定位,室內外墻面、平臺、吊飾究竟怎樣做,孩子們對于環境有什么想法和需要,這些在你的心里要有個譜、設計好之后再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布置,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變得和諧,才能提升我們幼兒園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想了解更多幼兒教育方面的資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幼教資源共享吧】【幼教資源共享吧】專業分享幼兒園手工、舞蹈、早操、律動、教案、課件、環創、工作計劃、總結、教師隨筆、觀察記錄等幼教資源,同時也分享家庭育兒、教育管理等科普知識。【都是謠言惹的禍】
1870年,天津城爆發傳染病,大量嬰兒死亡。
一天晚上,有只小狗在亂墳崗遛彎,突然聞到一股極為濃烈的血腥味,遂跑過去上爪就刨。
正是這本能的一刨,讓這只本來會淹沒在無數歷史塵埃里的小狗,永遠地載入史冊。
Mygod!好多嬰兒尸體!
第二天,天津市民發現了這一血腥的場面:“胸腹皆爛,腹腸外露?!?/p>
種種議論間,本就存在的謠言很快開始傳播:法國天主教雇人“迷拐小孩”用來“采生折割”。
(所謂“采生折割”,不是指一般地剝奪人的生命,而是以某種巫術、妖術的方式,摘取活人的眼、耳、臟、腑等人體器官或肢體,作為供奉神靈的祭品;也有摘取活人器官做藥餌治病的說法。)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天主教就隨軍進入天津。但工作并不順利,因為華人很少主動將孤兒或棄嬰送到天主教堂。
所以,天主教常以金錢鼓勵人們輸送嬰兒,也的確有那些天殺的拐賣小孩送到“仁慈堂”(天主教成立的孤兒院),但“采生折割”則出于中國人的想象。
因為他們是侵略者,而且天主教平時經常包庇犯法教眾(這一做法遭到新教大加批評)!民教之間積怨已久!
巧的是,三個人販子被抓了,分別叫:張拴、郭拐、武蘭珍。(這名字,除了人販子,也做不了別的勾當)武蘭珍招供說,還有一個人販子,叫王三。
關鍵是,王三是個教民!
這個時候,真相其實已經不重要!人們已經認定教堂指使教民誘拐小孩!
仁慈堂和望海樓教堂迅速被包圍,民眾與法國領事互相對峙,互扔磚頭?。ǜ叨藨鹦g)
由于最高負責人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鎮壓力度不夠,法國領事豐大業跑到衙門口,打光槍里所有的子彈,打爛衙門所有的東西,然后揚長而去。
此時的衙門口也已經聚集了眾多百姓,人們聽到槍聲,十分憤怒。
恰巧天津知事趕來維持秩序,豐大業二話不說,抬槍就打,打傷知事隨從。
這就像,在熊熊燃燒的大火里,澆上一桶汽油:作死的節奏!
群眾的怒火徹底被點燃!
新仇舊怨下,去TM的法律,去TM的秩序。領事、神父、修女被殺;仁慈堂、教堂等被燒毀、摧毀。
百姓無法分辨哪個教堂是哪國的,以為都是法國的,所以連帶著把英美教堂也給毀了。
通俗點說是:事情大條了。文雅點說是:中外震驚。
法國聯合七個國家公使照會清政府,要求迅速懲治兇犯,他們把軍艦開到了大沽口海面。有人甚至提出,把中國官吏全部斬首,推翻現政府,變成殖民地。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臨危受命,趕赴天津“滅火”。
他就是“蟒蛇轉世”(民間傳說)、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
曾國藩接到任命時肯定在罵:死老太婆,好事不想著我。
為嘛?涉及外國宗教的案件,那是相當棘手啊。曾國藩臨行前寫下遺書:“外國性情兇悍,津民習氣浮囂,俱難和葉,將來構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余此行反復籌思,殊無良策?!?/p>
大案必下重手!曾國藩一到天津,便雷厲風行地撤換了天津道、天津知府和天津知縣。
經過一番審查,他得出結論:“挖眼剖心確非事實,迷拐人口、實難保其必無?!睋Q句話說,兩個謠言,一真一假。
以往總認為,曾國藩為避免引發戰爭,一味諂媚洋人,屠殺百姓,是地地道道的賣國賊。
歷史往往沒有人們想得那么簡單。
面對洋人“懲辦數千兇手”的無理要求,曾國藩只有四個字:“斷難允辦”。
依他本意,懲辦七八名兇犯即可。然而,清政府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恐無以服洋人之心”,遂有“一命抵一命”的新方案。
面對洋人讓天津官員抵命的無理要求,曾國藩只有四個字:“萬難允準”。甚至不惜撕破臉:“若必令枉殺職官,乃能曲全鄰好,此復何以為國權衡利害?固與其失和,不能曲法也?!?/p>
然并卵!曾國藩只是執行者,而非決策者。最終的處理方案是:
“一命抵一命”;賠款50萬兩;崇厚赴法道歉。
舉國嘩然,謾罵聲鋪天蓋地。國人普遍認為:曲在洋人。
教堂雇人迷拐小孩、豐大業開槍傷人,基本屬實。但是迷拐小孩一事仍有種種疑點,且幕后主使絕非所有洋人。所以,即使以群體暴力擊斃豐大業符合正義,然將無辜洋人一并擊斃則顯然失當。
在中西矛盾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沒有人會去進行理性分析,尤其是士大夫,他們本身就是民教沖突升級的幕后推手(后來的義和團最為典型)。
曾國藩成了切切實實的替罪羊(清廷一干人等陰森森地笑)。
只有奸臣,沒有昏君,是永遠正確的官場邏輯。
一年后,這個挽救大清朝于水火之中的“中興第一名臣”,郁郁而終。
期間,最常提的一句話是:“內疚神明,外慚清議”。
天津教案落下帷幕,中國大地上的教案卻才剛剛揭開序幕,直到那場席卷直隸地區的“扶清滅洋”運動來臨!
祥說:非善即惡、非黑即白,是中國人評判世間萬物的慣用法則,但人性的復雜又常常令這一法則顯得那么簡單粗暴。古語云:蓋棺定論。然而,蓋了棺,就真的能定論嗎?非也!蓋了棺最多只能說明人死了(假死除外),而定論則永遠也不可能實現!否則,歷史何以不斷被重寫?
【“祥說近代史”問答團隊】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糯米成熟了,我們農村喜歡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個孩子邊吃粽子邊走進活動室,過了一會兒,他興奮的跑過來說:“老師粽葉很好玩呀!”。我隨口問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說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產生了“玩粽葉”這一主題活動,這活動也正好與“吳文化”有關。本活動的內容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平時都喜歡吃粽子,對粽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粽葉進行做做、玩玩,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體驗其樂趣。從而完成活動目標。
目標:
1、通過粽子,讓幼兒了解我們蘇州人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2、在剪、貼、折的過程中,體驗玩粽葉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準備:剪刀、膠水、橡皮筋、米、粽葉
過程:
一、引出活動
老師小的時候,到了夏天大家都會端著椅子到外面去乘涼,而且還會念一些童謠,你們想不想也來聽一聽?(想)
風涼嘟嘟,螺絲嗦嗦,鹽鴨蛋剝剝,粽子吃吃,蘿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蘇州人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1、每年的什么節日我們蘇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節,我們蘇州人除了吃粽子這個風俗習慣還有一個風俗習慣,是什么呢?(菖蒲、艾葉、大蒜頭)
三、玩粽葉
四、交流
我在這里談一下我個人認為的教案,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準備好好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可以準備一些龍舟的圖片,還可以準備一些粽子,上課時老師可以一邊出示圖片一邊給小朋友講解一下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然后帶領小朋友念一首端午節的童謠,五月五,端午日,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最后讓每一個小朋友吃一個粽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會是什么?
——幼兒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么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嘗嘗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么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狀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么解開。(繩子)然后剝開什么?(粽葉)——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會吃粽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么活動呢?(遷移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游戲
——QQ粽子店環境創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1.是必要的。2.因為粽子是中國傳統的食品,通過教學可以讓小班幼兒了解中國文化,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口味感受能力。3.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品嘗、制作等多種方式讓幼兒更好地認識粽子,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探究粽子的歷史、制作工藝等知識,從而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和視野。
每年的教師節,教師都沒有放過假,中秋節看不下去,跟教師節放在一天,你不放假都不行。[捂臉][捂臉][捂臉]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