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05:02:3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這個是我在懷孕期開始關注的一個教育理念,也真正地因此而受益匪淺。所以想在此做一個分享。
蒙氏教育是由意大利女性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名字命名的,而這一教育理念就是由她提出并直到今天仍然被世界各國的眾多幼兒教育機構推崇。
蒙氏教育強調的是要以幼兒,而非父母和老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里邊提到的一個名詞是“精神胚胎”,其實就是“帶著思想的孩子”,這也強調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從出生時內在就有一個精神指引,會引導他在相應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相應的品質。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蒙氏幼兒園與傳統幼兒園有著非常大的差別。目前我的兒子就在這樣的幼兒園,我來說說主要的不同之處。
首先,教師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觀察者,而不是一個照顧者。
例如,孩子在操作蒙氏教具(他們稱之為“工作”)時,教師需要做的是在旁邊觀察不要打擾到他,只有孩子提出幫助的需求時才能進行協助和幫忙,不然就被認為是打擾孩子的工作,不允許的。并且孩子可以決定他操作教具的時間,因為這樣才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而在傳統幼兒園需要按照每日流程走,玩玩具的時間到了就需要放回玩具,進行下一項活動,孩子經常會玩得正專心的時候被打斷,這樣不利于孩子專注品格的培養。
其次,蒙氏教育提倡“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孩子可以在充分的愛和適度自由的環境下,被平等地對待,同時建立相應的規則意識,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明確地建立起界限,他們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不會反復地與成人進行試探而消耗能量。
例如,兒子的幼兒園有幾點最重要的規則需要遵守:
1.不能打擾別人
2.不能有粗野的動作或語言
3.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
4.誰先拿到的誰先玩,后來者需要等待
5.使用完的教具或玩具等要歸位
而這些規則的建立過程是最讓我受觸動的,不是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地大道理說教。
我曾經見過兒子剛剛去幼兒園是建立規則的過程,當時兒子坐在操場上玩幾輛小火車車廂,那個不是他的,老師和我在交談,發現了之后走過去,蹲下來,問“桐桐,你很喜歡這倆小火車是嗎”,兒子點頭,還繼續玩。老師繼續問,它是你的嗎?兒子抬頭看了看老師沒有回答。
接著老師輕輕地伸出手擋在了火車的前邊,溫柔地提醒他,“桐桐,這個火車不是你的,你不能玩兒它”。兒子的手縮回去了,抬頭又看了老師。老師也把手收回了。
不一會兒,兒子又要去摸那輛車,老師再次重復上邊的動作和語言。我記得大概經歷了三四次,最后兒子不再伸手了。老師說,這個是別人的,我們需要把他放回失物招領處,我們一起去,還是你自己去?
兒子最后和老師一起把小車送回去。就是這樣的過程反復進行幾次之后,就會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玩”的規則了。
前幾天我去接他,他手里拿著一個很小的塑料珠子,告訴我,“媽媽,我發現了這個,我把他送回失物招領處”,于是自己開開心心地放回去了。
現在兒子四歲八個月,他內心的力量已經很強了,并且清晰界限,也能執行我們之間的約定。
比如,昨晚讀英文繪本時,說到野人Stanly和別人不一樣,喜歡種花,畫畫,對別人和動物都很友好,但是其他野人不喜歡他這樣,還阻止他這樣做。
結果兒子突然說“媽媽,這是Stanly自己的事情,她有權利這樣做,別人不能那樣阻止他”。
那一刻,我真的很驚詫于蒙氏教育給與孩子的力量和規則,界限感。
最后,我想說的是,如果有可能,真的建議一定要讓孩子接受純正的蒙氏教育,因為六歲之前的教育可能會決定孩子的一生,而蒙氏教育的理念就是可以在早期幫助孩子奠定一生的優秀品格。
我是成長型寶媽“一枚有墨香的書簽”,感謝關注,見證成長。
我一直想要更細致地展示蒙臺梭利教具的魅力,但用文字來寫會很枯燥。我靈機一動,花了很多時間制作了大量動圖,在動態演示中,你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教具是如何被使用的。蒙氏教具非常多,我選擇了最經典的幾個去呈現。
1、盒子幫助嬰兒練習手部抓握,并一次次找到“消失了的小球”,發現世界運轉的規律之一。
2、小球跟蹤器練習的是嬰兒的手部抓握、手眼協調和眼部追蹤能力。抓起小球放入最上方的小洞,眼睛跟隨著小球一層層地滾動落下,清脆的聲音讓嬰兒聽得入神。
3、拼圖的手柄設計鍛煉幼兒的食指、拇指與中指的配合,這是精細操作中最重要的三指,其發展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握筆能力。拼插中,孩子也認知了大小與形狀。
4、蒙氏教育全面發展五感,包括聽覺。這套教具鍛煉孩子聽力的敏銳度、聲音記憶力,并學習對聲音進行描繪的詞句。12個圓柱體,孩子要在安靜的地方搖晃和傾聽、分辨和記憶聲音,并將同樣聲音的圓柱體配對。
5、衣飾框
這些穿衣教具比生活中的衣物都要大一號,孩子的小手更容易操作。衣飾框有11種穿衣練習,比如系鞋帶、系紐扣、打開與合上拉鎖、還有尼龍搭扣、魔術貼等等練習。這些教具提升孩子的手指精細操作,學習生活自理。
這個游戲可以挑戰的孩子觸覺記憶力,在用雙手探索的同時,還可以學習新的詞匯、學習物品分類。
神秘袋的材料可以準備若干幾何圖行,也可以準備帶有特點的若干小玩具。
一、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三、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后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四、語文教學:蒙臺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五、文化教育:在蒙臺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1、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2、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3、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后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4、蒙臺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蒙氏感官《布盒》。教具構成:盒子中裝有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料:天鵝絨、緞子、絲綢、羊毛、棉布、粗糙亞麻、精細亞麻等,1.觸覺訓練。
2.對布的感覺和布料名稱的認識。
蒙氏教具是由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發明和設計的,是一組特殊的教具和材料,旨在通過發掘兒童自我潛能、探索世界和自我學習來實現教育的目的。它的目的和意義包括:
1.提供具有挑戰的環境。蒙氏教具是為兒童設計的,旨在提供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以刺激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通過體驗學習。蒙氏教具強調讓兒童通過實際體驗來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觸覺、視覺和聽覺能力,并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信心。
3.提供有序的學習材料和環境。蒙氏教具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分類的,以幫助兒童逐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概念,并培養他們的觀察、分類和歸納能力。
4.強調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蒙氏教具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學習,而不是被迫適應統一的教學要求。
綜上所述,蒙氏教具的目的和意義在于通過獨特的教學材料和方法,幫助兒童全面發展,增強自我學習能力和自信心,并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