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20:48:5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蒙氏感官簡單介紹1感官教育的重要性2感官教育的目的:培養幼兒的自我教育,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感官教育的目的認識物性;發展感官知覺;幫助概念形成;建立邏輯思考能力之基礎;培養手眼協調、專心、獨立、有秩序感的直接目的。4感官教育的內容教具操作:插座圓柱體——粗細一、拿出工作毯二、拿出教具,觸摸教具三、對比四、找出最粗的五、點數六、三段式教學游戲一、誰不見了二、畫畫游戲三、遠距離對應插座圓柱體——大小一、拿出工作毯二、拿出教具,觸摸教具三、對比四、找出最粗的五、點數六、三段式教學粗細組:此組圓柱體特點是高度保持不變,直徑遞減的。
大小組:此組圓柱體特點是高度和直徑同時遞減的。
蒙氏插座圓柱體教案圓柱體由低到高排列,除高度不相同小圓柱,大小相同圓柱體由細到粗排列,小圓柱高度相同,粗細由細到粗圓,柱體由細低到粗高排列
活動意圖: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樂意接觸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事物。因此開展了本次活動。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大蒜作為活動的載體,貼近幼兒生活。激發幼兒對科學種植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參與生活實踐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適應年齡:3-4歲
活動目標:
1.認識大蒜的形狀、構造。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活動準備:
大蒜若干,廢舊杯子、小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大蒜
出示大蒜,認識大蒜的外形。
你認識它嗎?
大蒜是扁扁的球形的,中間有一個尖尖的小柱子,摸起來還有一個一個的小槽,這樣的大蒜我們叫它大蒜頭。
大蒜頭把“衣服”脫掉,它會變成什么樣?
二、認識蒜瓣
1.分解大蒜頭成為蒜瓣。
大蒜頭有好幾個小寶寶,我們把小寶寶請出來。
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了解分解的方法。(弟兄五六個,圍著圓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2.認識把蒜瓣剝皮。
蒜寶寶也有“衣服”,我們給蒜寶寶脫“衣服”。
邊剝邊用兒歌告訴幼兒剝的方法。
3.觀察蒜瓣。
近距離觀察、觸摸。
三、操作
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小朋友們知道嗎?大蒜寶寶也是有小寶寶的,但是它必須到一個新家里才能生出來,我們來送它到新家好嗎?
1.示范把蒜瓣按到土里種大蒜。
大蒜寶寶的小腳朝下,尖尖的頭朝上,小手按一下,按到土里去。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幼兒試一試把大蒜寶寶送到新家里去吧。
給幼兒提供事先準備好的蒜瓣、裝好土的紙杯,并且指導幼兒親手種植大蒜,最后給大蒜澆一點水。
四、交流
讓幼兒再次觀察大蒜頭、蒜瓣,可以摸一摸、聞一聞,互相觀察自己種的大蒜,提高幼兒的感官經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大蒜寶寶交朋友。
五、擴展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種大蒜。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從認識大蒜頭、認識蒜瓣到用幼兒能力范圍內的“按”的方法種大蒜,始終讓幼兒以高漲的熱情參與活動,進行探究與操作,并且能用簡單但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看法。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喜歡和老師互動,因此,引導幼兒模仿老師用“按”的方法種植自己的大蒜,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認知經驗,同時也增長了幼兒的種植能力,提高了手指的靈活性。給幼兒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調動多感官參與活動,在自己種大蒜的真實體驗中,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也真正地做到了讓幼兒在做中學、在玩中學。
不足之處:
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對于有困難的幼兒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等
入門篇,第一課,描寫
教學目的:讓孩子掌握最基本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觀察事物的主要特征
課時安排:45分鐘左右,根據孩子實際可靈活調整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方式:媽媽先列出特征項目(如形狀、顏色等),再讓孩子舉出詞語,看看他(她)能說出幾個詞來,媽媽也可一旁提示。
(1)視覺形象(眼能看到的):
整體輪廓:高、矮、胖、瘦、厚、薄、大、小
形狀:平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多邊形、圓形、扇形、五角星形等等
立體——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棱椎體、圓柱體、臺體、球體、球冠等等
顏色:黑、赤、橙、黃、綠、青、藍、紫、白、褐、灰、紅
光澤:明亮——黑暗、鮮艷——灰暗、燦爛——陰暗、枯燥——滋潤、干燥——濕潤、粗糙——細膩等等
狀態:老(蒼老)、嫩(嬌嫩、鮮嫩)、新(嶄新、全新、七成新)、舊(陳舊、半新舊)
速度:快(迅速)——慢(緩慢)
(2)觸覺形象(手能摸到的)
質地:軟——硬、韌——脆、堅硬——柔軟、結實——松弛、濃稠——稀薄、粗糙——光滑、粘稠——干爽
溫度:冷——熱、溫暖——寒冷、熱——涼、燙——冰
(3)嗅覺形象(鼻子能聞到的)
氣味:香——臭
(4)味覺形象(嘴能嘗到的)
味道:酸、甜、苦、辣
(5)聽覺形象(耳朵能聽到的)
聲音:嘈雜——悅耳、大聲——小聲、尖叫、哭聲、笑聲、還有其他象聲詞如哈哈、嘎嘎等
二、事物特征的最基本描寫方法
教學方法:拿出一個具體的事物,如動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讓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順序逐個進行描寫訓練,媽媽可以先舉例子
1、用形容詞
前面闡述事物特征的例詞基本說都是形容詞
2、用比喻句
例如:瘦得象根火柴棒;圓圓的象個皮球;紅紅的象火一樣;鮮嫩鮮嫩的,就象剛出芽的樹葉;跑得象箭一樣快;等等
3、作比較
例如: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卻要瘦很多;西瓜圓圓的,有點象皮球,可是它還穿這綠色的花衣服;等等
三、作業布置:
拿出兩種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讓孩子調動五官,按照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的順序全面觀察、摸捏、品嘗,一邊觀察,一邊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然后通過形容詞、比喻句、作比較的方式對剛才記錄的內容進行潤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觀察日記.
第二課人物描寫#外貌描寫
入門篇第二課人物描寫#外貌描寫
教學目的:讓孩子掌握外貌描寫的基本方法,知道有物可寫
教學重點:對人物外貌內容按順序細分
課時:4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首先投藍時,藍球處于下降階段時是不允許觸球的,否則叫干擾球,算球進了。
另一個問題是球在藍圈水平面之上,并且在藍圈為頂的圓柱體上時,也不能觸球,否則算違例。裁一塊長的紙做垃圾桶高度,二上裁一個圓形紙片,把長方形紙片,卷成圓柱形首先把一個邊沾沾上膠水,圍在圓形紙板上
設計意圖:燈籠會發光,又有各種各樣的造型,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很喜歡的一個事物,結合我們小班“燈”的這一課題,我設計了本次的美術活動,意在讓孩子用刮畫這一技能做出燈籠的身體,并嘗試卷出燈籠的身體,最后能夠體驗到手工制作給自己帶來的樂趣?;顒幽繕耍?.能夠運用刮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各種線條圖案,并嘗試將畫紙卷成圓柱體做燈籠身體。2.在制作燈籠的過程中感受制作燈籠帶來的樂趣。活動重難點:重點:能夠運用掛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各種線條圖案。難點:將畫紙卷成圓柱體做燈籠身體。活動準備:1.16K透明刮畫紙,刮畫筆,燭臺,扭扭棒,雙面膠,彩色流蘇,卡紙,即時貼,打孔機2.PPT課件,步驟視頻活動過程:一、出示線條,引起幼兒興趣師:“孩子們,今天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我們來看看它是誰?”(直接用白板出示直線)師:“咦~它是誰呀?”(線)師:“哦~它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呀?”(直直的)師:“這條直線寶寶呀會變身,你們看。”(在白板上畫出彎彎的線)“直線寶寶怎么樣了?”(變成彎彎的了)師:“現在呢?”(在白板上畫出粗粗的彎彎的線)(幼:變粗了)師:“線條寶寶真厲害,現在又變成什么樣了?”(在白板上畫出圈圈線)(幼:一圈一圈的)師:“線條寶寶的本領可真大,可以直直的,也可以彎彎的,可以粗粗的,也可以細細的,周老師想請你們把線條寶寶畫下來,你們愿意嗎?”(愿意)【評析:本次活動的重點就在于在刮畫紙上刮出各種線條,活動一開始就以線條簡潔明了的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并且以會變身的線條寶寶引起幼兒對于本次活動的興趣?!慷?、出示刮畫筆,展示如何刮畫師:“今天我們要用到一個新的工具畫線條寶寶(出示刮畫筆),就是周老師手里的刮畫筆,我們要用到寬寬扁扁的這一頭畫線條寶寶,拿起桌子上的刮畫筆找找寬寬扁扁的是哪一頭吧?!睅煟骸敖裉煳覀冇玫募埡鸵郧坝玫囊膊灰粯优叮銈兛矗ǔ鍪竟萎嫾垼?,這個紙是什么顏色的啊?(幼:黑色的)對哦~這個黑黑的紙叫刮畫紙,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用刮畫筆在刮畫紙上畫出線條寶寶吧!”播放視頻,師:“我們用刮畫筆寬寬扁扁的這一頭在刮畫紙上畫出線條寶寶,刮的時候要用點力氣,刮出的線條寶寶越多就越漂亮哦,老師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線條寶寶真頑皮,跑到這里變直直,跑到那里變彎彎,一會粗,一會細,還會變成圈圈線。不一會呀,線條寶寶就把我們的刮畫紙填滿了。你們學會了嗎?我們再來學一遍,請你們舉起自己的小手和我一起來。”(播放另一個視頻,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畫法)師:“大家都學會了嗎?那趕緊拿起刮畫筆試一試吧!”教師巡回,幫助有困難的幼兒進行刮畫,鼓勵幼兒用不一樣的線條裝飾?!驹u析:在本環節中,我為幼兒介紹了本次活動的工具刮畫筆和刮畫紙,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的工具,應該還是感興趣的,我再以視頻這種直觀的形式告訴幼兒應該怎么進行刮畫,配上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更加加強幼兒對于刮畫這門技能的掌握?!咳⒊鍪緹艋\,展示燈籠做法師:“大家都畫完了,真漂亮,趕緊舉起你們的刮畫紙放在小眼睛前,咦~你們看到了誰的臉了啊?(周老師)哇~你們能看到周老師耶,周老師用這張刮畫紙變了個小魔法,你們看!(出示燈籠)哇!變成了什么啊?(燈籠)你們看這個燈籠還會怎么樣?(會亮,各種顏色)你們想變一變這個魔法嗎?(想)播放視頻,師:“變出小燈籠我們需要先將白白的雙面膠撕開,然后把刮畫紙卷成一個圓圓的桶,讓兩條紫線線找到好朋友,要讓好朋友緊緊貼在一起哦,最后掛上漂亮的燭臺,掛的時候先要把燭臺打開哦!哇,漂亮的燈籠就完成了,你們想試一試嗎?那趕緊動手吧!”教師巡回,幫助有困難的兒童一起對準紫線,卷出燈籠的身體?!驹u析:本環節的技能是小班的孩子比較難掌握到的,用兩條紫線的意圖是減小卷燈籠這一環節給幼兒所帶來的難度?!克摹⒒顒咏Y束師:“你們可真了不起,都完成了自己的小燈籠,小燈籠透出七彩的光芒,多美呀!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做的燈籠吧!”師:燈籠上有哪些線條寶寶呀?(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直接提問:直線寶寶在哪里呀?彎彎的呢?他們是粗粗的還是細細的呀?)【評析:最后這一環節使幼兒能夠體會到手工制作給自己帶來的喜悅感,用自己制作的燈籠裝飾教室進一步升華幼兒對于手工制作的喜愛之情。】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