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設計,中班高處取物品要小心的教案

admin時間:2024-02-09 07:40:4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中班高處取物品要小心的教案

不可以一個人站在高處拿東西,萬一摔下來不僅會摔疼,還有可能打碎東西受傷,拿不到東西可以請爸爸媽媽和其他大人幫忙拿,不能攀爬梯子,柜子等家具,以免失去平衡摔倒,小孩子的平衡能力較差,不能自己站在高處拿東西這樣是非常危險的,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教學設計題怎么做

教學設計是小學教師資格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模塊,除了會出一題40分大分值的教學設計題外,近年來,教學設計在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中也出現了出題的情況,2016年上半年的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就出現了教學設計類的材料分析題,因此未來的考試中有可能會加大針對這一模塊的考核。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即我們常說的科目二,教學設計題有6題,6個題分別類屬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學科,但是不是每題必答,而是六選一,即在六個題中選擇一個作答即可。由于語文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也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針對無教學經驗的學員,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重點講解語文的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題一般出現在最后一題的位置,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給一段材料,內容是課文的片段,后附三個小問。根據以往的出題規律,語文學科的課文材料有高低年級之分,低年級一般為識字類,高年級一般為閱讀類和作文類。

后附的問題有三問:第一問是文本特點類,即對文本的分析,包括文體、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文章結構、內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詩歌,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修辭手法,用詞/語文(準確、優美、形象、生動、質樸、簡潔),通過(總分總/總分/時間順序)的結構/順序(記敘了/描寫了)(某個故事/某地方的優美景色)。第二問包括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針對文章內容、修辭或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教學難點針對中心思想或主旨、實踐應用,如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第三問包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有導入類、整個教學過程類、課堂練習類、作業類和評語類。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憶異逢佳倍插

促深憶異逢

佳倍遙遍插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詩的寫作主題。

(2)如指導三年級小學生練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獨自漂泊異鄉生活孤苦,遇到佳節良辰,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作者思鄉懷親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茱、萸12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10個生字;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詩句與小組合作討論體會詩句抒發的思鄉懷親之情,能夠讀出詩句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提高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激發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與親人的情感。

(3)導入:

采用提問導入法,激趣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學生回答:中秋節、春節、端午節......

教師提問:那大家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

教師:很好,有同學說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一位唐代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所見所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高中語文有答題模板嗎

誠謝邀請。寬泛而言每科都有答題模板。掌握一定答題模板技巧,讓自己語文成績大幅提高,是每個高中生的心愿。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基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它的答題模板不像理科那么明顯,這也是學生學語文感到困難的地方。語文試題,各類閱讀材料分析題按照答題思路都有一定的答題思維模式。常用的是總分總和概括+實例。舉例如下。

一.詩歌鑒賞題

“形象分析題”:總結形象特點-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總結人物形象的意義。也就是總-分-總,分析時可加上手法分析。

“情境分析題”:總結詩歌情境特點(一般用“本詩描寫了~~的意境”來概括)-就整首詩句逐一分析-總結意境的作用或意義。

“煉字”效果題:解詞-放在句中解釋-從手法、意義、音韻等角度分析“煉字”的效果-總結

二.現代文

分析論述題包括探究題,都要看清題干要求,確定答題有效區間,緊扣文本進行答題。

人物傳記類中回答每道題時一定要列序數條理清晰地概括分點闡述,“簡答”題可不舉文中例子;“詳細論述”則是分點概括+實例

小說類:答題時小說的要素,情感中心都要了然于心,然后針對題干要求作答。不管是“人物形象”分析,環境分析,還是情節分析,答題時也可用總分總模式,也要看清題干要求,分析時不離開文本,結合文本分析,記著概括+實例。

不管哪種問題都要掌握一個原則:緊扣文本,抓住中心,條理清晰。巧用模板,踏上學習的臺階,祝你語文學習突飛猛進!

我的模板怎么樣?歡迎留言補充指正。??????

(我是泜河泛舟,真誠與大家一起關注教育,分享經驗共享美好。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