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教案?錢塘湖春行描寫方法方面賞析

admin時間:2024-02-15 07:50:1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錢塘湖春行的寫作手法

《錢塘湖春行》運用了白描的寫作手法。白描手法將詩人精心選擇的場景寫入詩中,活靈活現,借景寓情,體現出詩人游湖時的喜悅之情?!跺X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長慶三年至長慶四年的春天所作。

全詩原文如下: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是幾年級的

《錢塘湖春行》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這是七言律詩,是作者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剌史,早春游湖時創作的,是一首描寫錢塘江早春美景的著名七律。作者通過描寫西湖早春旖旎動人的風光,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愉悅閑適之情和對錢塘湖春景的喜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熱愛。

錢塘湖春行描寫方法方面賞析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皫滋帯倍?,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于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跺X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

錢塘湖春行的手法及情感

一、錢塘湖春行的手法是:

1,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水面初平云腳低是靜景,早鶯爭暖樹和新燕啄春泥是動景)動靜結合讓畫面更生動多姿。

2,擬人的修辭手法。(早鶯爭暖樹的“爭”字,把鳥兒人格化)

3,白描的手法。(水面初平云腳低)

二、錢塘湖春行的情感是: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春天哪幾個階段,為什么

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春天初春階段。原因從以下用詞可見: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

“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

"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淺草":淺淺的青草。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錢塘湖春行是怎樣創作的

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長慶三年(823年)春寫的一首七言律詩。唐代開始,西湖一直是游覽勝地,白居易少年時就神往西湖。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達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剛剛來臨,大地稍露些許春的氣息,早就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西湖邊游賞,終于實現少年時的心愿。漫步西湖湖堤上,面對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為西湖美景感染,興奮而作《錢塘湖春行》這首膾炙人口的西湖名詩。這首詩在描繪了西湖美麗春光和勃勃生機外,還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心悅之情。

《錢塘湖春行》的主題

1、主題: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2、原文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注釋⑴錢塘湖:即杭州西湖。⑵孤山寺:南北朝時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華。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是指不久。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的時候。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澳_”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云。⑷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⑸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⑹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⑺淺草:淺淺的青草。才能:剛夠上。沒(mò):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⑼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水初漲,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上棲息,誰家新飛來的燕子銜著泥正在筑巢。繁多的雜野花漸漸地要使游人迷亂了雙眼,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迷人的白沙堤。

4、簡析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