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21 19:07: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前段時間寫的一篇文章,正是這些鄉村教師的堅守讓我們相信教育對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鄉村教師是情懷事業,是對教育的情懷苦撐這他們。覺得值得的就留下了,覺得不值就離開了,無關對錯。
1農村特崗教師張瓊瓊來到湖南懷化的涼亭坳小學,曾當過籃球教練的他,決定教孩子們打籃球。他貼錢給孩子們購買裝備,一年后,涼亭坳小學女子籃球隊76比0一鳴驚人,不久,孩子們取得了全國第八的成績,驚動了整個湖南。
2張家界市桑植縣汨湖鄉姚峰界小學王化安老師,子承父業,堅守清貧,在12年沒有一分錢工資、兩任妻子先后離去的情況下,扎根鄉村教學崗位,以其催人淚下的感人事跡情動天下。王老師搭著木梯升國旗、國旗綁在樹枝上的感人事跡被國內外網友熱頌不已,并被譽為“最牛的高山小學國旗旗桿”。
3歐陽恩成,隆回縣七江鄉小學退休教師。他在大山深處創建了全國農村山區第一個少兒活動中心、少兒圖書館,成為中國少年跨世紀雛鷹行動全國第一個達標基地,創造了多項全國教育之最和湖南第一。從90年代開始,為了發展鄉村教育,他發出4000多封求援信,奔波了10多萬公里路程,跑遍了1000多個單位,磨破了兩雙特制皮草鞋、30雙解放鞋、20雙粗布鞋和3雙深水鞋。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4陳銀玉。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國營汨湖農墾場子弟小學多年來唯一的教師。剛開始做老師時,她專程來到桑植縣汨湖鄉小漢峪村,找到聞名湘西的鐵匠師傅鐘善基,懇求其用上等好鐵打了一把經久耐用的砍柴刀,專門用于為自己所教的學生削鉛筆。30年來,這把“史上最牛削筆刀”磨了又磨,削了又削,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日日夜夜,讓200多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見識了山外精彩的世界。從1999年至今,她的收入一直只有少得可憐的400元。因為沒有正式編制。
5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橋江鎮新田鄉學校特崗教師陳虹。她借助互聯網,利用一個名字叫“有肉”的手機軟件,為貧困學生申請衣物和學習用品,她用愛心、真心、耐心、細心、誠心對待每位學生,在獲得幫助時更多地關注心靈、照亮人性,不是讓學生只知道獲得,而是讓學生也懂得感恩,許多學生在她的感召下用家里的特產紅薯、糍粑、生姜、板栗回饋愛心人士,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被學生稱為“最可愛的人”。她的事跡被湖南教育電視臺報道。
6.邵陽武岡市鄧元泰中學有一位老師很特別,多年來,堅持用毛筆書寫教案,成為當地唯一用毛筆寫教案的老師,學校同事被他的毅力和勇氣所折服。他就是該校年近六旬的中學歷史一級教師姜方柏。
7.陳招兵,湖南桂東縣漚江鎮青竹小學唯一的老師。他堅守38年,一人撐起一座學校。累計任教1500多名學生。桂東被譽為湖南的西藏,高海拔,十分偏僻。陳招兵歷經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沖擊不動搖,村民都外出打工賺錢,他卻一直堅守,因為他走了學生就沒人教了。2016年7月榮獲希望工程燭光獎。
8“我有個學生,畢業之后,心懷理想決定回到農村當老師。可是他是整個村里掙錢最少的人。”湖南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原校長對記者說,為貼補生活,這個鄉村教師只好白天教村民的孩子上課,晚上卻到學生家里給人家搬磚、蓋房子、干活掙外快貼補生活,被人家稱為“半邊戶”?!斑@樣的生存狀況,白天教娃,晚上給家長打工搬磚頭,哪還有為人師者的職業尊嚴?”這位校長說。這位校長所說的學生叫趙磊,而趙磊工作的地方,是湖南張家界市慈利縣甘堰土家族鄉,這里有132個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
9.27年背學生過河1989年,19歲的李謀宣分配到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春頭源村校任教。在學校,他既是“全科老師”,還兼任校工、廚師。村校前一條小河是大多數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河上沒有橋,只有一排石礅。李謀宣怕孩子們發生意外,每天一大早準時到對岸,守護孩子們過河,年紀小的,他抱著過河。放學時,他又把孩子們一一送過河,從未間斷。
10.張秋香,全校唯一的學生——因為家境清貧,家住湖南瀏陽鑫和村萬家組的張善忠只能將小女兒送至離家最近的大山教學點,只為節省一點去山外讀書的開支。而這一條從家到學校的路,有近10里路之遠,不會騎車的秋香媽媽每天接她放學也需要步行近1小時。“即使是只有1個學生,學校也要正常開學!”為了這唯一的一位學生,開學之初,政府部門與教育部門做了這個決定。
準確地說,拿到教師資格證,就相當于高三學生拿到了準考證,有了參加考編的資格。有的高三學生經過三天考試,一下子考上自己滿意的學校。而有的學生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與自己想考的學校失之交臂。
考編也同樣如此。有的拿到教師資格證,然后參加招聘考試,第一次就考上編制。而有的卻考了三五次,依然沒有成功。尤其是有些女生,考得已經結婚生子,仍然還在考。
近幾年我們學校來了很多新教師,有的是考上編制的,有的是先代課準備考編制的。通過與她們交流,發現考編制也是有技巧性的。
首先是把握好校招的機會。有些市因為缺老師,畢業季時會到一些師范院校招老師。如果想考編的同學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因為校招相當于面試,如果來招老師的領導看上了你,到筆試時,你只需要達到本市入面的最低分數。
我們學校有一位新老師就是校招進來的,我一同事的女兒也是校招去別的市的。這種形式相對于先筆試后面試,似乎要容易一些。
第二種要研究上一年你想考的地方的報考人數以及入面分數。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慣性思維,上一年報考人數少的地方,可能下一年報考人數會多。
因為人們都覺得那個地方本年度應該是熱門地方。如果報考人數多,收的分數就會高。十個人里面只要有七個人這樣想,那你就應該報考那個地方。說不清那地方本年度就沒啥人報考,你去報名了,考試分數不是很高也可能上的。
第三女生最好在考編制成功的時候結婚。如果考編沒有成功就結婚,你就不能靜下心來看書學習。我們學校有個老師已經代課五年了,也考了五年。但是每次都是剛好入面,所以五年都失敗了。
按理說她畢業學校并不差勁。很多比她學歷低的大專生,通過自考拿到本科文憑,然后一兩年考編成功。她則早早的結婚,最后還生孩子。試問有家庭孩子拖累,怎么還能靜下心來看書學習?
結語:拿到教師資格證,要全力以赴去考。把握住每次機會,不要想著今年不行還有明年。因為多考幾次,你會備受打擊,自己都沒有信心了。
還有不要有一口吃個胖子的想法。可以先考特崗,因為特崗相對于有編制來說,要容易那么一點點。特崗進來,認認真真工作,三年后轉成正式編制。
語文教學從表面看,似乎很容易,凡是能識漢字、能說漢語、能讀幾本書的人好像都懂語文、都能教語文,可實際上,當你真正邁進這個大門,真正開始你的語文教學之旅的時候,你會發現,語文教學不簡單,語文教學不好教。
那么,語文教學不簡單、不好教,究竟難在哪里呢?筆者以為,語文教學有五難:
1.寫一筆好字難。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隨便寫出幾個漢字,確實沒有任何難度。語文教師也是如此。但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你的能耐不是僅僅隨便寫出幾個漢字來,你的能耐必須是不僅寫得出,而且寫得好,寫得有書法味,寫得有文化味;否則,歪扭七八、龍飛鳳舞,如何面對學生?如何教學生?
2.認識漢字也難。簡化字、正楷書寫的字,自然不必說,不當語文教師的認識,語文教師也認識。但繁體字、部分行書字、隸書字、草書字等語文教師都能認識嗎?你可能有許多理由說,這不是語文教師必須要做的事,可我要問你:在學生眼中、在家長眼中、在社會人士的眼中,你不是一個語文教師嗎?你連這些字都認不得,你這個語文教師是個什么語文教師!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學會認識這類字,就不是語文教師的分外之事了,而是分內的事。
3.讀書難。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讀上幾本書不是什么難事,讀上幾本自己專業領域內的書也不是什么難事。那么,對語文教師來說,讀書之難難在何處呢?難在一輩子堅持讀書,難在比自己的學生讀的書不止多幾十本、幾百本,而是幾千本、幾萬本,難在把這幾千本、幾萬本書讀懂、讀透。
4.寫作難。寫寫計劃總結,寫寫發言稿之類的東西,對于大多數語文教師來說,確實不是什么事。那么,對于大多數語文教師來說,寫作難難在哪里呢?難在能夠寫出一篇像樣的、高于學生的“下水文”,難在能夠寫出一篇規范的、優秀的學術文章,難在還能弄弄文學創作!有些人可能對此不以為然,但筆者要說的是:你寫不出這些東西,你怎么教作文?
5.育人難。語文教學天生就負擔著育人的責任,可是,育人得先育己,你自己不入流、沒品位,能育出有品味、有境界的學生嗎?而且,在這個方面,即使你自己活得很有境界了,但你不一定能育好學生!所以,育人需要我們傾盡心力,育人需要我們時時育己,只有我們把自己育好了,只有我們把全部心血傾注在教育對象身上了,我們才會育出合格的學生、才會育出優秀的學生;否則,以己之昏昏,想育出出類拔萃的學生,恐怕只能是癡人說夢了。
以上回答不知滿意否?歡迎交流。
在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思想認識層面上已經被廣泛接受,但是,先進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國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照搬蘇聯的教育,已經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慣性。
有研究者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領域抵制、拋棄了‘回到50年代’的選擇,逐步以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而教育卻不假思索地重新回到50年代的計劃體制、蘇聯模式上去……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發生了巨大變革,而教育領域沒有根本改變。
的確如此,在新課程啟動前,盡管基礎教育多次改革,但始終都沒有跳出集中、統一的舊框架。
蘇聯教育是斯大林模式社會主義的一部分,從上到下有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
新課程在理論和指導思想上擺脫了舊的模式,但在實踐中,幾十年形成的慣性依然存在并影響到年青一代教師。
目前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教案就是這種慣性的表現之一。
教案使教師成為課程的執行者新課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發動起來的。
新課程的很多教育思想,尤其是課程與教學理論來自西方發達國家。
當我們大多數人對這些思想和理論還十分陌生時,教育部已經把它變成了綱領和文件。
經過幾年的層層培訓,我們理解了改革的大方向,頭腦里有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例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但是,有了先進的理念不等于就解決了實際操作問題。
舊體制、舊觀念下普遍實行多年的教學內容方式,不是教育部一個文件就能改變的,也不是幾次培訓就能夠扭轉過來的。
各學科的具體問題只能由學科教學研究自己解決。
眾所周知,新課程用課程標準取代教學大綱不僅是名稱的變化,實質是課程管理與教學思想的改變。
教學大綱是剛性的,課程標準不是剛性的,是彈性的。
課程標準的核心是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以及教科書的編寫只做出指導和建議。
課程標準給教學與評價留下了選擇的余地和靈活運用的空間。
因此,在新課程中,我們強調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倡導“用教材教”,而不能“教教材”。
新課程為什么反對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呢?因為,“教教材”是舊課程的習慣。
在蘇聯模式的教育體制中,教學大綱具有法規性,統一教材是教學大綱唯一的解讀文本,教師必須按照教材去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方針的貫徹,才能保證教學大綱的執行。
學校教育管理者督促教師教學的方法之一是檢查教案。
教案是執行和落實教學大綱、也是規范“教教材”的具體方法。
傳統的教案源于凱洛夫的教育學。
“教學設計”從名稱上準確地表達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
教學設計就像建筑設計一樣,要有藝術性,也需要專業知識。
一份杰出的建筑設計不僅要滿足應用的需要,還要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要與周邊環境協調,還要有時代性、個性,等等。
但是,即使出自名家的建筑設計也不會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北京奧體中心的“鳥巢”、人民大會堂背后的“殼形”國家大劇院,很多專家都持批評意見。
課堂教學設計在形成中也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課程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課程標準設計的課程內容、教材提供的文本知識,還要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和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但是,即便是在這些因素基礎上搞出來的教學設計,也很難適應所有的學生群體。
歷史學科是人文學科,歷史課程的教學設計更不應該是千篇一律,應該追求創造性,追求教學的個性而不苛求完美。
教學設計與建筑設計不同的是,建筑設計一旦成為作品很難更改(更改要造成很大的浪費),而教學設計正需要通過評價不斷修改、完善。
揚州大學的朱煌先生較早地注意到教案這種模式的缺陷,他歸納了歷史課的教案與新課程改革理念在四個方面的不一致:“第一,過去強調精心設計教案,教學文本就像是一幅已完工的圖畫,留給學生的只能是欣賞,而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文本事先無法完全預設,而是在動態中生成的。
第二,過去視線主要集中在教師身上,考慮得較多的是教師如何施展其授業技巧,而新課程理念認為,備課與教案的關注點主要瞄準學生的活動。
第三,過去認為寫出教案后,上課就是貫徹教案,而新課程理念認為,上課時應該根據課堂情境不斷進行調整,教學文本的完成不是在課前,而是在課后。
第四,過去認為備課的成果就是物化的、書面的東西(教案),而新課程理念認為,既可以是書面的文本,也可以是頭腦中的思路等。
”他在書中還引用了鐘啟泉的看法:過于詳盡的教案在教學中有可能起副作用。
有些研究者似乎也不反對教案這種形式。
皮連生主編的《教學設計》一書中說:“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產物,是教學設計指導教學過程的具體體現。
’但是該書又說:“教學設計過程的具體產物是經過驗證的教學系統實施方案,包括教學目標和為實現一定教學目標所需的整套(印刷的或視聽的)教材、學習指導、測驗試題和教師用書,以及對所有教與學的活動和教學過程中所需的輔助工作做出具體說明的教學實施計劃。
這樣理想化的教學系統設計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很難實現,教材要通過教育部的立項審批,這個門檻就很難通過。
假如一門課程能夠形成一個教學系統設計,對教案的肯定尚能接受;問題正在于目前流行的教案是在沒有教學系統設計下產生的,而且傳統教案的編寫程序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根本不搭界。
提倡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最接近現實。
用“教學設計”取代教案,這不僅僅是“正名”,而是從下而上地改變教學內容方式,促使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真正結合起來,成為課程的開發者。
我們經常討論有效教學問題,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產生有效的教學。
教學設計以幫助學習過程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先導。
“教師由傳統教學觀念向現代教學觀念轉變的關鍵,便是對于教學設計的重新認識和現代教學設計技術的掌握”。
這是一語破的。
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別教學設計的內容同樣有教學目標、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方法,等等,那么,教學設計與教案有哪些根本區別呢?魯獻蓉先生的研究方向是數學教學論,她在論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對比了教案與教學設計的不同(見下表)。
該表用“雙基”描繪教學設計用詞不當,但歸納的特點對歷史學科基本適用。
在歷史學科的教案里,教材分析通常是教學分析的重點,以教材分析取代教學分析也并不少見。
教學的重點、難點一般是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師的經驗確定的。
在統一管理的模式下,這樣是可行的,因為教師不能隨意選擇和改變教學內容,不能違背教材的觀點另講一套。
但是新課程不能僅僅根據教材進行教學分析。
課程開發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能拘泥于教材,因為任何一種版本的教材都是教材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他們理解的準確性以及以他們的學識對課程內容標準的擴展,都是可以質疑的。
換言之,教師對教材內容完全可以有選擇地使用。
我們以高中新課程必修1第1個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第1課為例,說明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與教學分析。
同樣是第1課,人民版教材從“王”的出現、“帝”的傳說說起,介紹了早期政權與神權的結合;人教版從“王位世襲”說起,介紹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官員”;岳麓版介紹夏商的政治制度則側重于商朝的內外服制度。
三種教材除了宗法制、分封制的內容相同外,人民版和岳麓版都多少介紹了禮樂制度;人民版的《教師教學用書》還將“禮樂秩序”列為教學的難點。
而課程標準的指導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顯然,各版本的差異說明教材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是不同的。
教材內容對學生準確“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未見得都有幫助,因為以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些知識可能還會起干擾作用。
因此,新課程任何一種版本的教材都不應成為教學的圭桌。
按照教學設計的原理,首先應該明確“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個單元教學的目標,再精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有關教學設計的翻譯著作和研究著作,大都出自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家之手,課程專家為某一課程撰寫的教學設計專著似乎少見。
在中外教學設計的著述中,也極少以歷史課程為例說明問題。
新課程實施以來出版的教學法著作,只有朱煌先生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一書專辟一節討論中學歷史教學設計。
一些案例加點評的歷史教學用書雖然冠名教學設計,實際并沒有完全應用教學設計的原理。
歷史課程的教學設計研究還有很多空白。
首先,對歷史學科知識的分類就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很多人將廣義的知識分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應用到歷史學科,如葉小兵等著《歷史教育學》認為,歷史基礎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依靠學習和記憶就可以獲得;歷史學習能力(包括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屬于程序性知識。
似乎記憶性的歷史知識之外都屬于程序性知識。
對學科知識的維度做比較準確的分類,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
2008年,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了L"W安德森等編著《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簡縮本)》的中譯本。
該書確定了四個一般的知識類別: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反省認知知識網(第四章)。
這樣分類似乎更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
如果認定客觀史實屬于事實性知識,它的基本元素是不變的,如在中學課程里,秦統一的基本史實就是那些內容。
而概念性知識則是后人包括歷史學家的解釋。
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首先要確定學習內容的知識維度。
對于初中一年級13歲的學生,秦統一一課的教學設計以事實性知識為主導是恰當的。
對于爭議很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即使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也應以事實性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因為從革命史觀看,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三次革命高潮之一;而從現代化的意義上講,太平天國就沒那么重要了。
限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課堂教學仍以事實性知識為核心比較適宜。
當然,選擇什么具體事實,初高中應該有很大區別。
以概念性知識主導課堂教學設計也不乏案例,比如“改革開放”一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特區建設、沿海開放布局,等等,初高中基本內容都是這些,天津的教師用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貫穿全課,用事實性知識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基本區別,使學生已有的概念清晰化,這樣的教學設計是比較可行的。
對歷史學科的知識進行分類是很麻煩的事情。
在我兒子上初中那年代臨海的第二中學還是一個學校里沒有美術教師,將體育教師代美術教師。可想而知,那時的教育事業多么不重視美術這一學科。市中小學生舉辦美術展覽,我兒子臨模徐悲鴻的駿馬圖時間延期,無法參展,這位老師同舉辦此展覽負責人又不熟悉,只好我直接交于市美術協會負責人。
~~致于怎樣編寫初中的美術教案,我認為首先編好一部美術教材書。我在孫子讀初中的教材書中,編寫不太理想。依我看,初中是美術的關鍵。小學美術是對美術的認識,初中才是美術的基礎,如果要走美術道路,就必須在初中這一界段打下扎實的基礎。初一為綜合課,在初一的兩學期中上完素描、打下扎實的素描基礎,第二學期以色彩為基礎,教授學生的各種畫種的實習操作,大的畫種分國畫、水彩、水粉、油畫掌握基本技巧,但也另勿略小畫種,比如剪紙、木刻等?!昙壘鸵獙崒嵲谠诘木毐绢I了,第一學期以臨慕為主,臨各畫種的手法。第二學期以創作為主,帶領學生去野外寫生,以風景靜物為主,并把第一學期掌握的方法應用到寫生上去。弟三年收轉為一動態為主。臨人物畫的各種畫法,第二學期創作人物畫的作品?!@是我對美術教材是意設。教材編好了,自然也能作好的教案。教材好比大剛(好象國家的五年計劃),教案好比實施細則?!唵沃v一下;教案不能太枯燥要參插進行。這是我的看法供參考!?。?/p>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