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1 16:52:2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三字經和千字文都是我國的經典文學著作,能夠流傳至今也一定是有他的可取之處的,但是讓入園半年也就是三歲左右的孩子學習三字經還是太早了。
我想這樣的幼兒園應該是為了迎合或是討好家長才這樣做的,因為如果根據孩子的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來說,孩子所接觸的漢字應該是直觀性的并且要符合孩子年齡特征。
幼兒園3-6歲的孩子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所開展的教育教學也應該圍繞游戲來進行,主要是為了激發和培養孩子的興趣,這是幼兒發展與學習指南和《綱要》中所提出的。那么讓三歲的孩子去學習三字經明顯就違反了這一點。
因此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樣的教育教學是不對的,是違反孩子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說白了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字都不認識,看得懂三字經、千字文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的還不具備自我服務能力或是連正確的是非觀念還沒形成,他能理解千字文、三字經么?
如果只是讓孩子們簡單了解一下,三字經、千字文都是我國經典文學作品,都是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的,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是讓孩子去理解或是記憶背誦千字文、三字經的話,那么一定是不對的,并且會因此影響孩子以后學習的興趣。作為家長一定要清楚并且及時干預阻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里面每天都會發布關于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授課目標古詩江雪手指操方法學習要求孩子們掌握這項手指操作技能方法,并且能夠獨立完成課堂分析手指操是中班孩子們在課堂上比較喜歡的一場游戲,活動要求,老師,把手指操作,操作方式,手指變換,部署變換形狀變換法則等方面的內容和孩子一步一步的講解清楚,然后才讓孩子動手操作,知道最后完成有問題的孩子及時指正最后達到全部孩子學會這項游戲,課堂反饋對學的比較好的孩子給小紅心獎勵進行表揚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朱子家訓》,《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亦為國學啟蒙寶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
這些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后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堪稱國學經典。
擴展資料
這本書是國學教育專家歷時5年鍛造,是迄今為止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國學影音誦讀版本,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烈推薦的中華瑰寶,完全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
國學經典,是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少年兒童誦讀經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
從小教導兒童誦讀經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礎。讀古之人,與圣賢為伍,是一個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現,可以提示人們不要墮入俗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國學啟蒙
小學教育專業的應該讀書目
一、基礎篇(30本)
(一)教育類:
1、《學記》
2、《論語》
3、《大教學論》(捷克)夸美紐斯,傅任敢譯
4、《教育漫話》(英)約翰?洛克著,傅任敢譯
5、《中國古代教育史》毛禮銳,瞿菊農,邵鶴亭
6、《外國教育史》戴本博
7、《給教師的建議》(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8、《童年的秘密》蒙臺梭利/意大利)
9、《愛彌爾》(法國)盧梭
10、《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
11、《葉圣陶教育文集》葉圣陶
12、《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美)帕默爾
13、《家庭作業的迷思》(美國)艾爾菲·科恩
14、《什么是教育》德國/雅斯貝爾斯著
15、《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洪蘭
16、《論教育》(美國)愛因斯坦
17、《教育常識》李政濤
18、《兒童發展》(美)勞拉?E?貝克
19、《教師一定要思考的四個問題》(英)愛恩·戴維斯愛恩·格萊格瑞尼克·麥克基恩
20、《周國平論教育》周國平
21、《做一個有策略的教師》孫志毅
22、《家庭教育》陳鶴琴
23、《愛的教育》亞米契斯,夏丏尊譯
(二)人文類:
24、《推開哲學的門》傅佩榮
25、《窗邊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徹子
26、《談美》朱光潛
27、《世說新語》劉義慶
28、《紅樓夢》曹雪芹
29、《簡·愛》夏洛蒂·勃朗特
30、《追風箏的人》(美國)卡勒德·胡賽尼
二、拓展篇(70本)
(一)教育類:
1、《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2、《童年的消逝》:(美)波茲曼
3、《兒童心理學》(皮亞杰)
4、《收獲幸福的教育》(美國)瑞克?波斯納
5、《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馮恩洪
6、《兒童的人格教育》(奧)阿德勒
7、《做教師真難真好》錢理群
8、《嚇人的國粹教育》柏楊
9、《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馮恩洪
10、《學生第一》李希貴
11、《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
12、《教學設計原理》加涅著,皮連生主譯
13、《夏山學校》(英國)A?S?尼爾
14、《學校在窗外》黃武雄
15、《在家上學,叛離學校教育》李新玲
16、《種籽學苑教育手記》李雅卿
17、《第56號教室的奇跡》(美國)雷夫?艾斯奎斯
18、《不跪著教書》吳非
19、《做一個書生校長》程紅兵
20、《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薛瑞平
21、《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夏雪梅
22、《光有愛還不夠》【法】克洛德?阿爾莫
23、《從新手到研究型教師——我的專業成長手記》劉波
24、《了解你的學生》(美)威廉?格拉瑟
25、《教書,不簡單》曾紀洲
26、《冬去春又來》鐵皮鼓
27、《教師的境界與教育》陶志瓊
28、《做整個的校長》祝衛國
29、《名校和名校長的誕生》陳華
30、《帕夫雷什中學》(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31、《三問分數》叢立新,黃華
32、《讓教師期待星期一》(美國)戴安?霍吉斯
33、《老師的謊言》(美)洛溫,馬萬利譯
34、《移動的學?!罚ㄖ袊_灣)李崇建
35、《沒有圍墻的學?!罚ㄖ袊_灣)李崇建
36、《中國教育通史》毛禮銳,沈灌群
37、《教育詩》(蘇)馬卡連柯
38、《向孩子學習》孫云曉
39、《孩子們!你好!》(蘇)阿莫納什維利
40、《多元智能》(美)加德納
41、《不做教書匠》管建剛
42、《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布魯克莫爾德等著
43、《教師如何做研究》鄭金洲
44、《如果我當教師》葉圣陶
45、《葉圣陶教育名篇》葉圣陶
46、《中外教育名著選讀》劉新科等
47、《課堂教學社會學》吳康寧主編
48、《鄉土的逃離與回歸: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劉鐵芳
49、《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
(二)人文類:
50、《孟子》
51、《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52、《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梁漱溟
53、《國學的天空》傅佩榮
54、《顧隨詩詞講記》顧隨
55、《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李家同
56、《本能的繆斯》(挪威)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
57、《陶行知傳》周毅,向明
58、《布魯克林有棵樹》(美)史密斯
59、《偉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彭歌、陳敬
60、《理想國》柏拉圖
61、《中國的智慧》韋政通(臺灣)
62、《我的閱讀觀》朱永新
63、《過去的教師》商友敬
64、《蔣勛說紅樓夢》蔣勛
65、《三千年的理智與情感》鮑鵬山
66、《飛吧,喬舒亞》(英國)克里斯托弗·福斯特
67、《朗讀手冊》(美)吉姆?崔利斯
68、《蘇東坡傳》林語堂
69、《教師閱讀地圖》魏智淵
70、《科學的歷程》吳國盛
一.大學是以教學為主,老師只需完成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即可,聽不懂最多再稍微點一下,而不像高中那樣以人為本,老師帶著學生走,聽不懂就給你說到懂為止,可能還會加一節習題課。
二.大學上課聽不懂是很正常的事,需要自己課外去學習鞏固。不過放心,大學的老師也不是這么不負責任,自己不懂的可以課后去問,一般老師還是會很細心地回答的。
三.大學老師一般都會用話筒,不過有些老師聲音還是小呀,坐在后面還是可能聽不到。如果自己想學的話可以坐到前排。
四.上課,一般上課不是全天都有的,有時就一兩節課,上完就可以走了,剩下的時間該干嘛就干嘛去.上一般的課是按班上的,大課(比如說思想政治之類)就很多系一起上.到大二某些科目可以選老師,那些科目一般就按系上的了,選老師這方面一定要問問師兄師姐,有些老師很難過的,而且還有選修課(插花啊~日語,俄語..計算機之類的),選修課就是有很多系的在一起上咯..不過可以上網查自己的課表,找到教室就可以了,也不管什么認不認識的啦~老師是不怎么管學生的,只要別太過分..主要是靠自覺性了
五.學習,除上課以外就是閑著的,建議多跑跑圖書館和自修室,自修室開到11點半呢,不過學習氣氛沒圖書館好,可惜圖書館位子少人多啊~搶的厲害的挖~這兩處都有空調的,環境還是不錯的!學習方面真的上課都聽的少之極少,因為沒人管你,后來慢慢就不想聽的,所以考前學校會給好長一段時間給你復習,一門和一門之間相差3至5天,考個試要拖個半個月...掛課(在大學里蠻正常的)很不好,雖然說可以補考,可是真的很麻煩,別想著作弊,后果很嚴重的,學位證要沒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