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5 17:32:0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首先,從課題入手。題目是文章的題眼,針對課題進行質疑,例如《孔子學琴》一課,看到課題,你會質疑,孔子是怎么學琴的,文中描寫孔子彈琴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就是文章的重點。
然后,品味重點段落和語句。抓住這些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讓學生邊讀邊畫,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結合關鍵詞語,理解詞語的本義和在本文中的意思,還可以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體會句子的含義。
接著,創設教學情境。借助課件利用圖片、視頻、聲音等,將學生帶入意境中,享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感受文章內涵和作者意圖。
還需提醒的,拿到教材時,結合課前導讀,課后練習,梳理文章脈絡。葉圣陶先生說:“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思路脈絡講的清楚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老師”。看到一篇文章,要問自己:作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文章哪些段落和語句可以告訴我們。讀通教材,讀懂教材,把握作者行文思路,領會作者寫作意圖,自然而然就抓住了文章重點。
祝愿參加面試的考生都能取得優異成績!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根據四邊形面積推理出來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