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6 19:36:3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帶給生活的快樂,體驗成長的喜悅,增進對音樂的喜愛。
2、學做音樂游戲活動,進一步提高參與積極性。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游戲、配樂朗誦等活動中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帶給生活的快樂,體驗成長的喜悅,增進對音樂的喜愛。
教學過程
一、音樂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現在我們一起用它來做“傳、傳、傳”的游戲,音樂停的時候傳到誰手里就請誰來打開它。(播放《長吧,小孩》音樂,按音樂的節拍傳)
2、師:原來口袋里裝的是一個可愛的小腳印。你們知道是誰的腳印嗎?(裝中為班里某學生出生時的腳印)
這是一個小寶寶的腳印,不過這個小寶寶現在已經長得和我們一樣大了。我們請他上來和大家見見面好不好?
二、復習回顧
1、師:我們每一位同學的生長都寄托著父母親美好的愿望,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又健康。老師從大家交來的課前調查了解到,我們許多同學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就已經開始接受胎教了,有哪位同學知道媽媽是怎樣對你進行胎教的?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播放《搖籃曲》,學生想象、模仿在媽媽肚子里聽音樂)
師:不僅媽媽愛我們,爸爸也很愛我們。有位父親在得知了女兒出生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動地寫了一首歌,用音樂的方式來慶祝孩子的出生。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親親我的寶貝》(播放)
三、欣賞《我怎樣長大》
1、師:我們來用歌聲表達對成長的渴望。(復習《長吧,小孩》)
2、現在,請大家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才能長大呢?
3、老師為大家朗誦一首小詩,名字叫《我怎樣長大》
4、學生朗誦《我怎樣長大》
5、這首小詩配上了音樂,成為了一首很美的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歌曲《我怎樣長大》)
四、小結:愿每位同學都能在音樂的陪伴下快樂地成長!
謝謝邀請!
我有18年教齡,也在學校教導處、局教研、師訓部門工作過。角色的便利條件,讓我有機會認識并聽了許多優秀小學語文教師的課,了解過他們帶學生、帶班的一些優秀經驗?,F在,自己的孩子又正好小學二年級。作為家長,出于職業本能,也比較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個問題,關鍵點有兩個:一是在教學中,而不是課下、課外。二是僅限于小學語文學科。我把個人的一點經驗、心得,拿出來僅供您參考吧:
讀是小學語文的基本功,老師不是檢查者,而是示范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每一個老師都明白的教學目標之一。必須在教學設計中,給“讀”留有充足的時間、充分的練習。課內對字、詞、句段的朗讀;詩文等體裁的通篇誦讀;重點片段的有感情朗誦、反復默讀;邊讀邊思考邊討論的回讀;形式多樣,具體教學中得具體預設。讀得多,語感自然就好;讀得好,理解得就透徹;讀得厚(指的是量),語文學科的素養就有所提升。閱讀和習作這兩大難點,也不愁了。
這里,我必須強調一點。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讀,尤其是誦讀,背誦。晨讀、自習、課堂上經常有檢查,有反饋。如果僅僅查學生,這最多算是認真的老師。小學語文老師真正該做的是學生誦讀的示范者。讓學生讀好的,背會的,自己都先做到了。跟學生一起讀,引領著學生,帶動著學生一起讀,這才是好老師。尤其是小學階段,誦讀是學習習慣中重要的一環。就像好多名師,課上先什么也不講,就用充滿魅力的朗讀,讓學生不知不覺走進了課文,愛上了語文這門學科。
課堂上,老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適當拓寬一下讀的外延。根據學情、教材有意識地引導一些課外閱讀。課上點撥地好,學生有了興趣,課下自己就會主動找書讀。
練一筆好字,并堅持訓練下去,會讓學生受益終生。我個人就比較重視學生和自家孩子的書寫。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低年級剛學寫字的時候,筆畫、間架結構的示范,老師示范的好,全班學生的字普遍都好。所以,教學中,這個環節不容忽視。尤其讓孩子學會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占格。課堂點評中可以拿學生的定和書上的例字作對比。時間一長,學生自己也就學會字的審美了。不管幾年級,只要老師重視寫字,在作業批改、反饋中強調,學生就能寫得一筆規范、美觀的好字。
我讓自己的孩子6歲學書法,不為成為書法家,就因中國人,就該寫好中國字。平時的作業也是比較注重書寫。
學習方法比學習筆記更重要有些語文老師,尤其是中高年級,要求學生做筆記。有的是照著老師的板書抄;有的是根據口述或作業要求自己標注、勾畫。其實,我個人認為筆記可以適當做,但不是課課都要有。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在告訴學生,為什么這兒要做筆記,加以標注、勾畫的目的是什么?教一教,帶一帶,練一練,讓孩子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筆記,學語文。尤其上了中學以后,課文的難度,閱讀量和小學的差距非常大。如果學了六年的學生離開老師,聽完一節課,不會自己歸納、總結、做筆記,那就真正被動接受的機器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經驗,因人而宜。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但只要是對學生好的,都可以試。課上40分鐘的引導、示范最為重要。我們當老師的真得用心對待!
如果您還有關于教育、育兒方面的話題想探討,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亦師亦母非專非家”我們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