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溫庭筠教案?菩薩蠻溫庭筠美學風格的貢獻

admin時間:2024-03-20 16:53:1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溫庭筠額《菩薩蠻》有沒有采取比興寄托手法

答:有比興寄托手法。

關于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中思婦形象,著名的常州詞派代表人物張惠言,他認為溫詞繼承了《楚辭》、《詩經》所廣泛運用的“比興寄托”的高超藝術手法,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著深刻內涵原型的藝術形象。

溫庭筠的《菩薩蠻》原文

1.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2.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唐]溫庭筠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渥右幪?,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溫庭筠美學風格的貢獻

溫庭筠《菩薩蠻》美學風格的貢獻:

全篇內容是寫一個女子早晨自嬌臥未醒,宿妝已殘而懶起梳妝,而妝畢簪花照鏡,而穿上新羅襦之過程。結構亦循此次序作直線型之描敘,極清晰明了。

此詞寫閨怨之情,卻不著一字點破,而是通過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動作、服飾,讓讀者由此去窺視其內心的隱秘。尤其是詞的末二句“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不僅充分體現了溫庭筠詞密麗濃艷的風格,而且以詠物襯人情,更見蘊藉。

在格律上,詞作采用了仄韻和平韻交錯變換的調式來表現曲折細膩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二句,不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個響亮的去聲字:“照”“后”“鏡”“面”“映”,置于換頭之處,吟唱時,就更加顯得跌宕飛動,抑揚頓挫。

菩薩蠻韻腳要求

《菩薩蠻》句句用韻,且上下片各換兩次韻。即第一、二兩句用仄韻,三四兩句換平韻;下片亦然。如李白的“平林漠漠煙如織”

平林漠漠煙如織,(仄韻)

寒山一帶傷心碧。(葉仄)

暝色入高樓,(換平韻)

有人樓上愁。(葉平)

玉階空佇立,(換二仄韻)

宿鳥歸飛急。(葉二仄)

何處是歸程?(換二平)

長亭更短亭。(葉二平)

溫庭筠的“小山重疊金明滅”

小山重疊金明滅,(仄韻)

鬢云欲度香腮雪。(葉仄)

懶起畫娥眉,(換平韻)

弄妝梳洗遲。(葉平)

照花前后鏡,(換二仄韻)

花面交相映。(葉二仄)

新貼繡羅襦,(換二平)

雙雙金鷓鴣。(葉二平)

菩薩蠻其一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唐代〕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意:畫屏上重疊的小山風景,閃露出時明時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飄過一縷青云,烏黑的鬢發掠過她的臉龐。懶懶地無心去描彎彎的眉,遲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妝。

照插花時前鏡對著后鏡,鏡里鏡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嶄新的綾羅短衣,貼繡的鷓鴣似欲飛動;那金線繡成的鷓鴣成雙,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溫庭筠《菩薩蠻》在意象構成上有什么特點

溫庭筠《菩薩蠻》在意象構成上特點:

溫庭筠在對意象的選擇性運用中創造了各種不同的意境,表達主人公的情意和感受真實貼切,詞作所選意象色彩斑斕、濃艷綺靡,構成了以思婦為中心的意象群和自然山水意象群,兩大意象群的組接始終貫穿思婦之情,虛實相生,兼長并美。

菩薩蠻溫庭筠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里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后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