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上學教案(中班語言教案慢騰騰的蝸牛)

admin時間:2024-03-22 19:28: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如何學好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怎么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小學數學大概要學一些什么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分為四大塊,一塊是數與代數,也就是數的認識部分,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正負數的認識等。一塊是圖形與幾何,這里面包括平面圖形(直線,射線,線段,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圓環,扇形等),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圖形與變換(平移,旋轉,對稱,圖形大小縮放等),圖形與位置(數對,確定位置,等)。一塊是統計與可能性,這包括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可能性等。最后一塊是實踐與應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解決問題策略,應用題,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塊。這是從內容上分為四大塊。

從三年級開始,每本書都是按照這個模塊來編排的,同學們可以按照這個模塊來總結,整理,歸納知識點,進行復習。這樣會更加有條理,更容易掌握!

如果從基礎知識來分類,小學數學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基礎概念,公式,定理,法則。一類是基礎運算。一類是基礎應用題。除此以外,就屬于拔高,培優的部分!在小升初考試中的附加題,或者重點學校招生考試和分班考試會考到這些奧數題型。

在了解完小學數學學習內容以后,我們再來談談,怎樣學數學?

第一,打好基礎!

這里的基礎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基礎概念公式,基礎的運算,基礎的應用題等。

當天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基礎概念,公式,法則等文字部分的內容要記熟,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一定要滾瓜爛熟?;A的運算的部分要會計算,基礎應用題部分要會思考,會解答。爭取做到當天學習的內容,當天消化。

例如,比這個知識點,首先要了解比的意義,什么是比,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比有前項,后項,還有比號,比和除法,分數有哪些聯系和區別,這些就屬于基礎概念部分,要記熟。除了這些,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直接用前項除以后項就可以。還有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者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根據比的性質,可以化簡比,怎樣把小數比,分數比化成最簡整數比,這些就屬于比這個知識點里面的基礎計算部分。比里面還有按比例分配等應用題,這些都要會。

第二,養成打數學草稿的習慣。

越到高年級,數學草稿就越重要,到了初中,高中,就更不用說了。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們要足夠重視數學草稿的重要性,然后幫助孩子養成打草稿的好習慣。

第三,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同樣適合學習數學。我們有一些同學,很少有預習的習慣,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作業太多了,光寫作業都寫到很晚,根本沒有時間預習。當然這個預習一定是建立在把當天學習的知識點學會了,會做題,消化了的基礎上,不能說今天學的都沒有搞懂,或者半懂,就去預習明天學的內容,這個不可取。還有一種預習是利用寒假,暑假,在復習完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點以后,可以適當安排時間去預習新學期的重難點知識點。這個要因人而異。

第四,培養數學思想方法,進行適當地拔高。

如果同學們感覺自己基礎比較扎實,平時做基礎的題目很少出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拔高培優。

結束語:小學數學還是要注重打好基礎。從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的出題方向也能看到,小升初,中高考還是注重對基礎的考查,所以同學們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好數學基礎上,在把基礎打扎實,養成預習,打草稿這些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再適當的拔高,就一定能把數學學好。我是大鵬老師,專注孩子教育!做教育,我們是認真的!

中班幼兒用書《學會這樣說》教案

夸獎朋友,就是說出朋友的了不起。夸獎朋友,給自己也會帶來快樂。

2.我們一起來說說朋友的了不起。

3.要是朋友一下子想不出來,我們可以把老師和爸爸、媽媽表揚過自己的話,告訴朋友。

4.知道了朋友的了不起,要拍一下朋友的手,表示夸獎。

5.教師示范:“夸朋友”的游戲。選擇2~3名幼兒,教師給予夸獎,并與之擊掌。請受夸獎的幼兒,夸獎下一名幼兒,并擊掌。

建議

1.同伴的夸獎會使幼兒產生積極的自我評價。這種夸獎不應是牽強的、空泛的,而應是真誠的,基于確切事實的。

2.蝸牛攀爬,蚯蚓鉆土、堆土,小螞蟻排隊以及蜘蚓結網都是這些角色本身的基本特點。引導幼兒夸獎同伴時要避免空泛、牽強,發現和評價朋友確實具有的優點。

3.引導幼兒觀察,描述畫面時,應輔以肢體語言的表現。例如:蝸牛一步一步,不停地攀爬……螞蟻挺起胸脯、神氣地行進。

4.在語言區中,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第冊第頁《快樂是這樣開始》的,并讓幼兒回家與父母共同分享。

中班語言教案慢騰騰的蝸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煉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并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興趣。

1、謎語: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閑閑從不急。(蝸牛)

2、請小朋友說一說蝸牛是什么樣子的?你捉蝸牛時,蝸牛有什么反應?為什么要把頭縮進去?

二、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蝸牛、小烏龜、小蝸牛掉進水里了、小烏龜背著小蝸牛。)

2、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三、發散思維。

1、通過觀察圖片,提問:

小蝸牛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

蝸牛是怎么想的?會怎么做?

(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小蝸牛被遠遠的甩在了后面,小蝸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么?(它們倆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并進行講述。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討論,最后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并為故事取名字。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給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五、教師小結。

通過這件事情,小蝸牛覺得很慚愧,它決心向勤勞的小烏龜、小蜜蜂學習,做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到戶外找小蝸牛一塊兒做游戲。

【活動延伸】

搜集有關小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后帶幼兒尋找小蝸牛,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蝸牛的生活習性。

附故事:懶懶的小蝸牛

一天,烏龜和蝸牛去旅行,烏龜累了就趴在地上睡著了。懶惰的小蝸牛卻悄悄地爬到烏龜的背上。烏龜醒來,找不著蝸牛,以為蝸牛早走遠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趕。蝸牛在烏龜背上舒服地睡著了。走著走著,烏龜看見前面有條河,它想洗個澡,就爬到河里。蝸牛也被帶到河里。蝸牛急忙大叫:“救命啊!”烏龜連忙把它救到岸上,對小蝸牛說:“多危險啊,以后不能那么懶了哦。

幼兒園語言故事不聽話的黃瓜教案

好的,下面是一份幼兒園語言故事教案,目標是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聽從指令和尊重他人。這個故事叫做《不聽話的黃瓜》。

【故事簡介】

小猴子在莊稼地里種了一片蔬菜,其中有一個黃瓜非常調皮搗蛋,總是不聽小猴子的話。小猴子為了讓黃瓜懂得尊重他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

【故事內容】

小猴子在莊稼地里種了一片蔬菜,其中有一個黃瓜非常調皮搗蛋,總是不聽小猴子的話。每當小猴子讓黃瓜往左邊轉,它卻非要往右邊走;每當小猴子叫它往上爬,它卻跑到了下面。

有一天,小猴子決定給黃瓜一個教訓。他把黃瓜放在一個魔法小屋里,告訴它只有聽從他的指令才能出去。黃瓜開始非常生氣,但是過了一會兒它開始思考:如果我不聽小猴子的話,我就永遠不能出去。最終,黃瓜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開始認真聽從小猴子的指令,很快就出去了。

【教學目標】

1.學習如何聽從指令;

2.學習尊重他人;

3.培養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1.通過圖片或者視頻介紹故事背景,讓孩子們對故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朗讀故事并進行互動問答,讓孩子們確定主要情節和主人公;

3.分組讓孩子們表演故事,可以讓其中的某一個孩子扮演黃瓜,通過表演來加深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

4.引導孩子們思考,并討論故事中的價值觀:為什么要聽從指令?為什么要尊重他人?;

5.讓孩子們畫出故事中的場景,并寫下自己的感想。

【課后延伸】

1.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復述故事,讓孩子回想和總結當天所學;

2.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導孩子們注意聽從指令和尊重他人,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義;

3.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種植蔬菜,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成長的喜悅,并對于黃瓜不聽話的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年級果殼大變身教案

您好,教學目標:

1.學習認識果殼和果殼的特點;

2.了解果殼的變化過程;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步驟:

一、熱身(5分鐘)

1.師生互動,自由談論果殼;

2.通過圖片和實物讓學生感受果殼的硬度、顏色、形狀等特點。

二、引入(5分鐘)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果殼的變化過程;

2.引導學生思考:當果殼落到地上后,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三、實驗探究(20分鐘)

1.將幾個果殼放在陽光下,讓學生觀察果殼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自己動手將蘋果核、橙子籽等放在果殼里面,然后放到陽光下觀察變化。

四、總結(10分鐘)

1.讓學生說一說果殼的變化過程;

2.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果殼變化的原因。

五、作業布置(5分鐘)

1.布置作業:在家中尋找各種果殼,觀察它們的變化過程;

2.鼓勵學生將家中的果殼帶到學校來觀察和討論。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學生了解了果殼的特點和變化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對自然環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認識和思考方式。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