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10 10:41:5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感受與欣賞目標1、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教育建議: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目標2、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與作品教育建議: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
(二)表現與創造目標1、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教育建議:創造機會和條
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目標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教育建議: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幼兒園教案作為幼兒園教師備課和授課的必備工具,其優缺點如下:
優點:
1、有計劃性:教案可以提供系統化的教學計劃,明確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
2、統一教學質量: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規范和標準,能夠確保教學內容、過程、效果的一致性,保證教學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3、便于備課: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做好備課工作,包括制定課程計劃、準備教學材料和輔助工具、設計課堂活動等,提高備課效率和質量。
4、實現多元化教學:教案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靈活地設計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缺點:
1、前期投入大:編寫教案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包括準備教學資料、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等,對教師來說是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
2、模板化:部分教案存在固定的模板結構和格式,讓教師陷入重復性的工作中,影響教師的創造力和樂趣。
3、限制教師靈活性:教案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和路線可能存在片面性或者局限性,對于教師的靈活性產生限制,阻礙了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和變化。
4、不適合開放式教學:教案更多地強調教師的角色和權威,不適應開放式、探究式教學的要求,容易形成傳統的教師主導式教學。
?
?
幼兒園教學內容有識字、語言、數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內容。
3到6歲幼兒天生具有學習出初步知識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們學習閱讀、書寫和計算。
初步知識教育與感官訓練是相聯系的,正確的感官訓練有助于初步知識的教育。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梢姡瑢懞没顒釉O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1、認知2、能力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
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后。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欲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后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么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后,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后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注意完整性。
幼兒園到底該不該學習寫字?
幼兒園教學的最大誤區就是:小學化。幼兒園不該學習寫字,當然,簡單地學習幾個是可以的,一旦和小學一樣,正兒八經地學拼音、學寫字、學算術,則恰恰害了孩子。
幼兒園的主要學習就是通過游戲、動手、舞蹈、唱歌、交流、涂鴉、畫畫(簡單)、體操等等簡單且多樣的活動,來初步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集體意識、合作能力、規則意識、動手能力、交際能力,等等,都是初步的。
幼兒園的學習方式,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玩。在看似玩的游戲中,鍛煉學習各種初步品質。一旦小學化,則直接害了孩子。
為何說學習寫字就害了孩子呢?行為習慣在幼兒園的養成,進入小學,可以動的守紀律、有禮貌,繼續成長。但學的東西多了,卻成了小學學習的絆腳石。有的幼兒園把拼音學完了,把簡單的字學完了,還有的幼兒園把簡單的英語學了不少,把簡單的算術也學完了。到了小學,需要正兒八經地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時候,孩子卻感到都會了,眼高手低,重復學習,讓小一就對學習失去興趣。小二,繼續簡單重復,依舊興趣不大。當然,這時的孩子,因為在幼兒園的基礎,小一小二會成績比較好。但到了小三,便出現了“小三現象”,如同初中的“初二現象”,開始分化,直接導致小三后,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學習習慣在小一小二搞壞了。
這里注意兩個關鍵詞:幼兒園重在培養孩子行為習慣;小學重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幼兒園孩子學習寫漢字,萬萬不可。包括大量的算術也不可,包括大量的英語,也不可。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并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
3、觀察法
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茖W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
4、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一、幼兒發展評價及其改進策略
對幼兒的評價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為了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和發展:一是為發展而評價。其旨趣在于幼兒個體本身,目的是教育者不斷改進實踐,通過不間斷的評價過程,追求不同幼兒的多元成長;二是對發展的評價。始終以幼兒發展為指向,發現不同階段幼兒成長的現狀,并將之作為下一階段的起點;三是在發展中評價。追尋幼兒發展的軌跡,教師、家長、幼兒等多方評價主體的參與,并使他們在評價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為實現這種評價的轉變,我們經過三年研發,將原來使用的“幼兒綜合素質評定”發展為“幼兒多元成長記錄”。研究、探索的過程不僅使我們的評價觀念進一步深化,而且對教學評價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改進前的問題
一是對幼兒評價理解的不夠深入,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較多地注重結果評價,以區分評價對象的優良程度為目的,重視評價分等鑒定的功能。比如,用等級評價的方式評定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狀況,按優、良、中、差(或a、b、c、d,或好、較好、一般、較差等)來分,等等。
二是與新的觀念有較大的沖突,較多地關注對幼兒知識獲得情況的評價。比如,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學科領域的角度確定評價指標。
三是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幼兒成長的價值判斷,結果是家長每天關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學會多少兒歌,會做多少計算題,得了幾朵小紅花等等。同時采用橫向比較的方式,不僅挫傷了幼兒的自信心,也給家長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