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g
時間:2025-04-08 04:54: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很多寶寶小時候對于家長的話言聽計從,長大了很多的事情總是會出現優柔寡斷的現象。并且在選擇的時候沒有了其他人的指導的時候會不知所措,出現選擇錯誤,并且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對于孩子這樣的性格主要是家長的教育的觀念的養成的后果,家長希望孩子乖巧聽,卻不知在無形中讓孩子失去了獨立的人格,那么對于孩子來說,應該如何培養獨立的人格呢?下面八寶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有關培養寶寶的性格的相關的知識,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對于孩子的獨立的人格進行保留。
大多數的學習都是自然而然的漸進過程
拿游泳來說,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撲騰,接著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氣泡,最終會從基礎的劃水進步到潛泳。
換成數學,孩子先是背數字, 然后才是真正地數數——把數字和物體對應起來。
學習社會知識同樣是漸進的過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關鍵性的概念。
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的認知
大人要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對文化現象、事件和人形成自己的看法,獨立辨清“起初”、“隨后”、“最終”這些詞的含義。
孩子也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時間計劃,也就是小計劃,然后再將這種認知拓展到“年”、“世紀”、“時代”的概念上。
搞清楚孩子是怎樣理解事物的
他首先要了解、體驗和討論概念。先是觀察和觸摸實物,然后問:
“我能試試嗎?”
“摁哪個是開機?”
“開機后會出來什么?”
“人們什么時候開始用電腦的?”
……
之后再通過設想和研究, 獲得答案,最后是借用這類基本元素編成一個自己覺得合理的故事。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人格獨立,同時將孩子的獨立理解為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脫離,一種讓其自生自滅的狀態,好像只要父母不在身邊,把孩子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讓孩子自己去照顧自己,從而培養出孩子獨立的能力。
所以有的父母,很小就和孩子分床睡,很小就把孩子放在托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從小就寄宿,讓孩子在外地上學,去國外留學,美其名曰培養和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資源,培養孩子人格獨立的空間。這是真的嗎?也許只是為了父母省了很多麻煩,為自己不想帶孩子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借口而已。
殊不知這是南轅北轍,舍本逐末。對于孩子來講,這是一種心理拋棄,孩子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身體,不喜歡和自己接觸,不喜歡自己出現在面前,把自己丟給外人,從空間和時間上隔離,將自己拋棄了。
這種拋棄讓孩子絕望,但又必須求生,從而防御出一種假象的“生活獨立”模式,而孩子內在的人格缺乏內核,外強中干,內在人格空心化,與父母失去聯接,造成的創傷遠遠大過這個獨立的“假象”。
不管我們在外面受多少風雨,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全然的接受我們的,愛我們的,呵護我們的,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在迎接著我們,我們的安全感一直都在,人還會有什么害怕的呢?當后方穩固了,人才能放心的前行。當內心安全了,我們就會安然挺立于天地之間,如同站在堅實的大地上,不管狂風暴雨,我能巋然不動。
在孩子童年時,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懂得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跟隨孩子的節奏,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階段的特點,你想要的 “獨立、自主、情商、智商、語言表達、行動能力、操作能力、專注能力、思考能力、協調”什么的,孩子都會自然發展出來的,因為天生就具備這些東西,不需要去鍛煉出來的,是自然而然就有的。
越安全,越獨立。如果你有孩子,你去試試就知道了。
1、信任孩子能力
父母一定要相信小孩能夠做好自己的主宰,也就是信任孩子的能力,并且要給予寶貝們犯錯與改正的機會,因為小孩可以由此過程中獲得一連串成長的經驗,他們會更喜愛學習。爸媽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后盾。
溫馨提醒:如果常不相信小孩也不支持嘗試,久而久之會使小孩有自我懷疑及自心缺乏的傾向。
2、適當教不介入
家長可以在適當的安全程度中,讓小孩嘗試新的挑戰或經驗,而且使他明白有父母的支持與后盾,必要時會有人跳出來幫忙。當經驗累積幾次后,就會開始思索其它額外的調整或嘗試,也會愈來愈有自信心。
兒童獨立父母應該適時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3、學會承擔責任
父母學習使用策略模式放手讓孩子成長,并且于安全以及小孩能力可接受的程度中里,讓他們自己進行動作。例如:學習嘗試何時該大小便、怎么處理饑餓口渴狀態、打理自己每天穿著服裝等等。
溫馨提醒:當小孩有選擇權與自我處理經驗時,累積多了就對日常起居有掌握感,才能漸漸培養出自主獨立的能力。
4、忍受過渡時期
在培養孩子擁有獨立自主能力的過程,一定會有一段時間是摸索混亂的,不要煩惱孩子無法自理,就算小孩的舉止看不慣,也不要插手介入。小孩從零開始,一定要藉由不斷試驗與犯錯才能明白可改進之處。
溫馨提醒:家長可以隨時自我內心喊話,看不慣只是暫時,但是小孩的教育成長是一生一世的,所有的忍耐都是為了將來。
5、具體表達鼓勵
一般而言,小孩因為全威導向,所以相當在意大人的關愛與重視,如果家長可以具體表示孩子表現好的部分,他們會更有努力做好的動力與方向。
溫馨提醒:使孩子明白,能夠獨立自主打理好自己的事情,是非常成熟的行為。
6、調整標準層級
父母常常會以自身的標準與能力來對待小孩,卻忘了大人與小孩的年紀差異。所以爸媽要先有基本認知,小孩培養更好的能力時,難免會受挫,也盡量不要將寶貝與其它孩子做比較,以免導致親子間的沖突與壓力。
溫馨提醒:可以告訴孩子他們以前與現況的不同之處,他們能夠接受此種自己跟自己比較的觀念。延伸閱讀:寶寶膽小內向家長正確應對
7、按速度做要求
父母要按照孩子學習的速度及階段來做培養獨立自主的動作,而非想到小孩應該如何就勉強他們怎么做。若按照父母的排程速度及需要來教養孩子成長的模式,小孩會為此倍感壓力,且親子沖突易產生。
8、家長自有空間
爸媽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做想做的事情,不用一直將孩子擺為中心,只要在視線范圍內看著孩子的行為舉止就好。這能使小孩明白,即便父母重視他們,但也須要發展自我的愛好與空間,默默之中形成典范。
溫馨提醒:久而久之小孩會明了,父母和小孩不可能一直綁黏在一塊,由此造就小孩自主獨立的個性及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