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天賦異稟的人擁有非凡的智力,但并非所有智力超群的人都是天才。事實上,有些智力并不出眾的人卻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正如許多學者所言,天才的重要特征是具備創造力。一些人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創造力,而有些人則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顯現。還有些人盡管在年幼時展現出超常的才華,但最終并未展現出足夠的創造力,因此不能稱之為天才。
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為例,他從小就展現出卓越的音樂天賦,然而他同時也是一名循環型精神病患者。這足以讓人們認為天才都是超人般的存在,他們天賦卓越、才華橫溢、成就非凡。但他們的個性往往獨特,行為有時怪異,甚至有些精神異常。但這些特質似乎都是他們與生俱來的。
那么,什么是“天才”呢?一般認為,“天才”首先是指擁有超常智力的人。對于所謂的“超常智力”,人們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劉易斯·馬迪森·特曼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設計了著名的團體智力測驗,以識別那些低能力的不合格人員。他的研究發現,天才兒童通常比普通兒童更健康、更穩定。盡管他原本計劃將研究進行到2010年,但他在進行了三十五年后不幸去世。
特曼的天才觀念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認同,美國心理學史家加德納·墨菲和約瑟夫·柯瓦奇也從歷史角度證明了這一點。他們指出,早期的觀點認為智力是“生來就有的”,是人性的一種固定特征。每個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個潛力范疇。即使是天賦異稟的人也需要后天的培養和發展才能真正展現創造力。“超常智力”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展現出創造力或成為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