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俄比亞 開展研究的科學家們聲稱,他們找到了證據顯示,一個女性的飲食可能影響到她未來胎兒的性別。這項研究的結果在《英國皇家學會紀錄》上發表,科學家們認為這也許是人類對抗饑荒的一種自然策略。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營養狀況良好的女性生育男嬰的幾率比營養狀況較差的女性高出兩倍。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有證據表明糧食供應狀況與人類的胎兒性別存在關聯。據推測,背后的原理是這樣的:如果一位女性的胎兒是男性,那么母體所需要承擔的壓力會相對較大。因為相對于女嬰,營養不足的男嬰更容易夭折。
大約三年前,埃塞俄比亞南部發生了嚴重的糧食短缺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在該國的奧羅莫社區中,營養狀況較好的女性在糧食短缺期間更容易生育男嬰,而營養狀況較差的女性則更容易生育女嬰。這種現象并不能完全由營養狀況來解釋,因為如果這種關系完全成立的話,那么糧食充足的西方世界就只會存在男性嬰兒了。因此科學家們推測,這種機制可能只在整個社群面臨糧食短缺時才會發揮作用,并且可能是在母親受孕后才開始啟動的。換言之,對于那些營養不足的婦女來說,她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生育女嬰而排斥男嬰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