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氣血恢復 正確進補是關鍵

admin時間:2025-04-11 09:24:5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產后進補不等于吃喝。適當的調理和合理的飲食非常重要。中醫認為“產后氣血不足,宜大補”。但是,每個新媽媽的體質都不一樣,需要辨證施藥,針對性調整,才能收到更好的滋補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產后進補不是大魚大肉,而是對新媽媽體質進行進補、散瘀、郁結等綜合調理。

一、產后進補的誤區

誤區一:產后馬上多喝湯

產婦生產后,家里少不了給產婦熬一些營養湯,比如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一是為新媽媽補充營養,促進身體健康。早點恢復,二是讓乳汁分泌更多。其實這樣很容易適得其反。因為從寶寶出生到開始產奶,媽媽的身體有一個環節,就是讓乳腺導管暢通。如果乳腺導管沒有完全暢通,新媽媽大量喝湯,分泌的乳汁就會堵塞在乳腺導管內,嚴重的甚至會引發乳腺炎。而且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小,吸吮能力差,吃的也少。過多的乳汁會滯留在乳腺導管內,引起乳房腫痛。

建議:

產后不宜早產。建議產后1周后逐漸增加湯量,以滿足寶寶食量增加的需要。讓寶寶盡快吸吮新媽媽的乳頭,可以促進媽媽乳腺導管的暢通。其實新媽媽不需要催奶那么急,人體自然會調整到最佳狀態,慢慢調理才是正道。

誤區二:多吃補血食物

在民間,很多人誤認為新媽媽產后出血多,多吃紅糖、桂圓、紅棗、紅豆可以滋補身體。這些食物雖然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幫助孕婦補充碳水化合物、補血,但凡事要適量,不可過量食用。因為這些都是高糖食物,吃多了會導致出血多,從而引起貧血,還容易引起蛀牙。

建議:

產后一周內可以進食,不能吃太多。

2、如何正確進補

“對于孕婦來說,補是必須的,但是補什么要看個人的體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趙先蘭說。進補不是吃大魚大肉。適當的調理和合理的飲食非常重要。建議產后少食多餐,盡量不要挑食。

第1 周代謝排毒

產后第一周。飲食應盡量清淡,多吃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忌吃過于油膩和滋補的食物。因為此時媽媽的體力很差,全身的水腫還沒有消退,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沒有恢復。隨著子宮的強烈收縮,大量的惡露排出。因此,這個階段的進補重點是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補充體力。

第2周養腰健腎

產后第二周。隨著子宮進入盆腔,脾胃功能的恢復和臟腑的復位收縮成為本周的輔食重點。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從食物轉化而來的,因此脾胃為后天之本。因此,可以調理和補益到位,幫助新媽媽吸收營養;建議此時多吃腰部食材(豬里脊、羊腰、雞腎等),可以強腰健腎,幫助內臟和盆腔收縮,緩解腰酸背痛。

第3 周滋養泌乳

產后第三周,隨著新媽媽身體機能逐漸恢復,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喝湯催乳了。飲食是生產營養豐富的牛奶的最重要因素。產后調補得當,氣血暢通,乳汁就會源源不斷。

第4周改善身體素質

產后第四周。這是新媽媽們正常生活的過渡期,體力、腸胃、精神都恢復了。本周最重要的是鞏固坐月子的成果,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飲食。由于分娩時體內的廢物被排出,如果寶媽們在整個坐月子期間能夠好好照顧自己,原來的婦科病、月經不調、手腳冰涼等問題都會改善很多。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